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成果集2014
:49.00元
售价:35.8元,便宜13.2元,折扣73
作者: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37326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部分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科研项目成果
“校企贯通,产教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研究
高职旅游类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结构及提升策略探析
——基于本科职业教育视域
旅游职业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效能评估与提升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以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为例
旅游中职教育实习效能提升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半岛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联盟
运作经验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第二部分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成果
旅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全国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调查研究
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抽查报告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说句老实话,与现在市面上那些追求花哨设计的出版物大相径庭,它选择了极简和功能至上的路线,这反而让我更加专注于文字本身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性元素干扰阅读的流畅性,图表和文字的结合也处理得非常克制,图表清晰明了,绝不喧宾夺主。这种朴实的表达方式,反而更符合学术成果集应有的庄重和权威感。它仿佛在对读者说:“内容才是硬道理,我们把精力都放在了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上。”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信任感。读完后有一种充实感,不是因为被华丽的辞藻所震撼,而是因为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输入,感觉自己的认知版图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实质性的拓宽。这种沉稳而可靠的阅读体验,是许多追求快速、浅层阅读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里面装载的内容一定分量十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种略显严肃却又不失专业气息的排版吸引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内容本身,但不得不说,书籍的物理形态也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这个版本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相当得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特别疲劳。装订工艺看起来也比较扎实,没有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翻阅起来很顺畅,尤其是内页的纸张,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看起来非常舒服,不像有些学术书籍那样用那种刺眼的白纸,对眼睛友好度提升了不少。总的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它传递出一种“这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专业资料”的信号,对于一个对知识有渴求的人来说,这种初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是非常积极的。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暗示着编者对所收录成果的重视程度。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过程中,我偶尔会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本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汇集了当时的优秀成果,更在于它像一个时间胶囊,定格了特定年份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思考高度。这种历史的参照价值是无可替代的。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行业面对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这种“回顾”的视角,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能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对话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简单的成果展示。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行业发展档案,是未来研究者梳理该领域演进轨迹时不可或缺的原始素材。我感觉我手里拿的不仅仅是报告集,而是一段活生生的行业发展史。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将学术的深度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没有陷入那种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紧密地贴合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一线教学的痛点。我注意到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详实和接地气,数据引用也显得非常可靠,看得出来这些研究成果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经过了反复的实践检验和打磨。尤其是某些对新技术的引入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造的讨论,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路,让人在阅读时不断有“原来可以这样做”的顿悟感。这种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满足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要求,也能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提供立即可操作的指导方针。它仿佛是一本工具书,但又比一般的工具书多了一层深刻的洞察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结构组织上的严谨性,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规划得井井有条的图书馆,每一本书(或者说每一篇研究成果)都被放置在了它最合适的位置上。翻阅目录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那种清晰的逻辑脉络,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层层递进,互相支撑,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篇幅而硬塞进来的零散文章。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便利了读者进行针对性查找和系统性学习。例如,如果你对某个特定的职业教育领域有疑问,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的章节,而不会被太多无关的理论信息所干扰。而且,每部分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演讲,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种对整体结构精心的雕琢,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信息传递效率的极致追求,对于研究者来说,效率就是生命线,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