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
定价:39.80元
作者:藤井旭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86571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伴月共生
·天文学家编写,语言优美,有趣好读
·从月龄到月龄29,从朔月到晦日,认识每天不同样貌的月亮
·了解世界各地与月有关的文化和习俗
优点:
每一个话题都与月亮有关,内容细致,文字通俗,由专家编写。
注重介绍世界范围内与月亮有关的文化,穿插介绍月亮及其运动现象的天文学特征。
内容提要
《伴月共生》是一本超具观赏性又有丰富知识的有关月亮的书,以月亮本身及月面的美丽景观照片为主体,介绍月亮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月亮的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她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引力影响着潮涨潮落、生物节律、以及历法的设定。《伴月共生》用超富艺术感染力的照片来表现这些有趣的现象。本书除了标注了基本的天文学注解外,还将围绕从月龄0到月龄29月亮所涉及到的历法及文化类话题介绍古往今来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话题涉及艺术、占星、神话、历史等,比如月晕、白天出现的月亮、世界上有关月亮的传统与文化习俗,是一本结合科学知识与文化韵味的月亮科普书。相信每一个愿意了解月球知识与月亮文化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清新、舒适的阅读感受。目录
望月之趣
月景·月出于东山之上
东升之月
黄昏中的娥眉月
云海月光
山中之月
破晓之月
月之光路
地球反照之辉
专栏:月的盈亏
月相·月有阴晴圆缺
月龄月龄速算法
月龄白道
月龄娥眉月
月龄地球反照
月龄伽利略的暗号信
月龄弓张月
月龄月亮的视大小
月龄上弦月
月龄季节之月
月龄环形山的大小
月龄月亮夫人
月龄“摇头”的月球
月龄阿利斯塔克台地
月龄栗名月
月龄夏冬之满月
月龄超级月亮
月龄十六夜
月龄立待月
月龄居待月
月龄19 地月的意外相逢
月龄20 更待月
月龄21 残月
月龄22 下弦月
月龄23 午夜之月
月龄24 明月光
月龄25 弓箭的方向
月龄26 二十六夜
月龄27 有明月
月龄28 星月夜
月龄29 晦
专栏 东日本大地震夜晚的月亮
月色·月出皎兮
月虹
月晕
由月球阴影造成的日食
2012年5月21日早上的日环食
红铜色的月亮
金星食
“月掩星”现象
专栏 月亮视大小的差异
说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满月上云遮盖,绽花上风涌起
月满则亏
镜花水月
蓝月亮日历
疯子
专栏 月亮与回文
叹月·举杯邀明月
月之歌
作者介绍
藤井旭,日本山口县山口市人,天文摄影师、作家,著有多部天文及天文科普的著作。1963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1969年与同事一起建立了白河天体观测所。1995年参与了澳大利亚奇罗天文台南天站的建设。
藤井旭作在天体摄影领域享誉全球,著有《宇宙大全》等二十多部著作。第3872号小行星还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Akirafujii(旭藤井)。文摘
序言
我一直以来对自然科学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所以当我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时,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探知欲。这本书的内容,绝对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并非一本单纯的天文学教科书,而是巧妙地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我们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活动,进行了一次宏大的串联。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月球引力对地球潮汐的影响”的章节所震撼。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那股无形的力量,是如何驱动着海洋的起伏,创造出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观。他甚至将这种力量延伸到了生物界,比如一些海洋生物的繁殖周期,是如何巧妙地与潮汐同步,仿佛是遵循着月亮的古老指令。这让我不禁思考,在这个看似独立运作的宇宙中,万物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精妙的相互关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月光对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的影响,比如一些夜行性动物,是如何利用月光来导航、捕食,甚至进行求偶。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月光并非只是单纯的“夜晚的光”,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能量,一种能够影响甚至决定生命形态的力量。书中的配图也是绝佳的,那些震撼人心的潮汐图片,那些在月光下神秘活动的生物剪影,都让文字变得更加鲜活、立体。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生命交响乐之中,而月亮,无疑是这场交响乐中最核心、最动听的乐章。
评分我一直认为,能够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中,是最好的科普方式。这本《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月亮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月亮是如何“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月亮对人类生理节律的影响”的讨论。书中引用了一些研究,表明月亮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对人体的褪黑素分泌、睡眠模式,甚至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让我对那些在满月时容易失眠或者心情不佳的体验,有了一种更科学的解释。作者还提及了“月亮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比如在历史上,很多重要的节日、庆典,甚至战争的决策,都可能与月亮的盈亏和位置有关。这让我开始意识到,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书中对“月亮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也进行了精彩的阐述,从古诗词到现代小说,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探讨。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那些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事物来构建的。而月亮,无疑是我们最亲近的宇宙邻居。这本《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就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月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月亮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的章节。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潮汐,而是深入探讨了月亮是如何影响了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命周期,比如某些鱼类的洄游、浮游生物的繁殖,甚至是珊瑚的产卵,都与月亮的周期有着惊人的同步性。这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精妙,仿佛宇宙中的每一个天体,都在默默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共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书中还对“月光与动物的导航行为”进行了有趣的阐述。比如,一些候鸟在夜间迁徙时,会以月亮作为参照物来导航,而一些海洋生物,也会利用月光来辨别方向。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夜空,原来它并非只是一个黑暗的背景,而是充满了各种生命活动的痕迹。这本书的插画也做得非常出色,那些描绘月光下生物活动的图画,栩栩如生,充满了艺术感,为文字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伴月共生”这个书名并没有太大的概念,以为就是讲月亮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当我真正翻阅了《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后,我才明白,这本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月亮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只不过是以一种极为艺术化、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月光对人类睡眠和情绪的影响”的探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民间经验,分析了不同月相,尤其是在满月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感到兴奋、失眠,甚至情绪波动。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偶尔出现的“睡不着”,或者莫名其妙的心情起伏,可能真的与天上那个圆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并没有把这些现象简单地归结为“迷信”,而是试图从生理、心理等多个角度去解释。他还提到了“月光病”这个概念,虽然有些争议,但却引发了我对月亮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更多思考。另外,书中还涉及到了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满月常常与狼人、神秘事件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月亮则更多代表着团圆、思念。这种跨文化的对比,让我看到了月亮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它不仅仅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天体,更是一个承载着人类情感、信仰和想象力的载体。