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基于中国12乡村调查报告
定价:26.00元
作者:李敏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55155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基于中国12乡村调查报告》内容简介:教育是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关键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是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去关注农村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伦理文化的问题。当下农村社会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乡土意识转变、乡村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以及乡村学校辐射力弱等伦理文化问题。本研究基于3省6县12乡村2009—2010年的人户调查数据,调查了当下我国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伦理文化的基本路向。研究得出5个基本结论:多数农民认可教育的价值并相信教育的作用;仅有半数人对农村社区的道德面貌和文明程度表示肯定;多数人表示乡村文化发展应与经济发展并重;农村伦理文化更加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要求;学校对农村伦理文化的辐射力日趋减弱。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敏,安徽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道德教育、儿童研究、教育前沿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2012北京高等院校青年英才计划获得者。出版专著《游戏与学习——以游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编著《我的家在中国——节日之旅》(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合著《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在《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淡雅的色调,搭配着古朴的村落剪影,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世界。我一直对中国的农村文化情有独钟,总觉得那里蕴藏着许多被现代都市生活所忽略的宝贵东西。这本书的题目,"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它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更是关于教育如何能够滋养、 revitalise 那些根植于土地的伦理和文化。想象一下,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村落,在教育的春风吹拂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乃至整个社区的凝聚力都得到提升,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探讨教育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塑造,传统美德的传承,以及如何在这种传承中融入现代的、更具包容性的伦理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让我们看到教育如何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物质与精神的桥梁,让农村的伦理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冲刷,反而更加闪耀。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下社会,我们常常讨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但对于农村的伦理文化,似乎有些被边缘化了。然而,一个社会的根基,往往就深植于其乡村文明之中。这本书,我认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议题。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教育在其中所扮演的“催化剂”角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通过教育,让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传统美德,如孝道、诚信、邻里互助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我希望它能描绘出教育如何帮助村民建立更健康的价值体系,如何引导他们分辨是非善恶,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对社会良知的叩问。我希望它能提供深刻的反思,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以及它在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基于中国12乡村调查报告",这个明确的地域和范围限定,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了很高的预期。12个乡村,这足以涵盖中国农村地区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典型特征。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12个样本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又是如何具体地展现教育与农村伦理文化发展之间的复杂联系。是具体的教育模式在起作用?还是教师的引导?抑或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这些细节都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田野调查数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探讨。我渴望看到那些生动的、源自乡村生活的故事,看到教育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乃至整个村庄的氛围。这种深入基层的研究,往往能揭示出最真实、最动人的社会变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的当下,以及规划其未来,提供宝贵的洞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文化传承和价值塑造的强大引擎,尤其是在那些被许多人遗忘的角落。
评分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立刻联想到那些久远而温暖的乡村记忆。在我的印象中,农村的伦理文化,是那种淳朴、善良、互相扶持的集体生活方式,是那些代代相传的古老规矩和故事。但我也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也影响到了原有的伦理文化?而教育,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或者说,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这种伦理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本书,我觉得它切入了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比如,教育如何帮助农村居民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保持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又能吸收新的、积极的价值观。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关于教育如何赋能乡村社区,如何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以及如何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构建一个更具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农村社会。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研究,更是关于如何用教育的智慧,守护和滋养那片承载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土地。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于中国农村深厚人文底蕴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中国农村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基地,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否正在面临挑战?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进步的力量,它究竟是如何介入,又是如何影响农村的伦理文化发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深入的分析,比如,教育的普及对村民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是促进了传统美德的复兴,还是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碰撞?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能够引用大量的案例,展现教育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农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它所带来的那些细微而深刻的变化。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关于如何用知识和智慧,去守护和传承那些最珍贵、最朴实的乡村价值观,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依然能够熠熠生辉,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