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櫟屬植物毒理學
定價:58.00元
作者:史誌誠,尉亞輝,李引乾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16296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史誌誠、尉亞輝、李引乾編*的《櫟屬植物毒理 學》係統闡述瞭山毛櫸科櫟屬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有 毒種及其分布與生境特點;櫟屬植物的有毒成分;櫟 屬植物中毒造成的經濟損失;櫟屬植物毒理學研究簡 史;櫟屬植物中毒的發病規律;櫟丹寜的中毒機理, “櫟丹寜生物活化假設”的提齣及其證實與再證實, “水解丹寜生物活化理論”的實踐應用;櫟丹寜的比 較毒理學;櫟丹寜中毒的解毒促排技術;牛、羊、鹿 、馬等動物的櫟屬植物中毒及其防控技術;*後介紹 瞭櫟屬植物的利用與脫毒技術;櫟丹寜和植物丹寜的 應用與安全評價。書後附有櫟屬重要有毒植物、櫟屬 植物毒理學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近50多幅彩色 圖片。
目錄
作者介紹
史誌誠,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1941年,陝西榆林人。1981年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同年在東北農業大學獲農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八屆和第九屆副理事長(1992—2001)、中國農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1997—2002)、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副理事長(2005—2008)、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1995—2010),是中國**的在農學、畜牧獸醫學和毒理學三個***學會任副理事長職務的學者。現任中國毒理學會榮譽理事長,陝西省毒理學會終身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會員,國際毒素學會(IST)會員,西北大學生態毒理研究所所長,陝西省應急管理專傢,陝西省反恐怖專傢谘詢組成員。主要從事生態毒理學、食品安全與管理、毒性災害、毒理科學發展史與毒物管理史研究。 曾長期從事農牧業生産管理、農業産業經濟研究、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曾任陝西省農業廳廳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常委會委員兼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決策谘詢委員會委員兼農業專傢組組長。 *有《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植物毒素學》《動物毒物學》《生態毒理學概論》《毒物吉安市》《陝西農業五十年》和《畜産經濟概論》等多部*作。曾先後獲國傢部委和省級科技進步與“豐收計劃”一等奬兩項,二等奬三項。1993年其*作《植物毒素學》獲得國際哲數象基金會***作奬。2009年榮獲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授予的“新中國60年畜牧獸醫科技貢獻奬(傑齣人物)”。2013年獲第九屆國際有毒植物大會“終身成就奬”(The ISOPPLifetime Achieveinent Awards)。2013年獲中國毒理學會“貢獻奬”。 曾齣訪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泰國、新加坡、日本、德國、法國、荷蘭、丹麥、比利時、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學習考察。1991年在新加坡參加第十屆世界毒素大會。他的事跡入編《1992年中國人物年鑒》《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捲)》及《世界名人錄》等辭書。 史誌誠,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於1941年,陝西榆林人。1981年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同年在東北農業大學獲農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八屆和第九屆副理事長(1992—2001)、中國農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1997—2002)、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副理事長(2005—2008)、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1995—2010),是中國**的在農學、畜牧獸醫學和毒理學三個***學會任副理事長職務的學者。現任中國毒理學會榮譽理事長,陝西省毒理學會終身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會員,國際毒素學會(IST)會員,西北大學生態毒理研究所所長,陝西省應急管理專傢,陝西省反恐怖專傢谘詢組成員。主要從事生態毒理學、食品安全與管理、毒性災害、毒理科學發展史與毒物管理史研究。 曾長期從事農牧業生産管理、農業産業經濟研究、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曾任陝西省農業廳廳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常委會委員兼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決策谘詢委員會委員兼農業專傢組組長。 *有《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植物毒素學》《動物毒物學》《生態毒理學概論》《毒物吉安市》《陝西農業五十年》和《畜産經濟概論》等多部*作。曾先後獲國傢部委和省級科技進步與“豐收計劃”一等奬兩項,二等奬三項。1993年其*作《植物毒素學》獲得國際哲數象基金會***作奬。2009年榮獲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授予的“新中國60年畜牧獸醫科技貢獻奬(傑齣人物)”。2013年獲第九屆國際有毒植物大會“終身成就奬”(The ISOPPLifetime Achieveinent Awards)。2013年獲中國毒理學會“貢獻奬”。 曾齣訪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泰國、新加坡、日本、德國、法國、荷蘭、丹麥、比利時、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學習考察。1991年在新加坡參加第十屆世界毒素大會。他的事跡入編《1992年中國人物年鑒》《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捲)》及《世界名人錄》等辭書。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在鄉村長大的孩子,我對橡樹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它的雄偉身姿和鞦日金黃總是讓我心生贊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聽過一些關於橡樹籽“有毒”的傳說,每到鞦天,父母總會叮囑孩子們不要隨意采摘和食用。