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
定价:48.00元
售价:28.8元,便宜19.2元,折扣60
作者:徐品方,陈宗荣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3263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数学,普及读物
内容提要
数学猜想与发现,就像数学领域中两颗耀眼的明珠,放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科学宝库中无价的财富。
《数学猜想与发现》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介绍数学历史上一些而有趣的猜想和发现.以及人们前赴后继地发现这些数学知识的曲折、有趣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些为数学宝库增色添彩的猜想和发现能够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启潜在的创新意识。
目录
目录
前言
**部分 妙趣横生的猜想
章 风靡世界的“冰雹猜想” 3
1.1 奇妙的发现 3
1.2 名目繁多的命名 4
1.3 尚待解决的悬案 6
第2章 诱人的哥德巴赫猜想 9
2.1 公使提出的难题 9
2.2 巧设悬念生波澜 10
2.3 另辟蹊径冲刺“1 1” 11
2.4 移动群山的人 12
第3章 电脑证明了四色猜想 14
3.1 四色猜想的由来 14
3.2 上天在责我狂妄自大 16
3.3 机械证明的曙光 17
3.4 争论与困惑 18
3.5 争论中诞生“数学实验” 19
第4章 费马猜想梦想成真 23
4.1“千古之谜”引来高额悬赏 23
4.2 很难抓到的一只生金蛋的母鸡 24
4.3 攀登蹊径 踏出新路 26
4.4 姗姗来迟的证明 28
第5章 充满猜想的回文数 31
5.1 从回文诗说起 31
5.2 什么是回文数和逆序数 32
5.3 回文数知多少 33
5.4 回文数的和 34
5.5 逆序数之和的猜想 35
5.6 回文数的差 36
1. 不借位的差 36
2. 逆序数之差的猜想 37
3. 数字陷阱495 40
4. 奇妙的6174 42
5. 永不变的1089 42
5.7 逆序数乘法 43
1. 逆序积等式 43
2. 乘积逆序数 44
3. n位逆序数问题 44
5.8 回文(逆序)数平(立)方 45
1. 回文数的平(立)方 46
2. 平方逆序数 47
5.9 逆序勾股数 49
5.10 回文素数 50
1. 发现回文素数简况 50
2. 回文素数的几个独特性质 52
3. 互为逆序素数 52
5.11 三阶幻方中的逆序数 53
1. 一位数情况 53
2. 逆序数是两位数的情况 53
3. 逆序数是三位数的情况 54
4. 三阶幻方中,还存在一些互为逆序数的特殊性质 54
第6章 错误的猜想选介 57
6.1 费马素数猜想 57
1. 费马素数(公式)的来由 57
2. 欧拉说不 58
3. 一石激起千层浪 59
4. 高歌攀登一插曲 61
6.2 为找素数公式竞折腰 62
1. 扑朔迷离的素数公式 63
2. 欧拉多项式 63
3. 攀山千条路 65
4.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6
6.3 其他失误猜想选介 66
1. 6n-1和6n 1猜想 67
2. 素数与合数交替猜想 67
3. 哥德巴赫另一个猜想 68
4. 梅森素数猜想 68
5. 欧拉方程猜想 69
6. 欧拉36军官问题 69
7. xn-1分解问题 70
8. xxyy=zz的整数解 71
第7章 攀登数学猜想或难题的勇士 74
7.1 少女攻克了猜想 75
7.2 数学奇才智斗美女蛇 76
7.3 丢番图难不倒中国人 78
7.4 柯召问题 79
7.5 不定方程选介 79
1. 巴切问题 80
2. x2 1=3yn问题 80
7.6 卡塔兰猜想 81
7.7 卡塔兰数 82
7.8 素数n-2k猜测 83
7.9 贝特兰德猜想 83
第8章 你也可以提出猜想 87
8.1 观察猜想 87
8.2 归纳猜想 88
8.3 类比猜想 90
附录 数学归纳法小史 94
第二部分 曲折的数学发现
第9章 哥伦布的鸡蛋 99
9.1 早期的零号 99
9.2 印度和中国的零号 101
9.3 神奇的零的特性 102
1. 零的地位 102
2. 零的排行 102
3. 零的个性 102
4. 零的神通 102
5. 零的局限 103
6. 0不能作除数 103
9.4 0为什么作为一个自然数 103
9.5 零号的故事 104
0章 人类智慧的胜利 107
10.1 负数的产生与使用并行 107
10.2 中国首先定义和表示负数 109
10.3 欧洲人的负数之争 110
10.4 人类智慧的*后胜利 112
10.5 为什么“负负得正” 113
1章 付出生命的发现 115
11.1 发现者的悲剧 115
11.2 漫长的认识路 117
11.3 有与无理数译名之争 118
2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 121
12.1 一波未平一波生 121
12.2“两栖怪物”的出现 122
12.3 理直气壮认虚数 122
12.4 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123
12.5 揭去面纱的勇士 125
3章 博物馆的老古董 127
13.1 站在复数的肩膀上前进 127
13.2 降生在桥上的四元数 128
13.3 四元数的辉煌 129
13.4 四元数的应用 130
13.5 数系扩充原则 131
4章 *早的数学竞赛 134
14.1 漫长的发现之路 134
14.2 数学竞赛赛出了公式 135
14.3 冠名权之争 138
14.4 四次方程解法的诞生 141
5章 纳皮尔的贡献 143
15.1 发明对数的先驱 143
15.2 纳皮尔的贡献 144
15.3 春潮澎湃花更鲜 145
15.4 对数表的诞生 147
15.5 对数的前途 148
15.6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148
6章 一颗难找的珍珠 150
16.1 发现完全数的先驱 150
16.2 千年跨一步 151
16.3 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 152
16.4 稀奇古怪的传说 154
16.5 迷人的性质和待揭之谜 155
7章 相亲相爱的数 157
17.1 **对亲和数 157
17.2 2000多年跨出一步 158
17.3 一鸣惊人的欧拉 159
17.4 看似平凡*崎岖 160
8章 与人类智慧的较量 162
18.1 梅森素数的来历 163
18.2 玉有瑕疵也斑斓 164
18.3 用计算机寻觅梅森素数 165
18.4 网民志愿者大搜索 166
18.5 2的方次幂有多大 168
9章 真理不是乌鸦 170
19.1 从五角星谈起 170
19.2 黄金分割的起源 171
19.3 云开别有天 173
19.4 生活中的0.618 174
第20章 轰动世界的一个定理 178
20.1 遥远的往事 178
20.2 轰动世界的证明 179
20.3 柳暗花明又一村 181
20.4 中国人也不弱 183
第三部分 数学革命性的发现
第21章 数学的伊甸乐园 187
21.1 从有理数和无理数哪个多说起 187
21.2 集合论的诞生 188
21.3 揭开无限的奥秘 190
21.4 遭到传统势力的攻击 191
21.5“疯子”的胜利 192
21.6 集合应用举例 194
第22章 一座高耸的丰碑 196
22.1 向人类的智慧挑战 196
22.2 穷人孩子多奇志 197
22.3 珍贵的科学遗书 199
22.4 数学史上一座丰碑 200
第23章 电脑证题梦想成真 203
23.1 数值机械计算的产生与发展 203
23.2 机械证明的创立 205
23.3 中国人的骄傲 206
23.4 消点法震惊了世界 207
第24章 充满模糊的世界 209
24.1 模糊中偶见光明 209
24.2 一声惊雷平地起 210
24.3 星星之树长成阳光之林 211
24.4 模糊数学的应用 212
24.5 向前走会产生信念 213
第25章 无尽相似的艺术 215
25.1 从“布朗运动”说起 215
25.2 从海岸线长说起 216
25.3 数学中的病态怪物 216
25.4 分形几何的诞生 219
25.5 丑小鸭长成天鹅 221
第26章 数学的一次革命 223
26.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223
26.2 先驱者的足迹 223
26.3 自信是成功秘诀 225
26.4 争议引导前进 225
26.5 一次智力革命 227
答案 228
