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简史
定价:69.00元
作者:(美)格雷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15331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0章)、模因(1章)、性(2章)、量子信息论(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4章)、Google(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目录
作者介绍
詹姆斯格雷克(James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它们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早一批投入互联网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高博,1983年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在EMC中国研发集团任首席工程师,在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有近15年实践和研究经验。酷爱读书和写作,业余研究兴趣涉猎广泛。译著包括图灵奖作者高德纳的《研究之美》和布鲁克斯的《设计原本》,以及Jolt大奖作品《基元设计模式》等。近年来,出版翻译作品近百万字。
译者:
新浪微博:@但以理_高博
微信公众平台:高博的世界
网站:>gao.bo
邮箱: href='#'>feedback@gaobo.org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信息简史”这几个字,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格雷克这个作者的名字,虽然我不太熟悉,但从书名来看,他一定是对信息传播的历史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我非常好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信息是如何从最初的零散的个体经验,逐渐汇聚成知识的海洋?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是什么?文字的出现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局限的?印刷术的发明,是否就像一个开关,一下子打开了知识传播的大门?而到了近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又如何一步步地加速了信息的流动?我想这本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正版文信息简史”吸引了我,因为“正版”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信息。我一直认为,信息是构成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而信息的“正版”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获取知识的质量和准确性。这本书似乎是一次关于信息传播历史的梳理,从最初的口头叙事,到文字的创造,再到印刷术的革命,直到如今的数字时代。格雷克这个作者的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猜测他一定对信息传播的历史有着系统性的研究。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信息传播的漫长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节点和技术突破?例如,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如何帮助人类记录更复杂的信息?纸张的发明又如何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而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这其中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信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版”信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我一直对知识的传播和演化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获取和分享信息的?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古老的智慧,那些从口口相传的传说,到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再到成册的书籍,每一个时代的记录方式都代表着一种进步。格雷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学者气质,我想他一定对信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信息在古代社会是如何被保存和传递的,比如,文字的出现是如何改变了教育和社会结构的?手抄本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又是如何受到限制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冲击?而到了近代,报纸、杂志的兴起,又如何塑造了公众舆论?这本书似乎在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关于人类如何一步步地掌握了信息的力量,并用它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信息传播的每一步足迹。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信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记录、传递和理解世界的故事。我一直觉得,信息是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桥梁。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书写符号的诞生,再到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这本书的作者,格雷克,这个名字本身就给我一种可靠的感觉,仿佛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带领我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去探寻信息的起源和演变。我尤其好奇的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哪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思想变革?例如,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如何通过口头和文字得以流传?中世纪的抄写员如何一丝不苟地保存知识?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普及又如何点燃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而到了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又如何缩小了时空的界限?这本书的书名“正版文信息简史”暗示了它可能要从“正版”这个概念出发,这或许会引申出很多关于知识版权、信息真实性等方面的讨论,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对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在讲述信息传播的漫长历史。我个人一直对信息如何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文字、印刷术,再到后来的广播、电视,直到如今的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时代,整个演变过程非常着迷。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信息传播发展脉络的窗户。想象一下,从古老的洞穴壁画到纸莎草,再到活字印刷术的革命性突破,每一步都代表着人类智慧的飞跃,也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格雷克这位作者,名字听起来就很学术,我想他一定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梳理出其中的逻辑和关键节点。我特别想知道,在信息传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比如,文字的出现是如何统一文字,促进文明交流的?印刷术的发明又如何推动了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而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对信息传播方式和速度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都是我渴望了解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信息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