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天地人合一 | 作者 | 孔令伟 |
| 定价 | 28.0元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577879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堪舆学,是易学发展途径的'象数易'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把易经的辩证原理,应用到了实际的人生活动,居住环境,是易学的应用学说。 堪舆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得是天地人合一。五千年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对于环境地理的无限研究,终形成了这一博大精深的综合人居环境学说。 |
| 作者简介 | |
| 孔令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 北京普乐通传媒集团董事长东方国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中国CEO》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周易》与《风水学》 【天地人合一】 【章《周易》与《风水学》】 一、风水学的历代发展 五行是古代哲学理论中的“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并以其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的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5种物质相互孶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
| 序言 | |
| 英国评论家海斯利特曾说:“低估自己者,必为别人所低估。” 我出生在苏北微山湖畔的一座小城,划船、打渔、游泳是当地小孩子的爱。但因为孔家一脉单传,只有我这么一个宝贝孙子,所以家里不允许我和其他的小孩们下湖去玩水,而是每天用一把“铁将军”把我牢牢地反锁在房间里。一个贪玩的被反锁在屋子里的小男孩百无聊赖,只好在屋里搜罗自娱自乐的东西。 我家是诗书传家,家中的古籍存有两大箱,足足有200本。《大学》《论语》《中庸》……一本本、一册册旧得发黄的老古董,被我老爷爷宝贝似地收着。那时实在闷得慌的我对这些古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看来,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开启了注定我今后一生的国学之旅。 幸好,爷爷从小就教会我识字。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我把经、史、子、集来回翻看,甚至连《周易》《奇门遁甲》等完全看不懂的书,也一知半解被我统统翻阅过很多遍。原本是为了摆脱寂寞和孤独,却没想到看过之后竟然入了迷,那些天书似的文字,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竟然一发不可收。 起初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典籍的深刻含义,但这反而让我对那些书产生了兴趣并上了瘾。等年纪稍大的时候,即使屋子的大门没有锁,我也不愿意出门,而是如饥似渴地继续去读那些似懂非懂的古书。 几年下来,大约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家中的藏书中,有很多我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下来。背书能大量吸收书面语言的信息,掌握和积累书面语言的语感。日积月累的熏陶和输入,总有厚积薄发的时候,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年我翻阅、背诵下来的那些旷世经典、圣人之道,为我今天深入研究国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等到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看《周易》,虽然依旧是看不懂,但我会把《周易》的很多符号比如太极八卦、阴阳符号等用笔画着玩,直到后来我已经把《周易》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再后来我开始练习用《周易》推演事情的发展,起初是应用《周易》的算法,估计一下大体什么时候有雾有水或者涨潮,还有下雨什么的。当时还不懂天气预报,只觉得能预测到这些天气变化非常好玩。直到家里有了电视,才知道这其实就叫“天气预报”。 现在回头去看,从小我与国学尤其是《周易》结下的不解之缘,看似是偶然的,实在是偶然中的必然。 现在,我在继续深入研究《周易》的同时,还开班授课,以“技高德馨,质朴宽怀,行善积德,虔度有缘;乾坤国学,造福四方,桃李天下,功德无边”为理念,广结善缘,为那些喜爱国学尤其是易学的学员们,讲解易学中的制胜之道、帝王之学。 目前我的学员,大都是来自企业的精英,他们在事业上摸爬滚打、久经历练了很多年,成了企业,但仍旧会在不同的时段遇到经营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获得独立掌握破解各种问题的方法。这使我很感慨,也使我更进一步看到自己从事这项事业的积极意义和因此带来的社会价值。 人生在世,谁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不遭遇曲折坎坷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除了保持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还需要增强分析自己、家庭和企业面临的现实处境,以及研判未来的能力,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2014年5月4日,赴北大考察,召集北大师生座谈,做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讲话援引古今,出入六经四部,辞气恳切,洒洒万言,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一致的赞誉。特别是他说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出自《易·乾》,意谓要努力向上,永不停息。 因此,只要我们永不停息地努力学习,积极求索,就能走出一条开拓进取、完善自己、造福社会的人生道路。 孔令伟 |
《天地人合一》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点点好奇和一点点期待的。封面的设计就很引人遐思,没有那种特别华丽的图案,却有一种沉静而悠远的意境,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自然的宁静。我一直对那些探讨生命哲学、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颇感兴趣,总觉得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离最初的本源越来越远,内心也随之变得浮躁不安。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翻开,就被它开篇的文字所吸引。那种文字的韵律感,就像一阵清风拂过,又像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合一”这个概念的阐述,它不像某些理论那样空洞乏味,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整本书的叙事风格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它没有强烈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一种启发,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体会。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心境似乎变得更加平和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变得更加豁达。
评分当我拿起《天地人合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任何观点,只是想看看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它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开场白,也没有宏大叙事的铺垫,而是以一种非常质朴而又深刻的方式,直接切入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我尤其被作者对于“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阐释所吸引。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茫茫人海中挣扎,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宇宙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本书用非常巧妙的比喻,将这种联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终极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书中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仿佛坐在山顶,俯瞰着广阔的天地,一切都变得清晰而又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让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却又不失其深刻性。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能够启迪心灵、拓宽视野的佳作。
评分当我拿到《天地人合一》这本书时,我对它并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去翻阅。然而,它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而又诗意的方式,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和谐共生”的理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很多时候,我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也忽略了我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所应承担的责任。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引导者,循循善诱地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哲理的语句深深打动,它们简练而又富有深意,仿佛蕴藏着生命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对很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也找到了新的答案。它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地共处。
评分不得不说,《天地人合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感受。它不像市面上大多数的励志书,给你灌输各种成功学鸡汤,也不是那种纯粹的理论著作,让你读得云里雾里。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你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循环往复”的论述,它让我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让我对人生中的起伏有了更坦然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都害怕变化,害怕失去,但这本书提醒我们,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力的体现。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让你感觉就像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没有任何距离感。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意境深远的比喻,它们不仅让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更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本书,值得你慢慢品味,反复琢磨。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不是那种一次性就能读完就丢在一边,而是那种你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复去翻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的书。而《天地人合一》,对我来说,恰恰是这样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思所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智者,用一种极其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天地之间的微妙联系。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于“顺应自然”的解读。在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试图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却忽略了自然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回归内心,倾听自然的呼唤,找到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书中的语言,更是有一种独特的魔力,简洁而富有张力,每一个词语都仿佛经过精心的打磨,却又不失真挚的情感。我记得有一次,在读到书中关于“无为而治”的部分时,我停了下来,反复咀嚼着那些文字。那种感觉,就像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让我对人生的很多困惑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消遣性的读物,它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沉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