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你在阅读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宇宙与日常的知识感到着迷,所以《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这本书,完全击中了我。它所探讨的“伴月共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与月亮一起生活”,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活动与自然节律相互作用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月亮与夜间照明”的篇章。在没有电灯的年代,月光是夜间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影响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甚至催生了一些独特的夜间文化。作者描绘了在没有光污染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在月光下进行夜间活动,比如夜市的兴起,诗人们在月光下吟诵,甚至一些节日庆典,也是在月圆之夜举行。这让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对自然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光污染也日益严重,这是否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与月亮“共生”的体验?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月亮崇拜”的文化现象,比如在一些原始部落中,月亮被视为神灵,或者与生育、死亡有着神秘的联系。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却让我对月亮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充满了文学色彩,但又严谨地引用了大量的科学事实和文化考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对“生活”的定义,可以更加广阔和深刻。《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这本书,就将这种广阔和深刻,通过月亮这个媒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月亮与城市夜间生活”的章节。作者探讨了在现代城市中,随着人工照明的普及,月光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逐渐减弱,甚至被忽视。但他同时也通过一些反例,比如一些提倡“关灯一小时”,或者在特定节日利用自然月光来营造氛围的活动,来唤醒人们对月亮的重新关注。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失去了一些与自然亲近的宝贵体验?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月亮与城市规划”的有趣观点,比如在古代,城市的设计和布局,常常会考虑到月亮的方向和光照,而现代城市的设计,则更多地依赖于人工照明。这种对比,让我对“自然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浪漫,仿佛在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着科学的奥秘。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美感的空间,让我对月亮,对生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本以为会是那种一本正经讲科学、充斥着枯燥名词的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却用如此诗意盎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月亮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巧妙地联系起来。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清冷的月光,伴随着古老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意象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切入天文学的知识点,而是先从文化、情感的层面入手,让我们感受到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那份独特的情感寄托。无论是古诗词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念,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月亮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本书很聪明地运用了这一点,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这个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却又常常忽略的天体。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古人如此钟情于月亮?月亮的阴晴圆缺,如何影响了我们祖先的农耕、祭祀、甚至是情感的表达?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娓娓道来的故事,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皎洁的月光下,与我进行一场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深度对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月相”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月亮形状的变化,而是通过对比不同月相下,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活动,比如满月时的喜庆,新月时的静谧,残月时的期盼,来展现月亮作为自然节律,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这让我觉得,原来我们与月亮的关系,比我想象的要更加紧密和深远,它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光源,更是我们生命节拍的一部分。
评分我是一个对生活细节充满好奇的人,总是喜欢探究那些“为什么”。《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刨根问底”的心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月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月亮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其中关于“月亮与农业生产”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在中国古代,农民们是如何根据月亮的盈亏、位置来安排农耕的。比如,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什么时候施肥,似乎都与月亮的运行有着某种默契。作者还解释了其中的科学原理,比如月光中的某些光谱成分,可能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而潮汐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土壤的湿度和养分。这让我觉得,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书中还提到了“月相历”的起源和演变,这让我第一次了解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阳历和阴历,其实都与月亮的运动息息相关。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枯燥地罗列事实,而是像在讲故事一样,将一个个科学原理,一个个历史现象,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亲身感受了月亮是如何指导着先人们的生产生活。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认为,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这本书,就为我揭开了月亮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月亮对地球磁场和气候的影响”的探讨。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研究,阐述了月亮的引力,虽然不如太阳引力那么强大,但它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也对地球的磁场和气候变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头顶上的月亮,不仅仅是一个发光体,它更是地球系统运转的重要一环。书中还提到了“月亮与极光”的关系,虽然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月球对地球磁层的影响,从而间接导致了极光的产生。这让我对夜空中那些绚丽多彩的极光,有了更深的科学理解。这本书的配图也做得非常精美,那些展现月球表面特征、地球磁场分布、以及极光现象的图片,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宏伟与壮丽。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读物情有独钟。这本《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恰恰符合我的阅读口味。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诗意的方式,展现了月亮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月亮与神话传说”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神话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神话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对月亮的敬畏、理解和想象。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古人试图解释月亮神秘现象的一种方式。书中还探讨了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中国,月亮常常代表着团圆、思念,而在西方,则有时与神秘、魔法联系在一起。这种跨文化的对比,让我看到了月亮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我喜欢作者的叙述风格,他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优美完美结合,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