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再忙也要去旅行
定价:46.00元
作者:吴志伟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3241154
字数:1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href=#>'book../01.12.htmref=book-28-A'>更多自助、旅游随笔,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旅行,不是暴走,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用当地人的生活成本与方式去生活……
在过去的15年,作者走过了半个地球。在每一次的行走中,渐渐学会敬畏与尊重,学会在微笑中去做志愿者……《再忙也要去旅行》是与读者分享作者在旅行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包括:探险、度假、城市生活、情感、行走与摄影等。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志伟,笔名:大卫独夫;英文名:DAVID WU.;大学商科毕业,英国XX(远东)有限公司中国市场部首席执行官。
荣获“2009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三度独闯内战中的尼泊尔,记录战争之苦。独走恒河流域3000多公里,途经中国藏北荒原、尼泊尔、印度以及孟加拉。沿着郑和下西洋线路进行东南亚、东非海岸探险。12次进藏,5次深入非洲腹地,3次独闯印度,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与地区。
杂志特约摄影师、旅行家、自由作家。摄影作品在一系列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文字、图片常见外杂志报纸。多次在全国部分城市举办影展、摄影户外穿越讲座。
个人网站大卫独夫摄影驿站(.davidview )入选“雅虎中国2003年度十大佳中文非商业网站”。
已出版书籍《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中的:《埃及:灵魂在祈祷》、《尼泊尔:与天堂的约会》、《印度:绝望与惊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量身定做的“心灵解药”。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且这个“远方”其实比想象中容易触及。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魔力,能瞬间把你从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拽出来,带到某个阳光洒满的异国小巷或者静谧的湖边。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旅途中的那些“意外”和“不完美”,那些才是旅行最真实、最动人的部分。比如,他在一个偏远小镇迷路时遇到的那位热心老奶奶,或者因为航班延误而意外发现的当地集市,这些细节描绘得极其生动,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亲历者一样,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香料的味道。这本书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和粗粝。读完后我立刻开始规划下一次出走了,不再是那种“等我有钱了再说”的拖延心态,而是开始认真盘算周末能挤出两天时间去周边的城市小住。它给予的不是具体的行程建议,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告诉你:时间是挤出来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别让“忙”成为你人生的借口。这比任何旅行攻略都有用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幽默,时不时会蹦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自嘲和对日常困境的精准吐槽。这种轻松愉快的基调,让原本可能沉重或过于哲理化的主题变得非常易于接受。作者的幽默感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段子堆砌,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比如,他对如何与语言不通的当地人进行“肢体交流大战”的描述,简直可以拿去当喜剧剧本看了,真实到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又忍不住心疼那位窘迫但又乐在其中的作者。这种真实的窘迫,恰恰是大多数“完美旅行”宣传册里绝不会提及的。通过这些带有喜剧色彩的失败经历,作者巧妙地传达了一个核心理念:旅行中遇到的所有不顺心,最终都会成为最值得珍藏的回忆。它卸下了我们对完美旅途的执念,鼓励我们拥抱那些混乱、尴尬、甚至有点狼狈的瞬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风趣健谈的朋友围坐在咖啡馆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光怪陆离的冒险故事,让人感觉温暖、放松,充满了“我也能做到”的积极暗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走出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积极地接纳生活中所有“小插曲”的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深度书迷,我总喜欢研究不同作者的叙事风格,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高明。它不像那种拖沓冗长的游记,而是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乐章,有起承转合,有高潮也有低谷。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镜头感极强的文字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他描述穿越一片雾气弥漫的山谷时,那种环境的压迫感和随之而来的豁然开朗,读起来简直如同电影特写镜头般清晰。而且,他引经据典的方式也相当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眼前的风景之中,使得每一次停驻都有了厚重的背景支撑。我最喜欢他提到的一点是关于“准备”与“放下”的平衡。很多人把旅行准备得太充分,反而失去了探索的乐趣;而完全没有准备,又可能错失很多美好的瞬间。作者展示了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既做足了功课,又能在关键时刻果断放弃既定计划,拥抱未知。这对我这个习惯了事事预先规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佳的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旅行的,更是关于如何更智慧、更松弛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选择。
评分我向来对旅行文学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作品会把旅途浪漫化到失真,充斥着无病呻吟的矫情。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朴实的坦诚,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实体验”的渴望。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宏大叙事或追求奢华体验,他更关注的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一个普通人如何与自我和世界重新建立连接。我尤其欣赏他对“慢下来”这件事的阐释。现代社会里,我们习惯了用速度来衡量效率,但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慢行的力量——在古老的寺庙里静坐一小时,观察光影如何变化;在当地的茶馆里,听着方言的交谈,即便一句也听不懂,却感受到了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这些片段,不是那种“到此一游”的记录,而是充满内省和哲思的沉淀。它让我意识到,旅行的价值不在于你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你通过这些经历,对自己、对生活有了多少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日常奔波中遗失掉的那些敏感和好奇心,重新点燃了我想去探索世界边界的冲动。它让我明白,即便只有短短几天假期,只要带着“在场”的心态,也能收获一场意义深远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其强烈的生命力和对“体验经济”的批判性反思。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网红打卡点”的时代,作者坚定地选择了那些偏离主流路线的地方——那些可能没有豪华酒店,甚至连像样的路标都没有的地方。他描述的那些地方,充满了生活本身的粗粝和不加修饰的美感,那是滤镜无法捕捉,也无法量化的宝贵财富。我记得其中一章详细写了他参与当地一个小型节日的情景,那种近乎原始的狂欢和社群的凝聚力,让我深思我们现代城市生活中日益缺失的邻里情感。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对“人与人之间真诚连接”的向往和捕捉。他不是一个冷漠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愿意放下游客的身份,尝试去融入当地的节奏。这种融入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好奇。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逃离,而是一种带着明确目的的回归,回归到人性最本真的需求:连接、感知和存在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抗虚无的有效方式,那就是投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