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里约的诱惑:回忆拉丁美洲
定价:78.00元
作者:蔡天新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1033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拉丁美洲,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片陌生而又神秘的大陆,她与富庶的北美洲毗邻,却并未被其过多影响,而是秉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在地球的一角兀自灿烂着。我们对她充满好奇,却因不了解而不敢轻易靠近。里约奥运会给了世人一个机会,去尝试着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而于此时推出《里约的诱惑:回忆拉丁美洲》这本书,正如作者——数学系教授、诗人、作家蔡天新先生所说,“可谓是一种缘分”。我们将跟着作者的步履,去经历一场神奇的大冒险,领略安第斯山脉的雄伟壮阔,欣赏的的喀喀湖的优美平静,探寻“失落之城”马丘比丘的秘密,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结识拉丁美洲那些载歌载舞的民族,了解拉丁美洲的文学、艺术世界,体会这片大陆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相信这会是一次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精彩旅程。
内容提要
《里约的诱惑:回忆拉丁美洲》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诸方面对作者的几次拉丁美洲之行进行了记录。新千年之初,作者以数学教授身份赴哥伦比亚麦德林市的大学访问;之后,他来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这座大西洋边的迷人海滨城市;稍后,作者又依次游历了乌拉圭、智利、阿根廷、巴拿马和古巴。第四、五、六次拉美之行是十年以后,作者数次应邀参加诗歌节,借机先后探访了文明古国墨西哥和秘鲁,并造访了中美洲诸国。作者以清雅、隽永的笔墨,再现了那个遥远神秘、载歌载舞的大陆。
目录
目录
章 罂粟花的谷地
一、大西洋上空的鹰
二、玻利瓦尔的梦想
三、麦德林的春天
四、罂粟花的谷地
第二章 缪斯的节日
一、游击队员之歌
二、马格达莱纳河
三、缪斯的节日
四、热带丛林朗诵记
第三章 里约的诱惑
一、飞越亚马孙流域
二、里约的诱惑
三、天国之死
四、蒙得维的亚
第四章 在河流之间
一、拉普拉塔河
二、一个探戈的下午
三、在河流之间
四、格瓦拉的旅行
第五章 加勒比海之盐
一、雨中的巴拿马运河
二、加勒比海之盐
三、哈瓦那朗诵记
四、坚持直到胜利
第六章 玛雅人的国度
一、重返拉丁美洲
二、十字路口的狂欢
三、哥斯达黎加
四、玛雅人的国度
第七章 仙人掌与龙舌兰
一、墨西哥高原
二、弗里达的故乡
三、尤卡坦的奇琴伊察
四、蒙特雷与莫雷利亚
第八章 马丘比丘之巅
一、海边的瓜亚基尔
二、无雨的利马
三、印加人的土地
四、马丘比丘之巅
后 记
作者介绍
蔡天新,1963年出生,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诗人,作家。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梦想活在世上》《漫游》《美好的午餐》,随笔集《在耳朵的悬崖上》《难以企及的人物》等。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类游记性质的书籍兴趣不大,总觉得无非是些“我去了哪里,我看到了什么”的流水账。然而,这本关于拉丁美洲的见闻录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力堪称一绝,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寻常的画面描绘得如同史诗般壮阔。比如他对雨林中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的描写,那种从感官到心理的全方位冲击,让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湿气穿透衣领,听到雷声在山谷间回荡。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将拉丁美洲脸谱化地描绘成只有热情奔放和贫富差距的二元对立体。相反,他深入挖掘了文化深处的矛盾与和谐,那些古老的信仰如何与现代生活的喧嚣共存,那种复杂性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诚实”,作者毫不避讳地展现了自己的困惑、迷失,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失败”,正是这些不完美,才使得整个叙事立体而真实,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身边有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低语着他最私密的发现。
评分坦率地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异域感”震撼到,但这种震撼并非来自猎奇,而是源于一种深层的文化触动。作者似乎对拉丁美洲的文化肌理有着近乎本能的理解,他捕捉到了那些最不易察觉的细微差别——比如一个眼神的闪躲,一次不经意的停顿,或者某首民谣中反复出现的旋律。他将这些碎片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既客观又充满个人情感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这本书读起来最大的感受是“饱满”,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场景的铺陈都服务于最终的情感目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书,而是那种需要你时不时合上书本,抬头望向窗外,让自己的思绪也跟着飘到那片遥远大陆的“思考型”读物。对我来说,它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为那个充满阳光、音乐和复杂历史的地域,搭建了一个鲜活的、有呼吸感的精神家园。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里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本身的热爱,那是一种超越了地理界限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作者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以一个“局外人”的冷静观察,来解构“局内人”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共鸣效果。比如,他对某个城市底层艺术家的描写,那种在贫困中依然坚持创作的执着,读来令人动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界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富有画面感的,即便是描述最平淡无奇的日常通勤,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戏剧性的光芒。这种力量感,使得即便是对拉丁美洲历史或文化背景一无所知的新读者,也能迅速被故事的张力和情感的深度所吸引。它成功地做到了,在带领我们环游世界的同时,最终引导我们回望自身的内心世界,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像是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潮与低谷错落有致。在描绘那些宏大叙事,比如历史遗迹的沧桑感时,文字变得沉稳厚重,仿佛带着厚厚的灰尘;而在描写与当地人的交往时,语言又变得轻快而充满烟火气,充满了俚语和生动的对话片段。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克制与爆发力之间的平衡。他懂得什么时候该让场景自己说话,什么时候才需要加入自己的哲思。读到关于某个偏远小镇的片段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那种特有的泥土和香料混合的味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行指南,它更像是一部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报告,只不过是用诗意的语言写就的。它迫使读者去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地球的另一端,是如何被重新诠释和建构的。
评分这本关于拉丁美洲的旅行回忆录,真是我近期读到的一股清流。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老照片的纹理,带着一种时光沉淀后的温暖和淡淡的忧伤。他没有沉溺于那些被游客过度描绘的奇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隐秘在街角巷尾的日常,那些被咖啡香和热带植物气息包裹着的灵魂碎片。我尤其喜欢他对“时间”的理解,在里约的某个午后,时间似乎是凝固的,又似乎在狂欢节的鼓点中被重新定义。那种身处异域,却又对人性有着深刻共鸣的感觉,让人不禁停下手中的事,沉浸其中。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趣,像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静,引导着读者从一个城市跳跃到另一个场景,充满了惊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阅读”了一段旅程,更是“体验”了一段人生,那些关于色彩、声音、气味和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的描写,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响,久久不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