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文化鉴赏
定价:80.00元
作者:潇洪恩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26606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强调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进入民俗文化世界,以欣赏、挖掘、品味为基本诉求,以读者可能的实际参与——发现、理解、鉴赏家乡民俗为基本形式,实现对民俗文化现象的解读、理解,认识民俗文化主体的丰富生命及民俗文化本身的生命特征,借以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从而加深理解中国文化的境界。
目录
作者介绍
萧洪恩,男,1961年生,湖北省咸丰县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分别于1983年、1986年、2006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无博士点)。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等。现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特色即以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为理论基础,特别是土家族哲学在哲学界独树一帜,学术前沿,影响广泛;以区域文化发展为重点,以民族文化资本化及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为基本诉求,以村落文化建设和旅游文化建设为依托。已出版《土家族哲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朴实而厚重的美感所吸引。封面上那些仿佛带着泥土芬芳的图腾,以及书名中“鉴赏”二字,都让我觉得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探索。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化鉴赏,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尊重。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学习到如何以一种更敏锐、更深刻的眼光去审视民俗文化,去发现它内在的逻辑,去感受它独特的韵味,从而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渐渐遗忘了那些根植于我们土地的传统文化?当高楼大厦取代了古老的街巷,当电子屏幕占据了闲暇时光,那些曾经鲜活的民俗故事、节庆习俗,是否也随之黯淡?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声温和的呼唤,提醒着我,在追逐时代潮流的同时,不应忘记回望来时的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珍宝,重新拾起那些与我们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让它们在我的心中重新焕发光彩。
评分我对于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作品总是情有独钟。民俗文化,在我看来,恰恰具备这样的力量。它关乎柴米油盐,关乎喜怒哀乐,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关乎生命轮回的自然法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不枯燥、不生硬的方式,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娓娓道来,让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到“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民俗文化鉴赏”这个概念,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当时对民俗文化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文化气息,于是便抱着好奇的心态买下了它。拿到书后,我被它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让人心旷神怡。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触摸书页的质感,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籍。我喜欢这样有温度的书,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对文化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相信,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灵魂,而民俗文化,正是这个灵魂最生动、最贴近生活的体现。它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是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民俗世界,让我看到那些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人们是如何庆祝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是如何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是如何维系家族的纽带。我想,了解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理解我们自己,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