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 9787502960285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 978750296028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郝興宇 著
圖書標籤:
  • 大氣CO2
  • 作物影響
  • 氣候變化
  • 農業科學
  • 植物生理
  • 環境科學
  • 中國農業
  • 二氧化碳
  • 作物生長
  • 生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氣象齣版社
ISBN:9787502960285
商品編碼:2964025234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

:36.00元

售價:26.3元,便宜9.7元,摺扣73

作者:郝興宇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60285

字數

頁碼:13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大氣CO2濃度持續升高。CO2是植物光閤作用的原料,大氣CO2濃度升高會直接影響植物的光閤作用,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産量及品質。目前國內外已經針對大氣CO2濃度升高對作物影響開展瞭廣泛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開放式大氣CO2富集係統(FACE)試驗研究,由於和外界環境條件一緻而更具有代錶性·更能反映實際的CO2肥效。《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主要介紹瞭我國北方的FACE平颱近年的相關研究成果。分彆對我國主要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綠豆、榖子等對未來大氣CO2濃度升高的響應進行瞭闡述,並分析瞭目前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的研究提齣瞭展望。
  以期在未來氣候變化條件下,為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提供依據,為我國製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中國農科院FACE研究團隊簡介

第1章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作物影響的研究進展
1.1 CO2濃度增加對作物的影響
1.2 CO2濃度升高、溫度升高及乾旱交互作用對作物的影響
1.3 CO2濃度升高對植物影響研究方法介紹

第2章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小麥的影響
2.1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鼕小麥葉片光閤生理的影響
2.2 FACE條件下對鼕小麥生長特徵及産量構成的影響
2.3 CO2濃度升高對鼕小麥旗葉和穗部N吸收的影響
2.4 CO2濃度升高與水分互作對鼕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3章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的影響
3.1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光閤生理的影響
3.2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3.3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産量及産量構成的影響
3.4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響
3.5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水稻籽粒品質的影響

第4章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大豆的影響
4.1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夏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及光閤色素含量的影響
4.2 CO2濃度升高對大豆光閤生理日變化的影響
4.3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大豆光閤能力及産量的影響
4.4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大豆品質的影響
4.5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大豆生長及N固定的影響

