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行走北極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張樹義
齣版社:廣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551012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每個人都該上的自然課!
【在地球遙遠純淨的地方感受生命的頑強與活力,16天不可復製的生命之旅】
◆國傢科技進步科普奬作傢作品
◆有趣!人文、好讀的北極科普文章
◆一次看夠北極熊、海港豹、獨角鯨、北極罌粟、北極燕鷗等珍貴照片
◆31名中學生親身經曆,青春與極地的心靈觸碰之旅
◆一生要被大自然的靜穆與純粹打動一次
★作者張樹義教授是少有的兼具科學素養與人文情懷的學者,他多次到世界各地的奇觀異景現場考察,也多次嚮中小學生講解環境生態的科學知識,豐富的閱曆讓他的科普作品既生動又嚴謹,是非常難得的大眾喜愛的科普作品。
★本書對北極的介紹具體而詳實,配有珍貴圖片,對任何年齡層的讀者而言都易讀好懂,值得珍藏。
★本書的照片皆是考察過程中拍攝到的,真實精美,裝幀典雅。真正呈現齣瞭北極這個特殊地理位置的氣候特點,另許多無法到達北極的人可以通過閱讀本書來感受極地風情,開闊眼界,陶冶心胸。
★本書對於培養青少年探索學習的精神亦有啓迪作用。書中多名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科研課題,*終都獲得瞭的成績。探索的樂趣與獲得成績的榮譽感將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未來的科研精英。
國傢科技進步奬獲奬作者·每個人都該上的自然課係列
從事生態研究的張樹義教授帶著31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於2013年夏天一起來到北極。他們並非簡單的旅行,而是要在觀光的同時做一些科研課題。從齣發到迴傢,前後用瞭16天時間。這期間除瞭認識北極特有的物候,孩子們還用充滿熱情與活力的筆觸記錄瞭這些天的風景、故事、心得與學習筆記,對於初次到北極的人而言,這裏有太多驚喜與未知——與真實鮮活的北極熊近距離接觸,在北極圈內乘船觀察生活在懸崖上的鳥類,與遷徙於地球南極和北極之間的燕鷗相遇,找到遠古久遠的植物動物化石,捕捉到全球稀有的獨角鯨齣沒海麵的珍貴畫麵,品嘗挪威傳統的肉丸子……張教授詳盡而生動地把這些寶貴的故事和照片記錄在書中,還從科學傢的角度介紹瞭北極物種的知識,展示生物與自然相依相存的畫麵,並且收錄瞭孩子們的文章,使這場特彆的遠行考察更加充滿探索的樂趣與青春的朝氣。
本書適閤所有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情的人閱讀。
前言如此遙遠,卻觸手可及
北極,在不少人的想象中,是寒冷、荒蕪、危險的。我說:不是這麼簡單的詞就可以描繪北極的!
三個問題
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
北極燕鷗一生能在南北極之間往返幾次
為什麼北極熊隻分布在北極?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熊是否會消失或滅絕
天,從上海到奧斯陸
挪威首都機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鎸刻在多處大理石上的一段詩句,有英語、挪威語、阿拉伯語,還有中文。
第2天,參觀維格蘭雕塑公園,抵達地球北的城市
奧斯陸的清晨是薄荷綠色的,尤其是有陽光的時候。大約六點,就和室友相約一起去街上走走。那時還有些晨露,混著北歐的、由於晝夜溫差大而産生的氤氳霧氣。
第3天,登上“海精靈”號考察船
激動人心的登船時間終於到來瞭。很多人次登上這麼大的船,更不用說在船上過夜的經曆瞭。
第4天,見到那隻趴下的北極熊,首訪冰川
任何人看到這樣原本應該是活生生的龐然大物,現在如此皮包骨般悲慘地趴在地上的情形,都會感到詫異和震驚。
第5天,探海冰,遇見格陵蘭海豹
北緯81°的風景很美,在那裏世界的色調隻有兩種——白和藍。海水上的浮冰宛如天空中雪白的雲朵,美得令人窒息,那裏會讓人頓時有種錯覺,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到達瞭天堂——世界美的地方。
第6天,冒雨造訪海鳩山,幸遇藍鯨,抵達“悲痛的峽灣”
穿過迷霧,耳邊是冰川融化清亮的嘩嘩水聲和鳥兒互相交織的鳴叫。不得不承認,我從未看到過這麼壯觀的景象:噴齣岩形成的陡峭的峭壁上,密密麻麻全是海鳩。
第7天,港海豹、北極熊、瘋狂的帽子和舞會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七倍,可以捕捉到方圓一公裏或冰雪下一米的氣味。看著它那嗅氣味的動作,同船的人都笑瞭,有的說:“估計是它在嗅我們身上的火鍋味!”有的又說:“在嗅我們吃的榨菜味呢。”
第8天,望馴鹿,參觀北極科考站
早就憧憬著黃河站的模樣瞭,想象著那是怎樣的建築,是中式還是西式呢,它是嵌在雪國裏的,輪廓應當是隱沒在冰雪裏的。然而真實的黃河站呢,看起來更像個小鎮——下瞭小雨,路是泥濘的,窄窄的,人並不多,四周幾乎都是中國隊友,如若不是路旁的小屋全是彩色頂子而非褐色、青灰色,倒是有一種迴到中國鄉村的感覺,覺得莫名親切。
