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世界 全景科普书》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将世界上所有的“大型”事物收集在一起,如“大型恐龙”“大型虫子”“大型动物”“大型卡车”,还有“人体”“太空”“航天器”等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全书共十二册,以风格多样的大幅插画为主,每册中还附有多组超大折页,这些大幅插画和超大折页在给孩子以震撼的视觉体验的同时,更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所认识事物的真实比例、形状细节和构造组成等,再配以简洁通俗的文字解释,让孩子清楚了解一个个大型事物的具体功能、结构原理、专长特点等等。
《航天全知道》
火箭是怎么工作的?航天飞机是在哪一年发射的?空间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航天设备,为小读者解读各种详细的航天知识。
[英]加布里埃莱·安东尼尼:英国儿童插画家,擅长科普类图书插画创作,尤其擅长机械类插画,为尤斯伯恩出版社许多科普类图书创作过插画,比如《The Usborne Big book of Big Ships》《The Usborne Big book of Big Trains》《The Usborne Big book of Machines》《The Usborne Big book of Rockets and Spacecraft
》等。
赵宇欣:女,80后。先后毕业于音乐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曾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13-2015年,在京报集团下《音乐周报》任职记者。2015年至今,任编辑一职。留学期间开始便开始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对幼儿教育方法及普及做出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这本书的设计真是太人性化了!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科普书,要么文字过于密集,要么插图太少,读起来很容易感到疲劳。但这本《航天全知道》就完全不同。它在排版上非常用心,留白适度,字体清晰易读,让阅读过程非常舒适。而且,每一页的插图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它们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解释。我特别喜欢那些不同比例的图示,比如将地球、月球和国际空间站按照真实的比例放在一起,这种视觉上的对比,让我对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书中还用了很多小图标和图表,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比如用流程图展示火箭的发射步骤,用柱状图对比不同行星的大小。这些细节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出色,让我爱不释手。封面采用的是硬壳精装,触感温润,而且上面的烫金工艺让“航天全知道”几个字熠熠生辉,非常有质感。内页的纸张厚实,印刷精美,色彩饱和度高,即使是深邃的宇宙背景,也能清晰地展现出层次感,而那些精细的机械结构图,更是清晰锐利,一点也不模糊。我特别喜欢它随书附赠的几个小卡片,上面印着不同行星的图案和一些趣味知识,可以单独拿出来玩,也可以用来拼贴。这种小细节的设计,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成了一件充满惊喜的收藏品。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感受到一种精致和用心,这对于提升阅读的愉悦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趣味性真的太棒了!它没有使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科学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航天现象。比如,书中将黑洞比作宇宙中的“贪吃蛇”,将行星的引力场比作一个看不见的“大网”,这些通俗易懂的说法,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太空的距离。我特别喜欢关于“宇宙未解之谜”的那部分,它列举了一些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未来等等。这些内容让我在惊叹于宇宙浩瀚的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本书就像一位幽默风趣的向导,带着我在神秘的宇宙中漫步,让我一边笑,一边学,一边惊叹。我真的觉得,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色彩运用真是太绝了!封面就充满了未来感,深邃的宇宙背景搭配着闪烁的星辰,还有那艘造型别致的火箭,仿佛呼之欲出。翻开内页,我更是被震撼到了。每一页都像是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窗户,那些精美的插画,细腻到每一个细节,简直就是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空间站的那一页,你能清晰地看到宇航员们在失重环境下的生活细节,那些漂浮的物品,那些正在进行的实验,都让我对他们的工作充满了好奇。而且,书中对于不同行星的描绘也格外生动,火星的红色土壤,木星那巨大的风暴,土星环的璀璨,都通过画师的妙笔,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即使不看文字,光是看这些图片,就足以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真的踏上了星际之旅。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图书简直是我的福音,它让那些遥不可及的航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充满魅力。我真的觉得,这本书的设计团队一定花了很多心思,才能呈现出如此高质量的视觉盛宴。
评分我一直对航天技术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原理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并没有直接堆砌大量的文字描述,而是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到精巧的设计和互动体验中。我记得有一个关于火箭发射的跨页,通过几个简单的翻页和拉页设计,就能模拟出火箭升空时的震撼场景,从点火到冲破大气层,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动感。还有关于卫星的介绍,通过不同角度的剖视图,让我清晰地了解了它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这比单纯看文字说明要直观太多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小机关,比如可以旋转的星球模型,还有可以展开的星图,这些设计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也让我对航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枯燥乏味。它采用了一种故事化的叙述,仿佛是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人类的航天史。从早期对天空的幻想,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空,再到载人登月,直至今天探索火星的宏伟计划,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的勇气、智慧和奉献。我尤其被关于阿波罗计划的那部分深深打动,书中描绘了登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风险,以及宇航员们在绝境中的冷静和坚持。这些真实的细节,让冰冷的科学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读完这一部分,我真的为人类能够克服如此巨大的挑战,实现“上九天揽月”的梦想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评分作为一名 STEM 教育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兴趣的优秀读物。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发现的宝藏。它的内容严谨而不失趣味,能够很好地将复杂的航天知识转化为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太空探索的意义”的阐述,它不仅仅强调了科学发现的乐趣,还深入分析了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能够引发学生们思考的视角,对于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至关重要。我已经在考虑将这本书作为我下一学期的教学辅助材料,我相信它一定能点燃学生们心中对科学的热情,让他们爱上航天,爱上探索。
评分我是一个对宇宙充满好奇的孩子,每次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都会想象着那里有什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童年梦想的启蒙。它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为我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太阳系的介绍,书中用生动的语言和色彩斑斓的插图,将九大行星(虽然现在 Plutonic 已经不是行星了,但书中还是这样介绍的,也许是老版本?)都变得活灵活现。我能清晰地看到水星的炽热,金星的浓密大气,地球的美丽蓝色,火星的红色沙丘,木星的巨大身影,土星的光环,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遥远冰冷。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宇宙探索的精彩故事,比如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他们吃什么,睡在哪里,做什么有趣的实验。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遨游太空,体验着那种无与伦比的刺激和快乐。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可能就是给小孩子看的科普读物。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不仅仅是介绍了航天器和太空探索,还深入探讨了一些与航天相关的科学原理,比如万有引力、轨道力学等等。虽然这些内容用了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但信息量却一点也不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太空垃圾”的章节,它用非常直观的比喻,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还介绍了一些正在进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关注现实问题,并提供科学解答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科学意识的培养。它让我意识到,航天发展并非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面临着挑战和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通过巧妙的设计,一点也不显得枯燥。它涵盖了航天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火箭技术,到复杂的深空探测,再到未来的太空发展趋势,都有涉及。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未来的太空旅行”的构想,它描绘了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乘坐更先进的飞船,去往更遥远的星球,甚至进行星际移民的可能性。这些内容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也让我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而且,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前沿的航天科技,比如可重复使用火箭、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等等,这些概念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但书中都给出了相对科学的解释,让我觉得它们并非遥不可及。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拓宽了我的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