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
定价:23.00元
作者:马国相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09375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俗称二路炮捶),是在老架一路基础上,以发劲为主的拳法套路,老架一、二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陈式太极功夫修炼的核心。
本书一反同类书籍中粗浅的套路动作介绍、图片加解说之流弊,从宗义理法上深刻剖析、阐述陈式太极拳法要,解决了多年来陈式太极拳书籍中知表而少内、知形而缺理的现象。如书中详解了老架二路的形成与演变,视角正确,客观翔实,论及的特点与技法,明了清晰,技纯法合,特别是丹田气的论述,将太极拳内在的、无形的、以往无法知晓的、难以表述清晰的、甚至一直缺失的,本书都作了精辟的讲解,这是所有习练陈式太极拳者渴望而又渴求的一本好书。
内容提要
文字通俗:
是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写的书,文字浅显,图文并茂,每式配有“歌决”“释名”“图解”“要点”及“代表拳势”,便于初学者模仿自学。
拳理统一:
针对以往太极拳著作拳法与理论混乱,造成的拳术与理论不统一的现象,完全以陈式拳理立论,对陈家沟古典拳论进行释义。
突出传统:
以“传统的才是民族的”为出发点,突出原汁原味陈式太极的传统风貌,既有低势的跌叉,又有高起的跳跃及高腿法,是陈式太极的传统演练方法;推手、散手均突出了传统的技击形态。
揭秘真传:
太极内功、推手、散手是陈式太极秘不外传的功夫,本系列披露太极内功功理、功法、太极推手巧要,太极散手技法。
目录
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概论
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形成与演变
一、老架二路来源于陈氏家传炮捶
二、老架二路的演变与完善
第二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特点
一、中气贯足,蓄发相变
二、螺旋缠丝,虚实莫测
三、大开大合,舒展潇洒
四、蹿蹦跳跃,闪展腾挪
五、震脚发声,劲整威猛
第三节 老架二路的基本技法
一、拳法
二、掌法
三、肘法
四、腿法
五、步法
六、身法
七、眼法
第四节 老架二路的技法要领
一、平心静气,神舒体松
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三、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四、内动外旋,随方就圆
五、手随身运,步随身换
六、气势鼓荡,震足促发
第五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学练程序
一、逐式分解,分段学练
二、明辨八法,由方到圆
三、先慢后快,先柔后刚
四、完整组合,一气贯串
五、快慢相间,节奏分明
第二章 陈式太极丹田气的修炼
节 丹田与丹田气
第二节 修炼丹田气的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与方法
1.养气
2.聚气
3.运气
4.喷气
二、注意事项
第三节 太极拳发劲窍要
一、逆腹式呼吸法
二、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
三、太极拳发劲要领
1.丹田吞吐逆呼吸
2.擤气口呼“哼”与“哈”
3.蹬地拧裆紧四梢
4.内开外合对称求
四、太极拳发劲举要
第三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
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拳谱
第二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图解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论释义
节 陈鑫太极拳论释义
一、《太极拳经谱》
二、《太极拳著解》
第二节 陈照丕太极拳论释义
太极功夫三段论
作者介绍
马国相,出生于中医世家,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职业太极拳家。师承于陈家沟太极名宿陈启旺、朱天才二位大师,多次在国际、武术赛事上获得。1987年在东北传播陈式太极拳,并“马国相太极武术学校”;2002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创办“马国相太极武馆”,弟子遍
文摘
序言
我接触太极拳已经有些年头了,从最初的杨氏到后来的吴氏,总觉得在某些刚柔相济的转换上,总有一层“窗户纸”捅不破。直到我开始深入研习老架二路,才真正体会到陈式太极那股如钢铁般坚韧中蕴含的柔韧力量。这本书对于老架二路的讲解,可以说是做到了极高的还原度和可操作性。我特别注意了它对发劲部位的描述,很多教材只告诉你“要发力”,但这本书却明确指出了力量的源泉是腰胯,并通过一系列的桩功练习和单式解析,指导我们如何真正做到“用意不用力”的境界。书中的一些老照片,虽然清晰度无法和现代高清摄影相比,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拳架的原始风貌,却是现代教材难以比拟的。它没有过度美化或简化动作,而是忠实地记录了老一辈拳师的精髓。我按照书中的提示,对几个关键的缠丝动作进行了反复练习,发现身体的协调性和内在的旋转感确实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仅是一本动作手册,更是一部理解陈氏太极哲学思想的入门砖,让人明白太极的修炼是一个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漫长过程,急躁不得,需静心体会。
评分老架二路,讲究的是沉稳与爆发的完美结合,但如何将这种“沉”与“发”连接起来,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这本书的讲述方式,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侧重于对“中正安舒”状态的保持,即便是在大幅度的开合中,也强调了中线的稳定。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描述“金刚捣碓”和“倒撵猴”这两个标志性动作时所采用的语言——雄浑中带着细腻。他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如何通过提膝、落胯来带动身体的旋转,而不是单纯依靠手臂的力量去完成动作的转换。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太极拳的练习深入到内功层面的习练者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书里还附带了一些关于功法心法的阐述,虽然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玑,点明了修炼的长期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它要求学习者投入时间和心力,去体会、去验证,但它所指引的方向,绝对是通往陈式太极功夫精深境界的正途,读完让人心悦诚服,更有动力投入到艰苦的练习中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扎实”二字。市面上的许多武术书籍,为了追求速度和销量,往往将复杂的功法简单化,导致学习者学了动作却失了神韵。而这本关于老架二路的著作,明显是浸润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它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行文流畅又不失严谨,特别是对于一些对初学者来说非常晦涩难懂的术语,作者都用非常直观的比喻和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例如,它对“活步”的讲解,不再是机械地要求“脚要迈多大步”,而是强调了步法与地面的连接感和转换时的“粘滞感”,这种对内在感受的强调,才是太极拳修炼的精髓所在。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要领应用到日常的练习中,惊喜地发现,原来过去感觉僵硬的动作,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真的可以变得如抽丝剥乱麻般顺畅。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的训练路径,从基础的手法、步法到套路的核心转换,都有清晰的指导步骤,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不至于在中途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放弃。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市面上讲太极拳的资料太多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太严重了。但翻开目录,看到“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这几个字,我的心头一热,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多年前第一次接触陈家沟太极拳时的那种震撼感。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得非常用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动作照片,而是力求在视觉上传达出拳架的内在韵味和结构美感。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套路衔接和转换时的细节处理上,真是做到了字斟句酌,每一个呼吸的配合、重心的转移,都阐述得清晰明了,不像有些书写得含糊其辞,让人练完一遍反而更加迷茫。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缠丝劲”的深度剖析,不同于一般流派只是笼统地提一下“螺旋”,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文对照,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将这种劲力贯穿于每一个开合之间,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理解陈氏太极核心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的理论部分也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紧密结合实践,每当你觉得某个动作难以理解时,回过头翻阅相关的理论阐述,总能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学完套路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耐心地陪伴你在太极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人感觉非常踏实。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深知理解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时候,我们能看懂书上的图文,但一上身就完全变味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似乎非常理解习拳者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困惑。其中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如何从“平面”的动作理解过渡到“立体”的缠绕,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作者没有止步于静态的分解动作展示,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劲路走向图”,这些图示非常巧妙地展示了力如何在身体内部运行、如何通过关节传递。这使得我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外形,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启发性,作者引用了不同阶段的练习者在同一招式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这种“对症下药”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自学效率。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老架二路不仅仅是“学会了”,更是开始“理解了”它背后的运动原理和哲学思考。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带来新体会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