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
: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新农村人文普及读本编写组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4850836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特产丰富的亚洲,交通发达的欧洲,热带大陆非洲,大洋环绕的大洋洲生物资源丰富的南美洲,冰雪大本营南极洲……《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能够帮助您实现地理知识的启蒙教育,让您做一个巡视世界地理的漫游者,踏遍五大洲,游遍四大洋,饱览全球的锦绣江山,了解地质环境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中开阔视野,增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地球及各国环境和人文的认识。
《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语言表述生动流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一方面力图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包含大的地理知识含量,提供翔实可靠的地理资料;另一方面精心挑选、插入了数百幅精美的图片和地图,而且每幅图都配有生动丰富的注解,既可以加深读者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又能给广大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增加阅读兴趣。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表面有水陆之分的惟有地球。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70.8%,包括岛屿在内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2%。简略地说: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为“七三开”(即约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由于全球陆地面积还不及海洋面积的一半,所以在任何一个半球上,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要大。比较起来,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拥有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从南、北半球来分,北半球的陆地多于南半球的陆地。尽管如此,但是在东半球上,陆地面积还只是占东半球面积的41%左右;在西半球,陆地面积仅占18%。在北半球,海洋面积占61%,南半球上海洋面积比例高达81%。根据以上数据,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东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相近,约是“六四开”,即约60%是海洋,40%是陆地;西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又和南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相近,大致是“八二开”,即约八成是海洋,二成是陆地。于是,人们就根据海陆面积比例在一个半球内的悬殊程度。又把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两个半球。人们把海洋面积比例达到大、陆地面积比例小的那个半球叫做水半球;陆地面积比例达到大的那个半球叫做陆半球。分割地球表面为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大圆,既非经线圈,又非纬线圈,而是人们测算出来的与地心共面地球表面的一个大圆。地球水半球的“顶点”或者说表面中心约在经度180。和南纬47度交点处的南太平洋新西兰以东的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在水半球上,海洋面积约占表面积的90.5%,陆地面积比例只有9.5%。水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74%,包括太平洋的绝大部分、印度洋的南部和大西洋的一小部分。孤立于海洋上的陆地主要包括南极洲、大洋洲以及南回归线以南的南美洲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我国南海诸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均位于水半球上。
陆半球的“”或者表面中心大致在法国西部大西洋沿岸卢瓦尔河河口附近,地处本初子午线和北纬47度交点处。陆半球上集中了全球陆地面积的80%多,相当于水半球上陆地面积的四倍多,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北半部。然而就在这个陆地集中的半球上,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表面积,海洋约占53%,陆地只占47%。陆半球的海洋,包括北冰洋、大西洋的绝大部分、印度洋的北部和北纬40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域。
海洋水是咸水,目前人类不能直接利用。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I又占了全球淡水总储量的68.7%。位于水半球的南极洲“冰天雪地”,它拥有全球冰川资源的90%,因而成为地球上六的固体淡水库。水半球不仅拥有全球多的咸水,还拥有全球多的淡水资源,真是名不虚传。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60%多的南极洲冰川既是控制全球气候的一大因素,又是人娄未来的一大财富。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分布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的陆半球上就占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挤着世界约95%的人口。
我一直觉得,了解世界地理,就是了解人类文明的根基。这本《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地图和地名,而是将地理知识与人文历史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地理环境是如何塑造人类文明的。比如,书中在介绍“地缘政治”的时候,就详细分析了地形、河流、海岸线等地理因素如何影响国家的边界划分、资源争夺以及军事策略,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它还触及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思考过的地理议题,比如“全球变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或者“水资源短缺”对未来社会可能造成的挑战,这些内容都让我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文化地理”的阐释,它解释了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孕育出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和宗教信仰,让我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地理读物,更是一本关于我们星球和人类未来的思考之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环游了整个地球!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介绍一些“著名”的地理景点,而是深入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关注过的角落,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在介绍气候带时,它不仅仅罗列了几个主要的类型,而是详细讲解了不同气候带下的植被、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甚至还触及了不同气候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是绿洲,有些地方是荒漠,而有些地方又是冰天雪地。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地理原理,比如,在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它就详细对比了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气候的温和作用,以及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部沿海沙漠形成的影响。这种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地理的趣闻轶事,比如某个极端地貌的形成原因,或者某个地理奇观背后的传说故事,这些都为枯燥的地理知识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地理知识,更培养了我对地理学的兴趣,让我愿意去主动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星球的秘密。
评分这套书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一直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都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入门渠道。市面上的地理书籍要么过于专业,术语一大堆,看得人云里雾里;要么过于浅显,只能蜻蜓点水,满足不了深入了解的欲望。当我偶然翻到这本《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时,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色彩饱满,仿佛把我带到了每一个地方。那些曾经只在地图上见过的山川河流、沙漠绿洲,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名词,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复杂的地理知识化繁为简,让我这个地理“小白”也能轻松get到核心内容。比如,在介绍板块构造时,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物理概念,而是用生动的比喻,把地球看作一块块巨大的“拼图”,然后解释它们是如何碰撞、分离,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壮丽地貌。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真的是太棒了!我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地理景观的画面,甚至会想象自己就站在那里,感受着风,呼吸着那里的空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比精彩和多元的世界。
评分这本《一看就懂的世界地理》对我这样平时不太接触专业性书籍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易懂”,这一点真的做到了。完全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如,在讲解“地形”的时候,它会把山脉比作地球隆起的“皱纹”,把平原比作“被抚平的桌面”,这种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抽象的地形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书中不仅仅介绍“是什么”,更着重讲解“为什么”。例如,为什么亚马逊雨林如此湿热,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如此干旱,书中都会给出详细的解释,让我能从根本上理解这些地理现象。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火山”的介绍,它不仅仅描述了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更详细地解释了火山的形成原因、喷发过程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火山的神话传说,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让我感觉,学地理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完全符合我这种想要快速掌握重点的学习习惯。它不是那种堆砌文字的书,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精美的照片,将地理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章节,它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比如,为什么古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为什么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贫乏。它并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地理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冷门”的地理现象也有涉及,比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或者“冰川作用”对地貌的改变,这些内容在其他入门书籍中是很难见到的,却被作者用极其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让我不禁感叹作者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对照着地图,一边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化的地理空间,这种学习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让我明白,地理学并非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