第9天,獨角鯨,北冰洋跳海,冰川上徒步
有人在議論:“那是隻鯨嗎?”“也許是海豚呢?”“北冰洋哪裏來的海豚……”“噓,彆叫,彆驚動它!”突然聽見Jaclyn說:“It’sNARWHAL,N-A-R-W-H-A-L。”我們快速掏齣手機查找單詞。“獨角鯨!是獨角鯨!”查齣來的人興奮地、小聲地叫瞭起來。
0天,返迴朗伊爾賓,參觀博物館和種子庫
在海上航行的七天旅程中,幾乎每天晚上一切活動都結束後,我都會到房間外的陽颱上聽著音樂吹一會兒海風,注視著大海齣神。海麵上不時傳來波濤的響聲以及海鳥的鳴叫,享受著各種天籟共鳴中的那一份寜靜,那一種飄逸的超脫感。
1天,化石山上找化石,訪問朗伊爾賓大學
斯瓦爾巴德很可能在曆史時期曾經處於溫帶,或者受溫暖的氣候影響,或者與歐洲大陸相連,這在另一方麵也能說明為什麼斯瓦爾巴德群島有著如此多的礦産。
2天,告彆北緯78度,返迴挪威首都
我知道我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我安全地上山和下撤,所以我還是決定就地返迴。這是一個讓我非常自豪的決定。很多登山者迫切地為瞭登到山頂而死在瞭下山的路上。
3天,奧斯陸的一天
奧斯陸不愧是挪威這個世界上適閤居住國的首都,給人的印象是乾淨明朗。整個城市仿佛被森林包圍著,又或者說它本就是鑲在綠林中的明珠。零零散散的彩色小房子落在山丘和小樹林的交際,遠一些的,就若隱若現;偶爾爬齣個頭頭兒,有點雨後草地上躥起的花花綠綠的小蘑菇之味,可愛之至。用剛齣浴、透著聖潔光芒的天使來形容奧斯陸,一點不為過。
4天,達童話王國,參觀菲德列古堡
這座古堡建於17世紀,原本是丹麥皇傢宮殿,是北歐現存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古堡與園林和池塘相鄰,顯得既莊重又秀美。
5天,哥本哈根的一天
海灘上,空無一人,隻有幾隻海鷗悠閑地飄蕩在海麵。太陽,也還沒露頭,但天已經大亮。太瞭,偌大的海灘,竟然隻有我一個人,這在是不可想象的。我沒有任何猶豫,脫去衣服,直接撲入大海。
6天,糟糕的莫斯科機場中轉,迴傢瞭
返程的途中,拍遠行的太陽、被朝陽包裹的變得柔情的樹、仍然在橋上守望的人的剪影。人與自然在此刻顯得那樣和諧。天地在此刻都變得那樣可愛。讓人想起餘鞦雨的那句:“有這樣的天,地纔叫地;有這樣的地,天纔叫天。”
後記
北極是一個古老的世界,沒有城市的高樓林立,亦沒有鄉村的田園風光;沒有金錢的爭奪、權力的鬥法,隻有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我們在冰川上一步步小心地行走,眼前白茫茫一片,稍有不注意就會滑倒。這一幕留給人深的印象,從而教會我們生的不易。從北極帶來的生命的領悟百轉韆迴永不腐朽,我在這裏有瞭人生迄今為止深的體悟。
張樹義,華東師範大學科學與技術跨學科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副主席,我國個到南美熱帶雨林進行野外研究與考察的生態學者。
1994年獲法國居裏大學生態學博士學位,
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資助,
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2000年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傑齣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2006年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
先後在Nature、Science、PNAS等雜誌發錶論文一百餘篇;在南極、北極、東非大裂榖、熱帶雨林等全世界40個國傢和地區進行科學考察。
一本關於北極的書,總能讓我聯想到那些勇敢的探險傢和他們在冰天雪地裏留下的足跡。我一直覺得,能夠踏足北極,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行走北極》這個名字,讓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的畫麵:浩瀚的冰原、凜冽的寒風、以及在寂靜中前行的身影。 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讀到作者們如何在如此極端和嚴酷的環境下,剋服重重睏難,完成他們的探索。他們是如何應對嚴寒、迷失方嚮、甚至可能遭遇的危險?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在這場孤獨而又充滿挑戰的旅程中,他們是否會有對生命、對自然、對人類的深刻感悟?這本書是否能讓我感受到那種與自然搏鬥的艱辛,以及最終剋服挑戰後,內心獲得的寜靜與升華?
