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身边科技大透视-汽车
定价:29.90元
作者:张顺燕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78263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身边科技大透视”系列图书,内容涵盖面广泛、知识量丰富、图文并茂,无论在内容编排上还是在版面的创新上,都有着独到之处。科技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强大驱动力,希望这样一套详解科技发展、科技原理的图书,能为青少读者的世界观带来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图书耗费巨资邀请专业的绘画艺术家进行手绘,创作过程历时多年,同时由北大教授联合各领域科学专家联合编写,保证内容质量;本套图书共分10册,涵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众多科技概念,让小读者全方位、立体化理解人与科技、人与生活的关系,从多个角度为小读者解读科技的意义;本套图书在解释科技之外,搭配了每种科技的发展历史,从生产力、历史进程的角度为科技赋予了人文含义,使图书内容更为厚重。
内容提要
汽车的轰鸣加速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它用飞速旋转的车轮在公路上谱写着机械与动力之间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有幸看到汽车家族中十分吸引人们眼球的家阁豪车、超级跑车,在险象丛生的野外表现非凡的越野车,以及在旅途中就能轻松办公的商务车……我们相信,当大家打开这本书时,不仅会对当前市面上的汽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还会爱上这些钢铁之躯!
目录
10 汽车的发展史21 高速赛车25 拉力赛车28 威利斯吉普32 宾利37 保时捷92440 凯迪拉克45 雪铁龙49 本田FCX52 房车56 消防车60 巡逻车64 大众迷你巴士68 卡车73 水泥搅拌车76 奔驰B级F-CELL燃料电池车
作者介绍
张顺燕,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36年生,河北石家庄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向是复分析。1994年访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从事数学与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1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复分析学术活动年组委会秘书长,并多次出任国际复分析学术会议组委会秘书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为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但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它背后蕴含着多少令人惊叹的科技。从最基础的发动机原理,到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智能驾驶系统,这本书都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类型汽车技术演进的梳理,比如燃油车时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效和环保,再到电动汽车的崛起,以及氢能源汽车的未来展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罗列,还穿插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和历史故事,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而且,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让人感觉自己瞬间就掌握了那些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知识。比如,它解释自动驾驶的传感器系统时,就像在描述人体的眼睛、耳朵和触觉,非常生动形象。这本书让我对汽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科技的敬畏感!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如何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上的。从内燃机心脏的每一次跳动,到智能驾驶系统对道路情况的“感知”和“判断”,这本书都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手法,将复杂的科技原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汽车动力系统的介绍,无论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的精妙设计,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都让我惊叹于工程师们的创造力。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科技是如何让汽车变得更加人性化和舒适化的,比如车载娱乐系统、座椅的舒适性设计等等,都体现了科技对生活品质的提升。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汽车科技的“时空之旅”,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评分天哪,我之前对汽车的了解简直是零!以为就是个铁皮加轮子,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门道。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稍微懂点门道的人。它从最基础的机械结构讲起,比如那个听起来就很复杂的发动机,是怎么把燃料变成动力的,还有变速箱的作用。然后慢慢过渡到电子控制,比如ABS、ESP这些我经常听说的缩写,它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安全保障。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智能网联的部分,各种APP、车载系统、甚至和智能家居的互联,感觉未来的汽车真的会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用太多艰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种非技术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而且,它还探讨了汽车的未来趋势,比如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等,让我觉得科技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充满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太独特了!它没有像其他一些科普读物那样,只是泛泛地介绍一些概念,而是深入到汽车的每一个“部件”和“系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解剖”。我特别喜欢它对汽车安全技术的讲解,从最基本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到更高级的预碰撞系统、车道偏离预警,它都详细地阐述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生命安全的。读的时候,我经常会回想自己开车或者坐车的经历,发现原来那些不起眼的设计,背后都有如此精密的科技支撑。而且,这本书还涉及到汽车的环保技术,比如排放控制、节能技术,让我意识到汽车产业在追求性能的同时,也在努力承担起对环境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关于“汽车是什么”,更是关于“汽车如何变得更好”,以及“汽车将走向何方”的深刻洞察。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汽车科技的百科全书!我以前对汽车的理解局限于表面的外观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关于汽车的方方面面。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详细描述,从最初的辅助驾驶功能,到如今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它清晰地勾勒出了技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其中遇到的挑战和突破。而且,这本书还探讨了汽车的轻量化技术、空气动力学设计,这些细节都让我看到了汽车工程师们是如何在每一个环节追求极致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对汽车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进行了介绍,让我了解到一辆汽车是如何从图纸变成现实的。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了汽车的“现在”,更让我对汽车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