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去旅行 吴志伟 9787503241154

再忙也要去旅行 吴志伟 97875032411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志伟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
  • 散文
  • 生活
  • 随笔
  • 游记
  • 吴志伟
  • 个人成长
  • 休闲
  • 放松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41154
商品编码:296914357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再忙也要去旅行

定价:46.00元

作者:吴志伟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3241154

字数:1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href=#>'book../01.12.htmref=book-28-A'>更多自助、旅游随笔,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旅行,不是暴走,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用当地人的生活成本与方式去生活……

  在过去的15年,作者走过了半个地球。在每一次的行走中,渐渐学会敬畏与尊重,学会在微笑中去做志愿者……《再忙也要去旅行》是与读者分享作者在旅行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包括:探险、度假、城市生活、情感、行走与摄影等。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志伟,笔名:大卫独夫;英文名:DAVID WU.;大学商科毕业,英国XX(远东)有限公司中国市场部首席执行官。
  荣获“2009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三度独闯内战中的尼泊尔,记录战争之苦。独走恒河流域3000多公里,途经中国藏北荒原、尼泊尔、印度以及孟加拉。沿着郑和下西洋线路进行东南亚、东非海岸探险。12次进藏,5次深入非洲腹地,3次独闯印度,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与地区。
  杂志特约摄影师、旅行家、自由作家。摄影作品在一系列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文字、图片常见外杂志报纸。多次在全国部分城市举办影展、摄影户外穿越讲座。
  个人网站大卫独夫摄影驿站(.davidview )入选“雅虎中国2003年度十大佳中文非商业网站”。
  已出版书籍《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中的:《埃及:灵魂在祈祷》、《尼泊尔:与天堂的约会》、《印度:绝望与惊喜》。