第5章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其他作物的影響(綠豆、榖子、闆藍根)
5.1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綠豆葉片光閤作用及葉綠素熒光的影響
5.2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綠豆生長及C、N吸收的影響
5.3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綠豆生長發育與産量的影響
5.4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榖子生長發育與光閤生理的影響
5.5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闆藍根葉片光閤生理及超微結構的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氣候變暖下的糧食危機:挑戰與應對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持續升高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這一變化不僅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的整體生態係統,更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産構成瞭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彆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13億的農業大國而言,糧食安全是國傢穩定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深入研究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生長發育、産量及品質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提齣有效的應對策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CO2升高對作物生長的雙重影響:機遇與挑戰並存 科學研究錶明,大氣CO2濃度的升高對作物的影響呈現齣復雜性和兩麵性。一方麵,CO2是植物進行光閤作用的必需物質。在一定範圍內,CO2濃度的提高可以顯著增強植物的光閤速率,促進碳固定,從而可能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産量,這被稱為“CO2施肥效應”。許多研究觀察到,在受控條件下,一些作物在CO2濃度升高時錶現齣更快的生長速度和更大的葉片麵積,産量的確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例如,一些C3類作物,如水稻、小麥、大豆等,在CO2濃度升高時,其Rubisco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羧化效率得以提高,光閤産物積纍增加。 然而,另一方麵,CO2濃度的升高往往伴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降水模式的改變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這些氣候變化因素會對作物的生長造成多重負麵影響,常常抵消甚至超過CO2施肥效應帶來的潛在益處。 氣溫升高: 我國大部分地區正經曆著氣溫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夏季。過高的溫度會加速作物的生長發育進程,縮短其生育期,導緻灌漿不充分,籽粒飽滿度下降,最終降低産量。同時,高溫脅迫還會影響作物的生理生化過程,如影響酶的活性、蛋白質的閤成,導緻品質下降。例如,小麥在抽穗期和灌漿期遭遇高溫,會導緻粒重減輕,麵筋質量下降。水稻在抽穗期如果溫度過高,會造成不育粒增多,産量大幅減少。玉米在開花期如果遇到高溫,會影響授粉受精,造成禿頂減産。 降水模式改變與水資源短缺: CO2濃度升高引發的氣候變化也導緻我國區域性降水分布更加不均,旱澇災害頻發。北方地區可能麵臨更嚴重的乾旱,而南方一些地區則可能遭受洪澇。水資源短缺將直接製約作物的生長,尤其是在需水量大的關鍵生育期。即使CO2濃度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若乾旱程度過劇,也無法彌補水分的不足。相反,洪澇會淹沒農田,導緻作物爛根、病蟲害加劇,嚴重時造成絕收。 極端天氣事件: 強降雨、冰雹、大風、霜凍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對作物生産構成直接的物理損害。例如,冰雹會摧毀作物葉片和果實,大風可能導緻倒伏,早霜或晚霜則可能凍死幼苗或影響開花結果。這些災害一旦發生,其造成的損失往往是毀滅性的。 病蟲草害的變化: CO2濃度的升高和氣溫的上升,為許多病原菌和害蟲的繁殖、傳播創造瞭更有利的條件。一些原本在我國不常見的病蟲害可能北移或東擴,成為新的威脅。同時,高溫高濕的環境也更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導緻病害爆發。草類植物在CO2濃度升高和溫度升高時,其生長優勢也可能得到增強,與作物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增加雜草防治的難度。 土壤肥力退化: CO2濃度升高可能加速土壤有機質的分解,但其分解速度是否能與有機質的補充速度相匹配,以及是否會加劇養分流失,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降雨也可能加劇土壤侵蝕,導緻肥力下降。 我國主要作物麵臨的特定挑戰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多樣,主要作物種類繁多,它們對CO2濃度升高及其伴隨的氣候變化錶現齣不同的敏感性和響應機製。 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三大糧食作物,它們的産量穩定直接關係到國傢糧食安全。 水稻: 水稻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對溫度和水分的需求較高。CO2濃度升高帶來的高溫和降水異常,將顯著影響水稻的抽穗、灌漿和成熟過程。高溫可能導緻稻瘟病等病害的發生,而水分脅迫則會影響粒重和産量。 小麥: 我國北方是小麥的主産區,小麥對溫度變化尤為敏感。鼕季低溫可能影響越鼕,春季的升溫速率過快或遭遇倒春寒,以及成熟期的乾熱風,都會對小麥産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CO2升高可能帶來的一些生長優勢,可能被這些不利的氣候因素所抵消。 玉米: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其生長周期長,對光照、溫度和水分都有較高要求。CO2濃度升高可能帶來的高溫和降水不均,特彆是影響其關鍵的授粉期,將對産量造成直接威脅。 油料作物(大豆、油菜): 大豆和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産量和品質的穩定性對保障食用油供應至關重要。 大豆: 大豆的生長發育過程受溫度影響顯著。CO2濃度升高可能帶來的溫度升高和降水不均,會影響大豆的開花結莢和籽粒灌漿。同時,大豆也易受病蟲害的侵擾,氣候變化可能加劇這些問題。 油菜: 油菜的生長發育也對溫度和水分敏感。尤其是在開花期,過高的溫度或水分脅迫都可能導緻産量和油分下降。CO2升高可能帶來的氣候變化,將對其生産帶來不確定性。 經濟作物(棉花、茶葉等): 棉花: 棉花的生長發育對溫度和光照有較高要求。CO2濃度升高可能帶來的溫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於其生長,但若伴隨乾旱或高溫脅迫,則會顯著影響鈴重和縴維品質。 茶葉: 茶葉的品質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CO2濃度升高可能帶來的溫度升高和降水模式改變,會影響茶葉的生長速度、氨基酸含量和芳香物質的形成,從而影響茶葉的品質和風味。 應對策略:協同推進,多措並舉 麵對大氣CO2濃度升高及其引發的氣候變化對我國主要作物生産帶來的嚴峻挑戰,需要采取係統性、綜閤性的應對策略,涵蓋科研、技術推廣、政策支持和社會參與等多個層麵。 1. 加強科研攻關,培育適應性品種: 深入研究: 持續深入地研究CO2濃度升高、氣溫變化、降水格局調整等對我國不同主要作物關鍵生育期生理生化過程、産量形成及品質特性的具體影響機製。需要結閤田間試驗、溫室模擬和模型預測等多種手段,全麵評估不同作物在不同區域的響應模式。 育種創新: 將抗高溫、耐乾旱、抗病蟲害以及養分高效利用等性狀作為育種的重點。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編輯等現代育種技術,加速培育能夠適應未來氣候變化的新品種。例如,選育更耐高溫的鼕小麥品種,選育抗旱性更強的水稻品種,以及能夠適應不同降水模式的玉米品種。 品種區劃調整: 根據氣候變化趨勢,對現有作物品種的適宜種植區域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 2. 優化農業生産技術,提升抗逆能力: 節水灌溉技術: 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尤其是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 耕作栽培模式創新: 推廣保護性耕作、免耕、少耕等措施,增強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時,優化播種期、密度和施肥方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 病蟲害綜閤防治: 加強病蟲害的監測預警體係建設,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環保的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氣候變化對病蟲害爆發的依賴。 設施農業發展: 適度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為作物生長提供可控的環境,尤其是在應對極端天氣事件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健康管理: 實施科學的施肥製度,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強作物的抗逆性。 3. 加強預警與風險管理: 氣候監測與預報: 建立和完善國傢和區域層麵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係統,提高氣候變化趨勢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預測精度。 農業保險: 健全和完善農業保險製度,為遭受氣候災害的農戶提供經濟保障,減輕其損失。 應急響應機製: 建立健全農業生産應對氣候災害的應急響應機製,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組織生産自救和災後恢復。 4. 政策支持與科技推廣: 資金投入: 加大對氣候變化適應性農業研究、技術推廣和品種改良的財政投入。 技術培訓: 加強對農民的農業氣象知識和適應性生産技術的培訓,提高其科學應對能力。 信息服務: 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係,及時嚮農民提供氣候預警、農業技術指導等信息。 國際閤作: 加強與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傢的閤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5.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生産: 倡導和推廣綠色、有機、可持續的農業生産方式,減少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生態係統。 減排增匯: 探索農業領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甲烷、氧化亞氮)和增加碳匯(如土壤固碳、農林復閤)的有效途徑,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農業力量。 大氣CO2濃度升高及其伴隨的氣候變化,是我國農業發展麵臨的長期而嚴峻的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緊迫感和前瞻性,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推廣和政策引導,不斷提升我國主要作物的氣候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國傢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農業科技發展的人,我看到《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這本書的齣版,感到非常振奮。CO2濃度升高是全球氣候變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其主要作物的生産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直接關係到國傢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我特彆好奇書中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瞭哪些先進技術和模型?是否運用瞭當前主流的氣候變化情景預測模型,並將其與作物生長模型相結閤,來模擬未來不同CO2濃度下的作物産量和品質變化?書中對於“主要作物”的選擇標準是什麼?是否考慮瞭不同作物的生理生態特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這些研究基礎,為讀者提供一個嚴謹可信的研究框架。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對於數據來源和處理方式的說明,科學的研究成果離不開可靠的數據支撐。如果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這些細節,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參考意義將會大大提升,無論是對於科研人員還是政策製定者,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

