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
定价:39.0元
作者:徐景先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8749136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主要讲述了,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曾被一些国家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被希特勒用于大规模屠杀,战后叉被局部地区和恐怖分子使用。恐惧,是化学武器带给人类的大感受。同样,当一些外来生物拿出化学武器时,也让许多本地生物深深的战粟。比如肆虐在我国江南的“生态杀手”加拿大一枝黄花,盘踞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杀手”紫茎泽兰,南方广泛分布的胜红蓟和肿柄菊,北方常见的刺萼龙葵等植物,它们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身边其他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从而独霸一方。
许多生物都拥有化学武器,但在原生地还不足以发动一场战争。当它们被人类带入新的环境后,局部生物之间“军事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了,而拥有强大化学武器的一方很快占据了上风。生物界的化学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打开了化学战这个“潘多拉魔盒”,且看如何收场。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能够导致人和动物昏迷。它产生的花粉和果实上所带的冠毛。很容易被人和动物吸人,也会导致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此外,它的枝、叶、花里含有一些单宁类物质,在动物胃内富集后,易降低胃的消化功能,使动物生病、死去。这些本领可以有效地驱逐靠近它的动物和昆虫,而没有动物和昆虫的啃食,它便会不断增长自己的种群数量,在入侵地不断地蔓延扩散。
要想在入侵地扎根,必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紫茎泽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它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能通过叶片自遮荫来适应强光,高度自遮荫可以阻止其他植物在其枝叶下生长,而其自身的耐荫能力却很强,在相当于林下光强的弱光环境中仍能生长,并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适应大幅度变化的光环境很可能是其入侵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从夏季到秋季,紫茎泽兰叶片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不仅没有减少,而且略有增加,说明它一直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而在这期间,正是牧草及其他一些植物幼苗、幼树生长能力衰退的时期。紫茎泽兰把握住这个时间差,大化地武装自己。它所具有的这种光合特性是其成功入侵的生理基础。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紫茎泽兰本领再高,也要看当地是否有其施展的舞台。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人侵地气候变化节律的吻合,也是其入侵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四川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紫茎泽兰在1~2月现蕾,2~3月开花,4~5月种子成熟,此时正是该地区的大风季节,而且河谷风总是顺着谷地从南向北刮,加之往来汽车流量大,人畜流动频繁,更有助于其种子传播。在云南,紫茎泽兰孕蕾时间多从11月下旬开始,12月下旬现蕾,翌年2月中下旬始花,新枝萌发从连续降雨的5月开始,5~9月为生长旺期,其中以高温、高湿的7~8月为快,11月花芽分化,株高增加下降。由于雨季正值紫茎泽兰种子成熟后期,所以为其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无论是在向阳、开阔的自然草场、公路两旁,还是在荫蔽的树林,都能成片生长,甚至在石缝、瘠薄的土壤中也能生长发育。
……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和想象空间。听到“物种战争”,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涉及多个生命形式之间生死存亡的较量。而“化学武器”的加入,则为这场战争增添了冷酷、隐秘且极具毁灭性的色彩。我忍不住去设想,书中的故事是否会围绕着一场失控的生物实验展开,或者是某个强大文明为了生存而对地球发起攻击,而化学武器则成为这场战争的核心。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化学武器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如何被用于制造出令人恐惧的生物制剂,或者如何被用于改变生态环境。同时,“物种战争”的设定,也可能意味着书中会对不同物种的特点、优势和劣势进行细致的描绘,以及它们在生存斗争中的策略。我很好奇作者徐景先是如何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想象力相结合,来构建这样一个宏大而又充满危机感的世界。这本书的题目,如同一个引子,迅速勾起了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惊险情节和深刻主题的极大兴趣。
评分《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这个书名,光是读起来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悲壮感。我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那种大规模的、可能颠覆现有世界格局的冲突。化学武器的加入,使得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又上升了一个维度。我想象中的情节,可能是某个古老的科学秘密被发现,或者某个被遗忘的实验失控,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生物危机,而人类不得不动用最极端的手段来应对。我猜想,书中可能包含对不同“物种”的描绘,它们可能并非简单的“敌人”,而是以一种更复杂、更具生存斗争意义的关系存在。化学武器在这种背景下,或许不仅仅是杀戮的工具,也可能成为一种改造环境、适应环境,甚至是一种维持平衡的手段。这种设定,能够让作者有机会去探讨生命演化的本质,以及在极端压力下,不同生命形式的反应。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关于科学研究的伦理边界的探讨,以及在绝望中,人类文明的走向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题目,极具视觉冲击力,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想象。
评分读到《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这个书名,我不禁联想到一些关于未来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阴影,而将其置于“物种战争”的背景下,其潜在的破坏性和影响范围就更加难以估量了。我设想,书中可能描绘的是一场由某种超级病毒,或者被改造成具有攻击性的生物兵器引发的全球性灾难,而化学武器则成为了双方争夺生存空间,或者消灭对方的关键手段。这种设定,非常考验作者的想象力,需要将科学理论与戏剧冲突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传统化学武器的融合,产生出更加难以防御的武器?又或者,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为了争夺仅存的宜居之地,人类内部不同派系,甚至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化学战,会是怎样一副惨烈图景?我非常好奇作者徐景先会如何去描绘这些场景,如何去构建一个既有科学合理性,又不失文学感染力的故事。这本书的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化危机》系列或者《疯狂的麦克斯》之类的作品,但“物种战争”的标签又暗示了更加宏大和深刻的冲突。
评分我对于《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这类题材总是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着迷于其所展现的宏伟想象力,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化学武器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用来刻画极致的恐怖与绝望的。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可能是在荒芜的城市废墟中,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毒雾,幸存者们戴着简陋的防毒面具,在死寂的街道上艰难跋涉,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成为最后的告别。这种绝望的氛围,往往伴随着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考验的深刻描绘。而“物种战争”这个词,则将这种绝望推向了更广阔的维度。我猜想,书中所描绘的冲突,可能不再是单纯的人类之间的战争,而是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来自其他物种的威胁,而化学武器,或许是人类在这场战争中赖以生存,抑或是导致其灭亡的关键。这种设定,能够非常有效地探讨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等哲学命题。作者徐景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无疑是具有相当的勇气和深度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以及在绝境中,人类顽强的求生意志。
评分这本《物种战争之化学武器》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一股冰冷而充满科技感的金属色泽扑面而来,上面隐约可见一些抽象的化学分子式图案,以及似乎被腐蚀过的痕迹。光是看着封面,脑海中就涌现出无数关于未来战争、生物改造以及毁灭性武器的画面。我一直对科幻作品中关于人类生存危机以及技术滥用的主题非常感兴趣,这类作品往往能引发我们对当下科技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物种战争”暗示了超越国界、超越人类范畴的宏大冲突,而“化学武器”则直接指向了冷酷、无声却又极具毁灭性的杀戮方式。我猜测书中或许会描绘一场由某个失控的生物实验、或者某个极端组织策划的、以化学制剂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全球性危机。这种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经典的末日题材作品,但“物种战争”这个词又带有一种更广阔的视角,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内部的冲突,或许还包含了人工智能、变异生物,甚至是外星种族之间的较量。这本书的包装和命名,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想知道作者徐景先会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宏大而又充满警示意义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