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步一如来(2015版)
定价:49.0元
作者:林聪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2124005
字数:3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一步一如来》是林聪历时两年才完成的日本京都朝圣指南!
全书囊括了4000张罕见照片,100个从未听过的朝圣故事,95个朝圣胜地,是难得一见的朝圣手册。
随书还附赠价值不菲的朝圣手环和京都朝圣地图。
作者林聪出于信仰而热衷于朝圣,除多次进入西藏外,亦先后完成四国的1000公里徒步修行,跨越欧洲多国。
安妮宝贝、扎西拉姆·多多、曹颖、曾鸣、老狼、唐大年、瘦马等众多好友跟踪朝圣,动心推荐。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床头的睡客,陪你度过难以安睡的夜晚。
内容提要
京都和拉萨同为古都,都有着为数极多、历史悠久的寺院及其附带的典故和传说;在这两个城市里,随处可见穿着传统服饰,在进行着千百年来没变过的朝圣活动的人。
《一步一如来》是作者在京都朝圣多年,用了多年心血才写成了。作为虔诚的圣徒,作者用心展示了几千张图片,收录了上百个从未听过的故事,并对每一个朝圣地点和事项作了详细说明,堪称朝圣的集大成者。怀一颗虔诚之心,走一段静心之路。希望这边书成为你床头的睡客,陪你安稳沉眠。
目录
作者介绍
林聪,香港人,首位担任西藏转世者拉章理事(祈竹拉章)的汉族人。著有《与西藏有缘》《一步一如来》等作品,畅销于两岸三地;其中,《与西藏有缘》被部分院校收录为辅助教材;《一步一如来》荣登图书2011年畅销榜(旅游类)第5位,被视为朝圣拉萨的专业指南。
文摘
番:顶法寺六角堂Rokkakudo
宗派:不隶属任何宗派
本尊:如意轮观音(御前立)
时间:06:00-17:00(纳经08:00-17:00)
门票:免费
地址:中京区六角通東洞院西入堂之前町248
交通:市巴士乌丸三条、乌丸御池、四条乌丸站下车均可,徒步约三分钟
顶法寺是洛阳三十三观音系列之首,同时也是西国三十三观音系列里的第十八番,而且还是日本花道的发源地。在流行动画片里,名侦探柯南便曾在此寺中查案。寺院由圣德太子(574-622;太子是日本佛教之父,其肖像印在旧款一万元纸钞上)于587年建造,比京都建都的历史还要早两百多年!
寺院的核心建筑是'本堂',呈寺院建筑中罕见的六角形,象征六根清净。根据典故,当时太子在这里找到泉水,夜梦观音命其建造一座六角形的建筑,以供奉观音圣像,太子于是依命建寺。本堂平时不允许内进,参拜者可隔着铁丝网瞻仰其内供奉的如意轮观音复制像,和一尊名列'重要文化财'的毘沙門天立像。六角堂的如意轮观音不只名列洛阳三十三观音中,同时也是鎌倉時代文献中提及的'京都七观音'之一(另外六者指革堂行愿寺、吉田寺、清水寺、六波罗蜜寺、莲华王院、清和院所供像;其中吉田寺像于后世被移至金戒光明寺供奉)。
寺院面积不大,建筑物也不算多(寺院古钟楼在寺门隔着马路的对面)。除了本堂外,其他建筑还有不动明王殿、太子堂、亲鸾堂等,此外还有露天的十六罗汉像、太子沐浴处遗迹等。
不动明王殿位于入口处的左边。太子堂是东北角的橙色小建筑物,供奉呈合掌拜佛姿态的圣德太子两岁像。亲鸾堂是为纪念亲鸾上人(1173-1262,颇具争议性的净土真宗创办祖师)而设。上人其实并非六角堂的祖师,在传承上也并无太深的关系。在1201年,上人进行连续百日参拜六角堂的修行;在第九十五夜,传说他在梦中得闻如意轮观音开示。原木色的亭内,供奉着两尊上人像,其一为打坐入定姿势的夜梦像,另一为穿着草鞋的立像。水池处的罗汉像,并不是平常所见的威严老僧形象,而是笑嘻嘻的小沙弥像,比较特别。罗汉像上方的樱树也很有来头。它称为'御幸樱'。在996年,花山法皇(968-1008)参拜此寺时,适逢樱树开花,大臣便写下诗词'天皇驾临樱花开,春天便开始了!'从此,此树开花之际,便被视为京都的春天之始。有几只白天鹅的水池,便是当年圣德太子的沐浴处。
寺门右边、生长茂盛的柳树称为'六角柳'。此柳是圣德太子派遣使节从中国带回栽种的。后来的嵯峨天皇(786-842),曾在梦中听到有人相约'六角堂柳树下见',后在此处果然遇到绝世美女,于是迎为王妃。因为这个美谈,柳树被视为姻缘树,求姻缘签的人都会把签文系在两条柳枝上求天赐良缘(正确系法是把签纸折成细条,用一条签文绑着两条柳枝)。
在本堂前方左侧(如果从寺门朝本堂走,则为右边)地面上,有一个六角形、中间有小洞的基石。有关这基石,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前面说过,寺院比京都建都历史早了两百年。京都的城市规划,严格沿用中国的条坊制都市规划,以交错的'条'和'坊'把盆地规划为棋盘状的工整都市。在建都前的一年,即公元793年,城市规划者发现六角堂刚好挡了城市蓝图的中央干道。由于寺院乃先世天皇亲建,谁也不敢动,当时的桓武天皇(737-806)苦恼地来到六角堂向观音祈祷解难。传说在天皇祈祷的没多久后,大家发现六角堂在大家不知不觉中自动后移了十五米,露出了这个基石,因此解决了规划的难题。在后来建成的平安京里,此基石被称为'京都的肚脐'。
在寺院的旁边有一座现代大厦。大厦特别设置一座观光电梯,可免费使用(从寺院可直接经过侧门进入大厦使用电梯)。从观光电梯里,能从上方欣赏本堂的六角建筑特色。大厦大堂的星巴克咖啡厅,在落地玻璃窗处设有舒适的靠椅,让顾客近距离欣赏这座被现代建筑围绕的古刹。
寺院另一侧的大楼是日本花道池坊流的总基地 - 池坊会馆。池坊流是日本花道中历史早的,也是规模大的一派,门下弟子逾百万,因此成为日本花道的代名词。池坊流的创始人是六角堂僧人池坊专庆('专庆'是他的名字,'池坊'是'僧房'之意);也因此,六角堂被视为花道发源地。习花道者,把这里视为花道的守护寺。在寺院中,常常能看到学花道者到此祈求技艺进步、考试顺利。在每年的特定日子,池坊派的还会对寺院进行特别的献花仪式。大楼的三楼有一个免费的花道历史展览馆,只要预先预约便可免费参观。
离开寺院前,哪怕不集印,也值得去纳经处参观一下。纳经处中央供奉三十三尊观音,乃西国三十三观音的代替像;其左边为办理纳经、流通朝圣产品的办事处;右边是茶室,也出售一些相关的纪念品。如果是以六角堂为朝圣起点,朝拜者正好在这里购买专用或普通版的纳经帐、卷轴、白衣,或购买数珠巡礼系列中的颗单珠。此外,这里还供应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护身物、纪念品,譬如有三百年历史的老香庄松荣堂为寺院特制的六角堂用香、红白花形状的御守、鸽子形状的护身物(这是因为寺院也以有许多鸽子闻名),和六角形的香囊、香插等。茶室提供500元的茶点套餐,含以茶道手法泡制的绿茶一杯、小巧的六角形日式点心。
