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活力地球 地球的灾难—地震、火山及其他地质灾害
:43.00元
售价:29.2元,便宜13.8元,折扣67
作者:(美)乔恩·埃里克森,李继磊,杨林玉,袁瑞玚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656005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地球上。那些灾难,是无数小说或电影的主题。对于亲历其中的人们,那是一生的梦魇。
那些灾难的幕后导演是谁?
本书融会贯通地讲述了各种自然灾害,却不冗杂,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解释自然灾害产生的过程。这种方式使得即使对科学心生畏惧的人读起来也会饶有兴致。该书同时包含有一个术语表,以便准确地定义所用到的科学术语。该书可供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其他对自然灾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内容提要
本书开始介绍了塑造我们的星球的地质力,尔后讨论了由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面震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火山活动及它对人类文明的危险。之后,本书叙述了由地面的破坏和灾害性塌陷引起的地质灾害。洪水,可能是广泛的地质灾害,本书中亦详细地介绍了它的方方面面。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升高,本书也关注运动的冰川的影响。可能*破坏性的地质力是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人类是影响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因素,地球上的动植物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修订后的版本对人类文明面临的地质灾害作了更为广阔的描述。爱好科学的人对这一课题格外地感兴趣,同时,阅读本书,也能使他们获得关于这些自然力如何作用于地球的更好认识。学习地质和地球科学的学生将会发现本书对今后的学习颇有帮助。读者将享受该书作者精心组织的清楚易懂的文字。本书还配有大量的图片、详细的图释及精细的表格。书中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术语表,用来定义较难把握的术语,我们的地球生机勃勃、永不止息地运动,塑造了地球的地质过程就是好的证明。
目录
简表
致谢
序言
简介
1 动态的地球
板块构造活动
新的地质学/活动的地壳/地幔对流/海底扩张
俯冲带/板块相互作用
2 地震
地面的震动
全球主要的地震/危险的区域/地震断层/地震成因
地震的破坏/海啸
3 火山爆发
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出
火山爆发/地面下的火/火山活动
气体爆炸/危险的火山
4 地球运动
边坡物质的破坏
滑坡/岩滑/土滑/泥石流
海底滑坡/土壤侵蚀
5 灾害性塌陷
地面沉降
下沉的地面/地面破裂/地面沉降
火山口的复苏/陷落构造
6 洪水
河水的泛滥
灾害性的洪水/洪水的种类/水循环/地表径流
流域盆地/洪泛地区/水文图/防洪
7 沙尘暴
移动的沙子
沙漠/沙漠化/沙漠侵蚀/哈布沙暴
沙丘/干旱的地区
8 冰川
运动的冰
冰川作用/极地冰盖/大陆冰川/冰河
冰川涌流/海平面上升
9 撞击坑
宇宙物质的入侵
小行星带/撞击成坑事件/陨石撞击频率/陨石的撞击
流浪的小行星/天外飞石/>中击效应
10 大灭绝
生命的消失
史上的大灭绝/大灭绝的原因/大灭绝的影响
现代的大灭绝/大灭绝后的世界
结语
专业术语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色彩鲜艳,但又透露出一种沉稳的力量感。翻开书页,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们将抽象的地质过程具象化,比如用三维示意图展示板块的运动,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或者用流程图解释某种灾害的成因。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可能比较晦涩的科学概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剖面图,以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动态演变图,它们让我对我们脚下这颗星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引用也非常严谨,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能够感觉到作者在内容上的严谨和对科学依据的重视。除了文字和图示,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照片和考古发现,这些都为枯燥的科学知识增添了人文色彩,让我感受到科学探索的漫长历程和人类智慧的闪光。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做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一本难得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对“其他地质灾害”这个词的好奇,因为地震和火山大家都很熟悉,但“其他”到底包含了什么,我却没什么概念。读完后,我发现我的认知真的被大大拓展了。书中不仅涵盖了我所能想到的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还详细介绍了地陷、岩溶塌陷、冻土融化引发的地质灾害,甚至还有关于地面沉降和海岸侵蚀的探讨。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灾害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例如,关于滑坡的形成,书里解释了地形、地质构造、降雨以及植被覆盖等多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且还列举了一些因为不当的工程建设而诱发滑坡的例子,这给我敲响了警钟。而关于海啸,我原本只知道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但书中还提到了海底火山喷发、滑坡甚至陨石撞击都可能引发海啸,这让我对这种海洋巨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意识到,地球表面的稳定并非是永恒的,各种力量都在不断地雕塑着地貌,而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变化,并学会与之共存。
评分读完《活力地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地球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似乎对自然的力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地球作为一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多么庞大而又不可预测的力量。从地壳的每一次细微震颤,到地幔深处的每一次涌动,都在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尺度,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书中所描述的地震、火山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并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地球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它们既是破坏性的,又是创造性的。例如,火山活动喷发出的物质,最终会形成新的陆地和肥沃的土壤;地震引发的地貌变迁,也可能改变河流的流向,形成新的湖泊。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静止不变,而是时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是温和的,有时候却是毁灭性的。因此,了解这些地质过程,学习如何应对潜在的风险,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地球生命史中的位置。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并不算厚重,但内容却相当扎实。我原本以为“火山”这个主题会充斥着熔岩横飞、岩浆喷涌的暴力描绘,但这本书的视角却更加宏观和深入。它不仅仅描述了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或说是恐怖)景象,更着重解释了火山活动背后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从地幔的对流到岩浆的生成和上升,再到不同类型火山的形成(盾状火山、锥状火山等等),作者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超级火山的部分,那种潜在的毁灭性力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同时也对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感到敬畏。书中还提到了火山灰对航空、气候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看其他科普读物时较少关注到的角度。此外,书里对火山喷发物,比如火山岩、火山气体的分析,也让我了解到火山并非只有破坏性,它也是地球造山运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时期,火山活动还可能为地球带来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活力地球:地球的灾难——地震、火山及其他地质灾害》,ISBN是9787565600517。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踏上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地球生命之旅。书中的文字并非枯燥的科学报告,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现场感。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叙述中,让我对地震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深埋在地下的巨大能量,如何在积蓄到一定程度后,瞬间释放,撕裂大地,引发山崩地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型地震的讲解,比如板块碰撞、断层滑动,甚至还有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细分类型,都让我大开眼界。书里不仅提到了地震发生时的可怕景象,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述了地震的预测和预防。虽然我知道完全准确的预测目前还很难实现,但书中介绍的各种监测手段,地质学家的不懈努力,以及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采取的一些基本措施,都给了我一种踏实感,觉得面对灾难并非束手无策。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历史上几次著名地震的案例分析,那些真实的记录和幸存者的讲述,让冰冷的数字和理论变得有温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