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视觉大革命
定价:38.00元
作者:(美)马克·常逸梓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5173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每个人的眼睛真的拥有超能力,具备读心术、透视以及感知未来的功能?
你相信自己的皮肤本质上都是无色,却能变化出任何颜色的全彩显示器吗?
内容提要
目录
序言:寻找我们的超能力
章:读心术
第二章:透视术
第三章:占卜术
第四章:通灵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吸引了。封面上那幅抽象的图像,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仿佛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视觉冲击。我本身对艺术史和设计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许多理论过于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然而,《视觉大革命》这本书,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作者并非直接罗列枯燥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设计,比如电影海报、广告宣传、甚至是网页界面,来层层剥开其背后的视觉逻辑。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负空间”的解读,过去我总觉得留白是简单的空白,但书中将其阐释为一种主动的、具有引导性的元素,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信息传达效率。这种颠覆了我以往对设计的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视觉信息。读完一部分,我甚至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开始对照书中的理论,分析自己正在浏览的App界面,尝试理解为何某些设计能够让我一眼看透信息,而另一些则让我感到困惑。这种即时性的实践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地融入了我的生活。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拘泥于单一的艺术流派或设计时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宏观的“视觉文化”的演变。我之前接触的一些书籍,往往会专注于某个时代的某个运动,比如印象派或是包豪斯,但《视觉大革命》却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语言是如何相互影响、渗透,最终汇聚成我们今天所见的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它巧妙地将科学、哲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学等领域的洞见融入其中,解释了人类视觉感知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思想的变迁而不断被重塑的。比如,书中对印刷术发明后,图像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后来摄影术的出现,如何引发了第一次“视觉大革命”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简单地陈述历史事件,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变革对人们观看方式、理解世界方式带来的根本性转变。读到关于“后真相时代”视觉信息传播的章节时,我更是感到一股寒意,书中对图像的操纵、误导以及它们在信息战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警醒于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但辨别真伪愈发困难的时代。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让我对信息时代下,我们如何负责任地观看和解读视觉信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典范。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一开始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将读者缓缓地引入一个全新的认知体系。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隐喻,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例如,在解释“视觉叙事”时,他并没有直接谈论镜头语言或蒙太奇,而是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来阐述画面如何能够传递情感、构建情节,以及如何通过画面的顺序和组合,来影响观众的心理。这种讲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有趣的智力游戏。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观众”角色的强调。很多关于设计和艺术的书籍,往往聚焦于创作者的意图和技巧,但《视觉大革命》却始终将观众置于核心位置,反复强调视觉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与观众建立连接,引发共鸣。书中对“观看的习惯性”和“视觉的惰性”的分析,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信息是被我“扫过”而没有真正“看到”的。它促使我更加主动地去审视每一个我接触到的视觉信息,去思考它到底想要传递给我什么,以及我又是如何解读它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让我一开始有些打怵,但真正读起来,却发现它比想象中要“好读”得多。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精练而不失趣味性,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幽默的点评,让阅读过程一点都不枯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觉隐喻”和“符号学”的章节,过去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非常有限,认为它们只存在于高深的艺术评论中。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流行文化 C, 比如电影中的标志性镜头、广告中的品牌符号,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视觉符号是如何被创造、被解读,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我读到关于“色彩的情感唤起”的部分,作者列举了许多不同文化中,人们对红色的不同解读,从热情、危险到神圣,这让我对颜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在设计中,色彩的选择不仅仅是美学问题,更是关乎情感和意义的传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视觉细节,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图像背后的信息和意图。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拆解”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惊艳的设计,只会惊叹于其美感,却无法理解其为何如此有效。而《视觉大革命》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解剖师,将那些看似浑然天成的视觉作品,一层一层地剥离开来,展示其内部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作者对色彩理论的讲解尤为透彻,不仅仅是罗列色轮和色彩搭配的规则,而是深入到色彩的情感 C, 心理 C, 以及文化 C 的多重含义,并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不同品牌如何运用特定的色彩来塑造企业形象,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种颜色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视觉节奏”和“视觉流向”的分析,过去我总以为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作者通过对摄影构图、电影蒙太奇、乃至网页布局的细致拆解,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元素的排列、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对比,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叙事。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看待任何画面,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动线”,试图找出其背后的设计逻辑,这种能力让我觉得非常“有用”,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观察世界的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