六角堂附近有一个京都文化博物馆,有兴趣者可顺道参观(中京区三条高仓)。此外,虽然下一章节提供了第二番誓愿寺的公交信息,但如从六角堂徒步前往,也不过约十分钟路程而已(六弥陀系列里的安养寺、十二药师系列里的西光寺和永福寺,也都在那一带)。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重塑。我过去常常陷入“比较”的泥潭,总觉得别人比我做得好,生活比我更精彩。这本书打破了我对“成功”的固有认知。它告诉我,每一步的修行都是圆满的,无需急于达到某个终点。我记得其中提到一个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朝圣之旅,而沿途的风景和路上的遭遇,本身就是目的。这种观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焦虑感。它不是说让你变得消极或不思进取,恰恰相反,它是让你以一种更积极、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挑战。这种心境的转变,让我在处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时,也变得更加从容不迫,不再容易被突发状况打乱阵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追逐的那些虚幻的东西。
评分作为一个平时阅读量较大的人,我对书籍的结构和逻辑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本书虽然主题宏大,但它的结构安排却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的叙事,而更像是一张由无数细小光点编织而成的星图,每个章节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呼应,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如何安住于当下,活出“如来”的境界。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时,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留了原意的精髓,又用现代的语境进行了恰到好处的阐释,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整本书的节奏张弛有度,有激荡人心的警醒,也有温润如玉的抚慰。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窗外发呆,脑海中回放着刚刚读到的句子,那种被触动后的回响,是很多其他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畅销书,而是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关系”的探讨。我们现代人,被各种社交网络和人际义务紧紧捆绑,却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作者没有直接批判这种现象,而是引导我们反思,我们真正渴望的是连接,还是被看见?书中有几段关于“放下执念”的论述,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做。我过去总是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辗转反侧,这本书告诉我,外界的评价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笃定。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清洁,把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包袱都卸了下来。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文字之间有足够的留白,让我有时间去消化和感悟,而不是被信息洪流推着往前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东方韵味,水墨晕染的背景上,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山水意境,让人心神为之一静。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值我人生中的一个低谷期,对未来感到迷茫。书名《一步一如来》本身就带着一种禅意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初翻开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这只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邃,他没有用那些空洞的口号去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巧妙地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那些关于“当下”的阐述,尤其触动我。我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焦虑中,这本书却像一盏清茶,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心田,让我学会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脚下的每一步。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那种感觉,就像是蒙在眼睛上的灰尘被轻轻拂去,世界瞬间变得清晰而辽阔。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可能不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餐式的励志宣言,或者明确的“五步致富法”,你可能会感到失望。这本书需要的是你的时间和一份愿意倾听的内心。它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深度冥想,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那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重量。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在处理“痛苦”和“接受”这两个主题时的态度。他没有美化痛苦,而是将其视为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教导我们如何与之共处,如何在接受不完美的同时,依然保持向上的力量。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傍晚的最后一抹晚霞。它让我对“存在”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感激与敬畏。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能在不同人生阶段带来新感悟的宝藏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