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爱情本质研究
定价: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梁健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3939556
字数:180000
页码:1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62kg
本书从动物性别起源,爱情的生理基因,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爱情的本质。爱情,一个美丽而耐人寻味的字眼。提起它,每一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都会为之神往不已。在文学中,它又像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让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增添光彩。无论是罗密欧、朱丽叶,还是贾宝玉、林黛玉,都充满了恒久的艺术魅力,激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心灵。无怪乎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引无数人为之呼唤、歌唱、欢呼与赞叹。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复杂、微妙的一种,成为人类生命中绚烂的花朵,成了文学艺术曼妙的曲线和流动的韵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情在每一时刻都能闪耀出神性的光芒。没有爱情,人的生命没有了色彩,文学也没了生机与活力;没有爱情的世界更是暗淡如夜,简直令人无法想象。然而,爱情的内涵和本质,却是一个神秘而难以言说清楚的亘古话题。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理解,爱情成为人们把捉不住的精灵:“爱情是一种坚牢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感情”;“没有什么能比爱情使两个人靠得更近,也没有什么能够比爱情终使两个人离得更远”;“没有什么比爱情带给人的希望更大,也没有什么比爱情带给人的失望多”;“爱情使人弱智,唯弱智才产生纯美的爱情”;“人类将永远因爱情而幸福,人类也将永远因爱情而痛苦”……凡此种种说不完理不清的对立,借用美学家慨叹“美是难的”,也可以说“说清爱情是难的”。
梁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现任东莞市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总经理;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与人文精神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北京华商学院客座教授;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中国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专家协会会员;中国CEO高级经理人;东莞市外贸
读完这本,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浪漫”的固有想象。作者的笔触冷峻而克制,没有冗余的情感渲染,更像是对人类情感运作机制的一次精密手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叙事节奏,它更偏向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而非通俗小说的流畅性。书中对于“时间的张力”如何影响亲密关系的描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探讨了“曾经相爱”与“正在相爱”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记忆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对当下的感知。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谓的永恒承诺,在个体生命周期的变化面前,究竟有多脆弱。这本书不是用来让人感到安慰的,相反,它像一面冷镜,逼迫你直视情感关系中那些最不愿触碰的逻辑断裂点。如果你期待的是甜蜜温馨的故事,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想深入探究爱情背后的驱动力,它绝对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个人化的,带着一种近乎古典文学的雕琢感。它很少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汇或口语化的表达,而是构建了一个高度凝练的知识场域。读到关于“边界消解与重建”的那一部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作者用精妙的词汇构建了每一堵墙,引导你走入更深层的困境。尤其震撼的是作者对“欲望的延宕性”的分析,它将我们对即时满足的渴望,置于长久亲密关系的需求之下进行拷问。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但正是这份消耗,让你在到达顶峰时,获得了对“爱”这个概念更清晰、更少滤镜的认知。
评分从内容组织上来看,这本书的结构是跳跃性的,它不像传统的情感学著作那样循序渐进,而是更像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论文合集,每章都有独立的论点,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母题——“如何理解不可避免的错位”。作者在探讨个体自我实现与关系需求之间的永恒拉扯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作者没有落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陷阱,而是始终在灰度地带游走,承认矛盾的合理性。这种处理方式,让这本书摆脱了说教的姿态,转而成为一种深刻的陪伴,陪伴你思考那些无人能代你回答的问题。它要求读者自带背景知识,否则很容易在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中迷失方向,但对于真正有探究欲望的人来说,这正是一种筛选和邀请。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像一条细密的蛛网,将那些关于情感的幽微之处层层包裹,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晦涩,仿佛作者故意设置了层层迷障,让你在字里行间摸索前行。但正是这种不直接的表达,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直白的爱情指南,直接告诉你“爱就是什么”,而是将爱拆解成无数个细小的碎片,让你自己去拼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依恋”这一概念的探讨,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占有欲,而更像是一种基于生命经验的相互投射。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哲学思辨和心理学案例,让原本抽象的情感议题变得有了可触摸的质感。有时候,读到某个段落,会猛地意识到,原来自己过去理解的某些“爱”,不过是更高维度情感结构中的一个小小投影。这种被知识武装起来的审视视角,让原本浪漫化的爱情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也更贴近真实的破碎与圆满。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参与一场漫长的辩论”。作者似乎在不断地向读者抛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非对称性”在爱中的必然性,观点新颖,逻辑推导严密得像数学公式。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去对照自己过往的经历,看看那些曾经无法解释的情绪波动,是否正被作者的理论模型所解释。这种自我剖析的痛苦与乐趣并存,是很多轻松读物无法给予的。装帧设计也很有意思,那种略带复古和严肃的质感,似乎也在暗示内容的厚重。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情感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但一旦你沉浸其中,那种被深刻理解的震撼感,是无以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