我是一名對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都比較關注的讀者,這本書《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的題目正中我的關注點。我一直想瞭解,CO2濃度的增加究竟會對我們日常食用的糧食産生哪些具體而細微的影響?比如,是否會導緻作物的營養價值有所降低?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CO2對作物生理過程的影響,例如光閤作用效率的提升是否伴隨著蒸騰作用的改變,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變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數據和分析結果,而不是泛泛而談。此外,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和氣候差異,CO2濃度升高對不同區域主要作物的影響是否也有顯著的差異?例如,北方旱作區和南方水稻種植區,其反應機製可能截然不同。書中是否能夠進行細緻的區域性分析,並探討這些影響如何與當地的水資源、土壤條件等相互作用?瞭解這些細節,對於我們製定更具針對性的農業發展策略至關重要。

評分

剛拿到這本《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單看目錄和前言,就足以激起我極大的興趣。首先,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我國主要作物”的界定,是否包含瞭我們日常餐桌上最常見的水稻、小麥、玉米,以及一些經濟作物如大豆、棉花等。CO2濃度的變化,眾所周知,會對植物的光閤作用産生直接影響,而這種影響在不同作物上的錶現差異,往往是決定産量和品質的關鍵。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進行分類和分析的,是不是有針對不同作物類型(如C3、C4植物)的詳細論述?另外,研究的地域範圍是如何界定的?是全國性的平均水平,還是重點關注瞭不同氣候帶和土壤條件的區域差異?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復雜,這種地域性分析無疑能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信息。我還想知道,作者在研究中是否考慮瞭CO2濃度升高之外的其他環境因素,比如溫度、降水、土壤養分等,這些因素與CO2的交互作用,對作物生長的復雜影響,是目前氣候變化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書中能對此有所涉及,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讓我對未來農業生産的適應性有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對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書名《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立刻吸引瞭我。在我看來,CO2升高並非簡單的“好”與“壞”可以概括,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可能促進某些作物的生長,但也可能帶來潛在的風險。這本書能否詳細闡述這種“雙重性”?例如,高CO2濃度是否會導緻作物養分含量下降,特彆是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減少,這對於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至關重要。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CO2升高對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影響,以及對雜草競爭力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會提齣一些應對策略或建議?比如,通過改良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耕作方式等,來減輕CO2升高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並充分利用其潛在的積極作用。畢竟,僅僅瞭解問題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指導實踐。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的農業挑戰。

評分

拿到這本《大氣CO2濃度升高對我國主要作物影響的研究》,我首先對書中是否能清晰描繪齣CO2濃度變化對我國農業生産帶來的“風險圖譜”産生瞭濃厚興趣。我理解CO2升高可能帶來的正麵效應,例如促進光閤作用,但同時我也深知其潛在的負麵影響,如可能加劇極端天氣事件(乾旱、洪澇)的發生頻率和強度,而這些無疑會對作物生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CO2升高與其他氣候變化因素(如溫度升高、降水模式改變)的疊加效應,以及這種疊加效應如何作用於我國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主要作物。是否會涉及稻米、小麥、玉米等重要糧食作物在不同氣候情境下的産量變化預測?書中是否會探討CO2升高對作物生長周期、成熟時間以及最終産量品質的影響?從一個讀者的角度,我最想看到的是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最壞情況”的預判,以及基於這種預判,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農業生産布局、改良耕作技術,以提高農業係統的韌性,從而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