参考文献 23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数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而《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定义和公式,而是从一些非常具体、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切入,引导读者去思考。比如书中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介绍,就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它的含义,并展示了古往今来许多数学家是如何尝试去证明它的。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问题,竟然可以如此复杂,引出如此多的思考和研究。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是介绍数学知识,更是展现了数学家们那种永不言弃、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面对难题时的执着,他们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都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轻松幽默,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压力,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那些隐藏在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智慧和创造力的闪光点,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惊喜。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它打开了我对数学的另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数学背后的人性光辉和智慧火花。
评分读罢《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我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并非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探索。书中对于“分形几何”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分形图案,如海岸线、雪花、树枝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这种将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好奇心。书中对于数学家们在面对看似无解的难题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学归纳法”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教会我们一种证明技巧,更是传递了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解决问题的理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打破对数学的固有偏见,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乃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们穿越数学迷宫,领略其精妙之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闪耀的智慧火花所吸引,也更加期待未来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更多数学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学领域抱有广泛兴趣的读者,我最近接触了《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一书。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十分别致,它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数学教材结构,而是以“猜想”和“发现”为线索,将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巧妙地串联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数学猜想的深入剖析,例如“四色问题”的由来和解决过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个问题是如何困扰了数学界长达一个多世纪,以及最终是如何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力量得以解决的。这种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对于非数学专业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启迪意义。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学史上的趣闻轶事,这些生动的故事不仅丰富了阅读体验,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家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有效地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bstract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 the general reader’s understanding。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科普尝试,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评分《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智慧的对话。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于“素数分布”的探讨,让我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神秘与规律。从古希腊时期对素数的最初认知,到后来数学家们不断尝试去揭示其分布规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惊喜。书中并没有回避数学的复杂性,但却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让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无限”的概念的讨论,它挑战了我们日常的直觉,也展现了数学的抽象性和哲学性。作者们并没有试图将所有数学知识一次性灌输给读者,而是选择了一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数学思想的猜想和发现,并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种“少即是多”的处理方式,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消化和吸收。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数学的认知,更让我体会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挑战未知。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数学是一门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学科,它拥有着无穷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评分最近偶然翻阅了一些数学科普读物,其中一本《趣味数学丛书:数学猜想与发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并非数学专业出身,但书中对数学世界的探索之旅,以及那些引人入胜的数学猜想,着实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看得津津有味。作者徐品方和陈宗荣先生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晦涩的数学概念,化为了一场场精彩的思维游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费马大定理”的介绍,从一个简单的猜想,到无数数学家为之倾倒,再到历经三百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终被证明,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更是人类智慧、毅力和协作精神的生动体现。书中对于数学家们那些“另辟蹊径”的思考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发现深层规律的阐释,都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也同样适合那些对科学思维和人类探索精神感兴趣的读者。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数学那令人着迷的、充满未知的广阔天地,激发起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