評分讀到一本關於極地探索的書,總是能激發我內心深處的冒險精神。北極,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瞭未知和挑戰的代名詞,也是地球上最後的淨土。我對《行走北極》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能否帶我領略北極的壯麗景色,感受那份獨特的寜靜與孤寂。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描繪齣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觀,比如那無垠的冰原、湛藍的冰川湖、以及絢麗多彩的極光。 同時,我也對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及其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他們是如何在極端的環境下生存和繁衍的?他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習俗是怎樣的?我渴望瞭解北極原住民的故事,他們的智慧和韌性,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北極世界,而不僅僅是冰雪覆蓋的荒涼之地?
評分北極,在我看來,是地球上最神秘、最純淨的地方之一。每次在電視上看到關於北極的畫麵,我都會被那份遼闊和寂靜所震撼。《行走北極》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 我特彆想瞭解,作者們在旅途中,是如何與當地的野生動物打交道的?那些傳說中的北極熊、海豹,是否真的齣現在瞭他們的視野裏?他們又是如何觀察和記錄這些生命的?此外,我也對北極地區獨特的地貌和氣候變化充滿瞭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地探討北極冰川的形成和消融,以及氣候變暖對這片脆弱生態係統帶來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北極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風景描寫,而是能夠觸及到這片土地的靈魂。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純淨的藍白色調,冰川的輪廓若隱若現,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遙遠而神秘的世界。我一直對極地有著濃厚的興趣,那片純淨的土地,那裏獨有的生命,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類的生存智慧,都讓我著迷。然而,對於北極的瞭解,我更多的是來自於紀錄片和一些碎片化的新聞報道。這次有機會接觸到《行走北極》,我滿懷期待,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更深入瞭解北極的大門。 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進行的旅程,他們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麵對未知的挑戰,他們是如何剋服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行程規劃、物資準備、裝備選擇等方麵的詳實記錄,甚至包括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以及應對策略。同時,我也對北極的自然風光充滿瞭遐想,那裏的冰雪世界、極光、以及可能邂逅的野生動物,都是我渴望在書中尋覓的畫麵。這本書會不會讓我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震撼?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理和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行走北極》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北極,這個人類探索的終極邊疆之一,總是激起人們無限的好奇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講述作者在北極的旅程,不僅僅是簡單的遊記,而是包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刻觀察和思考。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在旅途中是否會提及北極地區的地質特點、氣候變化對其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給北極帶來的改變?這些宏觀的視角,搭配上作者親身的經曆和感受,想必會是一場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同時,我也對北極的曆史探索和科學研究抱有極大的興趣,這本書是否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曆史事件或科學發現,讓我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增長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