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再忙也要去旅行
定價:46.00元
作者:吳誌偉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3241154
字數:1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href=#>'book../01.12.htmref=book-28-A'>更多自助、旅遊隨筆,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旅行,不是暴走,而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用當地人的生活成本與方式去生活……
在過去的15年,作者走過瞭半個地球。在每一次的行走中,漸漸學會敬畏與尊重,學會在微笑中去做誌願者……《再忙也要去旅行》是與讀者分享作者在旅行中的故事,這些故事主題包括:探險、度假、城市生活、情感、行走與攝影等。
目錄
作者介紹
吳誌偉,筆名:大衛獨夫;英文名:DAVID WU.;大學商科畢業,英國XX(遠東)有限公司中國市場部首席執行官。
榮獲“2009中國當代徐霞客”榮譽。三度獨闖內戰中的尼泊爾,記錄戰爭之苦。獨走恒河流域3000多公裏,途經中國藏北荒原、尼泊爾、印度以及孟加拉。沿著鄭和下西洋綫路進行東南亞、東非海岸探險。12次進藏,5次深入非洲腹地,3次獨闖印度,足跡遍布中國、東南亞、中亞、非洲以及歐洲部分國傢與地區。
雜誌特約攝影師、旅行傢、自由作傢。攝影作品在一係列攝影比賽中多次獲奬,文字、圖片常見外雜誌報紙。多次在全國部分城市舉辦影展、攝影戶外穿越講座。
個人網站大衛獨夫攝影驛站(.davidview )入選“雅虎中國2003年度十大佳中文非商業網站”。
已齣版書籍《行攝的靈魂》係列叢書中的:《埃及:靈魂在祈禱》、《尼泊爾:與天堂的約會》、《印度:絕望與驚喜》。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深度書迷,我總喜歡研究不同作者的敘事風格,而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為高明。它不像那種拖遝冗長的遊記,而是像一首精心編排的樂章,有起承轉閤,有高潮也有低榖。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鏡頭感極強的文字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比如,他描述穿越一片霧氣彌漫的山榖時,那種環境的壓迫感和隨之而來的豁然開朗,讀起來簡直如同電影特寫鏡頭般清晰。而且,他引經據典的方式也相當自然,不會讓人覺得生硬的知識灌輸,而是將曆史文化融入到眼前的風景之中,使得每一次停駐都有瞭厚重的背景支撐。我最喜歡他提到的一點是關於“準備”與“放下”的平衡。很多人把旅行準備得太充分,反而失去瞭探索的樂趣;而完全沒有準備,又可能錯失很多美好的瞬間。作者展示瞭一種遊刃有餘的狀態,既做足瞭功課,又能在關鍵時刻果斷放棄既定計劃,擁抱未知。這對我這個習慣瞭事事預先規劃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極佳的啓發。這本書不僅是關於旅行的,更是關於如何更智慧、更鬆弛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選擇。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其強烈的生命力和對“體驗經濟”的批判性反思。在這個人人都在追求“網紅打卡點”的時代,作者堅定地選擇瞭那些偏離主流路綫的地方——那些可能沒有豪華酒店,甚至連像樣的路標都沒有的地方。他描述的那些地方,充滿瞭生活本身的粗糲和不加修飾的美感,那是濾鏡無法捕捉,也無法量化的寶貴財富。我記得其中一章詳細寫瞭他參與當地一個小型節日的情景,那種近乎原始的狂歡和社群的凝聚力,讓我深思我們現代城市生活中日益缺失的鄰裏情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對“人與人之間真誠連接”的嚮往和捕捉。他不是一個冷漠的觀察者,而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他願意放下遊客的身份,嘗試去融入當地的節奏。這種融入不是錶麵的模仿,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好奇。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旅行的意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再是逃離,而是一種帶著明確目的的迴歸,迴歸到人性最本真的需求:連接、感知和存在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對抗虛無的有效方式,那就是投入到真實的世界中去。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量身定做的“心靈解藥”。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生活不隻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且這個“遠方”其實比想象中容易觸及。作者的文字裏有一種魔力,能瞬間把你從辦公室的格子間裏拽齣來,帶到某個陽光灑滿的異國小巷或者靜謐的湖邊。我特彆喜歡他描述旅途中的那些“意外”和“不完美”,那些纔是旅行最真實、最動人的部分。比如,他在一個偏遠小鎮迷路時遇到的那位熱心老奶奶,或者因為航班延誤而意外發現的當地集市,這些細節描繪得極其生動,讓我感覺自己就像親曆者一樣,甚至能聞到空氣中泥土和香料的味道。這本書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景點打卡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和粗糲。讀完後我立刻開始規劃下一次齣走瞭,不再是那種“等我有錢瞭再說”的拖延心態,而是開始認真盤算周末能擠齣兩天時間去周邊的城市小住。它給予的不是具體的行程建議,而是一種強大的精神驅動力,告訴你:時間是擠齣來的,幸福是自己創造的,彆讓“忙”成為你人生的藉口。這比任何旅行攻略都有用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幽默,時不時會蹦齣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自嘲和對日常睏境的精準吐槽。這種輕鬆愉快的基調,讓原本可能沉重或過於哲理化的主題變得非常易於接受。作者的幽默感不是那種刻意為之的段子堆砌,而是源於他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銳洞察。比如,他對如何與語言不通的當地人進行“肢體交流大戰”的描述,簡直可以拿去當喜劇劇本看瞭,真實到讓人捧腹大笑,同時又忍不住心疼那位窘迫但又樂在其中的作者。這種真實的窘迫,恰恰是大多數“完美旅行”宣傳冊裏絕不會提及的。通過這些帶有喜劇色彩的失敗經曆,作者巧妙地傳達瞭一個核心理念:旅行中遇到的所有不順心,最終都會成為最值得珍藏的迴憶。它卸下瞭我們對完美旅途的執念,鼓勵我們擁抱那些混亂、尷尬、甚至有點狼狽的瞬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和一個經驗豐富、風趣健談的朋友圍坐在咖啡館裏,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光怪陸離的冒險故事,讓人感覺溫暖、放鬆,充滿瞭“我也能做到”的積極暗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走齣去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積極地接納生活中所有“小插麯”的指南。
評分我嚮來對旅行文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很多作品會把旅途浪漫化到失真,充斥著無病呻吟的矯情。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樸實的坦誠,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真實體驗”的渴望。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渲染宏大敘事或追求奢華體驗,他更關注的是在陌生的環境中,一個普通人如何與自我和世界重新建立連接。我尤其欣賞他對“慢下來”這件事的闡釋。現代社會裏,我們習慣瞭用速度來衡量效率,但作者用他細膩的筆觸描繪瞭慢行的力量——在古老的寺廟裏靜坐一小時,觀察光影如何變化;在當地的茶館裏,聽著方言的交談,即便一句也聽不懂,卻感受到瞭濃鬱的人間煙火氣。這些片段,不是那種“到此一遊”的記錄,而是充滿內省和哲思的沉澱。它讓我意識到,旅行的價值不在於你去過多少地方,而在於你通過這些經曆,對自己、對生活有瞭多少更深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在日常奔波中遺失掉的那些敏感和好奇心,重新點燃瞭我想去探索世界邊界的衝動。它讓我明白,即便隻有短短幾天假期,隻要帶著“在場”的心態,也能收獲一場意義深遠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