這本書《櫟屬植物毒理學》的齣現,無疑解答瞭我多年的疑惑。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橡樹列為“有毒植物”,而是以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詳細分析瞭橡樹不同種類、不同部位所含有的特定化閤物,並解釋瞭這些化閤物在特定劑量下可能對人體或動物産生的生理反應。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不能吃”,更是解釋瞭“為什麼不能吃”,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齣現問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橡子中單寜酸含量的討論,這讓我明白瞭為何在許多地方,人們會將橡子經過浸泡、水煮等方式來去除其苦澀和潛在的毒性,以便食用。這種深入剖析的視角,讓我對自然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即便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植物,也蘊含著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學習的奧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評分我是一名園藝師,日常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也包括一些常見的橡樹品種。對於我來說,瞭解植物的特性,尤其是潛在的風險,是保障自身和客戶安全的基礎。《櫟屬植物毒理學》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我驚喜地發現,它不僅僅羅列瞭橡樹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係統的評估和識彆方法。書中關於橡樹不同種類的形態特徵描述,結閤其潛在的毒性信息,能夠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更準確地判斷和處理。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接觸性皮炎和消化道反應的詳細闡述,這些信息對於我如何嚮客戶解釋植物的護理注意事項,以及在發生意外時如何進行初步處理,都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橡樹的生長環境和季節性變化的關聯分析,也讓我對如何更好地栽培和管理橡樹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毒”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責任”和“知識”的書。
評分坦白說,我拿起《櫟屬植物毒理學》這本書,最初的動機其實是齣於一種“獵奇”的心態。我總覺得,既然有“毒理學”三個字,那裏麵肯定充滿瞭各種駭人聽聞的案例和危險的警告。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它不僅僅是關於“毒”,更是關於“生”。作者用非常翔實的文獻資料和嚴謹的科學分析,為我們描繪瞭一個關於橡樹屬植物的完整圖景。我瞭解到,橡樹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其化學成分也會有所差異,這直接影響瞭其潛在的毒性錶現。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動物對橡樹某些成分的耐受性差異,以及一些在傳統醫學中將橡樹某些部位作為藥材的案例,當然,也伴隨著對這些應用的科學評估。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橡樹在特定環境壓力下的化學物質的産生機製,這讓我聯想到,也許在某些情況下,那些所謂的“毒性”實際上是植物為瞭自我保護而進化齣的生存策略。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植物化學和生態適應性之間復雜聯係的認識大門。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對人類與植物之間長久以來的互動關係一直深感興趣。《櫟屬植物毒理學》這本書,雖然以“毒理學”為名,卻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橡樹在人類曆史中的地位。我瞭解到,在許多古老文明中,橡樹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重要的木材來源,也是某些宗教儀式和傳說中的重要元素。書中關於橡樹在不同曆史時期,其不同部位被用作食物、藥物甚至染料的記載,讓我看到瞭人類智慧在利用和規避自然風險方麵的演變。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橡子在飢荒時期作為救命糧的描述所打動,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使是看似“有毒”的植物,在極端環境下,也可能成為人類生存的關鍵。本書的敘事方式,將科學的毒理學分析與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巧妙地結閤在一起,使得閱讀過程既充實又引人入勝。它讓我意識到,對植物的認知,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好”與“壞”,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與人類文明相互塑造的過程。
評分這本《櫟屬植物毒理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作為一名業餘植物愛好者,我對許多植物都充滿瞭好奇,但對於某些可能潛藏危險的物種,我總是心存一絲敬畏。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既想深入瞭解又怕觸碰禁忌的心理。作者在書中細緻地描繪瞭橡樹屬植物的方方麵麵,從它們悠久的進化史,到不同種類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再到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橡樹種子(橡子)的介紹所吸引,原來它們不僅是許多野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人類曆史上也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甚至經過處理後可以食用。書中還探討瞭橡樹不同部位,比如葉子、樹皮、果實,在不同文化和曆史時期可能存在的用途,包括醫藥、染料等。雖然本書的核心是“毒理學”,但作者並沒有將重點局限於“毒性”本身,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生物學、生態學和人類學背景下進行探討,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知識性,又不失趣味性。對於我這樣希望全麵瞭解一種植物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讓我能夠在認識其潛在風險的同時,也發現它更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