文摘


序言



《再忙也要去旅行》:一场与世界和自我的深度对话 生活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奋力前行,追逐着名为“成功”的彼岸。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与奔波中,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聆听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否曾抬头仰望,感受过远方的呼唤?《再忙也要去旅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份来自远方的温柔召唤,它邀请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琐事,卸下肩上的重担,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找回那个被遗忘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自己。 这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旅行攻略,也非一本充斥着华丽辞藻的游记。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与风景、与人文、与心灵的深度交流。作者吴志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目的地,但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仅仅是这场旅行的载体。真正的目的地,是读者内心深处那片渴望被唤醒的土地。 重拾生命的色彩,打破日常的枷锁 在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齿轮下,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每天醒来,迎接我们的可能是相似的闹钟声,相似的通勤路,相似的工作内容,以及相似的夜晚。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虽然带来了稳定和可预测性,却也悄悄地剥夺了我们感受生活新奇与惊喜的能力。久而久之,生活似乎变得灰白,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再忙也要去旅行》正是一剂良药,它提醒我们,生命不该只是生存,更应是体验。旅行,作为一种跳脱日常的活动,拥有着独特的魔力。它能瞬间打破我们熟悉的轨迹,将我们置于一个全然陌生却又充满可能性的环境。在这里,语言或许不通,习惯或许迥异,但正是这种差异,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深入挖掘每个地方所蕴含的独特故事和文化精髓。作者不会告诉你某某景点有多么宏伟壮观,而是会带你感受清晨微风拂过古老石板路的宁静,聆听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品尝街头小吃带来的味蕾冲击,甚至与当地居民进行一段充满善意的交流。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比宏大的景观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感知力。 发现世界的辽阔,重塑自我的边界 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茧”,将自己包裹在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这种安全感是必要的,但过度依赖,却会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变得狭窄,对自身的潜能产生低估。旅行,就是一次主动的“破茧”。 当踏上异国的土地,面对着全然不同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适应和沟通。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成长的契机。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之大,文化如此多元,生活的方式也如此丰富。我们曾经坚持的,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在其他地方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再忙也要去旅行》中的旅程,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心灵视角的拓展。作者通过笔下的文字,巧妙地将各地的人文风情、历史变迁与生活哲思融为一体。他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幸福观,甚至在与他们的互动中,反思自身的价值体系。 例如,当他在某个宁静的乡村,看到当地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宁静时,他或许会对比自己匆忙的生活,引发对“成功”和“幸福”的重新定义。当他在一座古老的城市,漫步于历史遗迹之间,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人类文明的印记时,他或许会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以及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这种观察和思考,并非生硬的道理灌输,而是融入故事和情境之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和启发。你会发现,旅行不仅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勇气、韧性和创造力。你不再只是那个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的“螺丝钉”,而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主动创造价值的个体。 寻找失落的初心,重燃对生活的热情 忙碌的生活,最容易磨灭的就是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情。我们习惯了被动接受信息,习惯了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渐渐地,曾经让我们心潮澎湃的事物,也变得索然无味。 《再忙也要去旅行》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些隐藏在世界角落里的美好与惊喜。可能是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晶莹,可能是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泥土芬芳,可能是当地人用热情烹饪出的、带有独特风味的食物,也可能是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 作者在书中,仿佛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用孩童般的好奇心去丈量世界。他会为你描述乘坐当地特色交通工具的有趣经历,会带你深入当地市场,感受最真实的生活气息,会让你品尝到那些未曾想象过的美味,甚至会让你在意外的际遇中,收获一份真挚的情感。 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汇聚在一起,却构成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体验。它们提醒我们,生活并非只有效率和目标,更有温度和情感。当我们放下内心的防御,敞开心扉去感受,去拥抱,去体验,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旅行。 书中的每一次启程,都意味着一次对“再忙”的挑战,一次对“停下来”的肯定。它并非否定我们努力奋斗的意义,而是强调,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拥有更好地体验生活的能力。旅行,是这种体验的绝佳载体,它让我们在短暂的抽离中,获得力量,获得灵感,从而更有勇气和热情地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轨道,并且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它。 《再忙也要去旅行》:不止是出发,更是回归 或许,你曾经也对着地图上陌生的地名心生向往,或许,你曾经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抛开一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现实的种种顾虑,总让你将这个念头一再搁置。《再忙也要去旅行》这本书,恰好是你打破这些顾虑的契机。 它不会让你感到旅行遥不可及,不会让你觉得那些遥远的风景只属于少数人。相反,它会告诉你,即使再忙,我们也有理由和能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风景。它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也可以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长途探险。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迈出第一步。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它鼓励你,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空白”,去填补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美好。 《再忙也要去旅行》最终想要传达的,并非让你放弃现实的责任,而是让你明白,真正的生活,是懂得在前进的道路上,适时地停下来,去看看风景,去感受远方,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它是一本关于出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回归的书——回归到那个更纯粹、更热爱生活的自己。读完它,你会发现,即使再忙,你也终于找到了那个“再忙也要去旅行”的理由,并且,你会渴望,立刻出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量身定做的“心灵解药”。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且这个“远方”其实比想象中容易触及。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魔力,能瞬间把你从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拽出来,带到某个阳光洒满的异国小巷或者静谧的湖边。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旅途中的那些“意外”和“不完美”,那些才是旅行最真实、最动人的部分。比如,他在一个偏远小镇迷路时遇到的那位热心老奶奶,或者因为航班延误而意外发现的当地集市,这些细节描绘得极其生动,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亲历者一样,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香料的味道。这本书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和粗粝。读完后我立刻开始规划下一次出走了,不再是那种“等我有钱了再说”的拖延心态,而是开始认真盘算周末能挤出两天时间去周边的城市小住。它给予的不是具体的行程建议,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告诉你:时间是挤出来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别让“忙”成为你人生的借口。这比任何旅行攻略都有用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幽默,时不时会蹦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自嘲和对日常困境的精准吐槽。这种轻松愉快的基调,让原本可能沉重或过于哲理化的主题变得非常易于接受。作者的幽默感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段子堆砌,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比如,他对如何与语言不通的当地人进行“肢体交流大战”的描述,简直可以拿去当喜剧剧本看了,真实到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又忍不住心疼那位窘迫但又乐在其中的作者。这种真实的窘迫,恰恰是大多数“完美旅行”宣传册里绝不会提及的。通过这些带有喜剧色彩的失败经历,作者巧妙地传达了一个核心理念:旅行中遇到的所有不顺心,最终都会成为最值得珍藏的回忆。它卸下了我们对完美旅途的执念,鼓励我们拥抱那些混乱、尴尬、甚至有点狼狈的瞬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风趣健谈的朋友围坐在咖啡馆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光怪陆离的冒险故事,让人感觉温暖、放松,充满了“我也能做到”的积极暗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走出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积极地接纳生活中所有“小插曲”的指南。

评分

作为一个深度书迷,我总喜欢研究不同作者的叙事风格,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高明。它不像那种拖沓冗长的游记,而是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乐章,有起承转合,有高潮也有低谷。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镜头感极强的文字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他描述穿越一片雾气弥漫的山谷时,那种环境的压迫感和随之而来的豁然开朗,读起来简直如同电影特写镜头般清晰。而且,他引经据典的方式也相当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眼前的风景之中,使得每一次停驻都有了厚重的背景支撑。我最喜欢他提到的一点是关于“准备”与“放下”的平衡。很多人把旅行准备得太充分,反而失去了探索的乐趣;而完全没有准备,又可能错失很多美好的瞬间。作者展示了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既做足了功课,又能在关键时刻果断放弃既定计划,拥抱未知。这对我这个习惯了事事预先规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佳的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旅行的,更是关于如何更智慧、更松弛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选择。

评分

我向来对旅行文学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作品会把旅途浪漫化到失真,充斥着无病呻吟的矫情。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朴实的坦诚,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实体验”的渴望。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宏大叙事或追求奢华体验,他更关注的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一个普通人如何与自我和世界重新建立连接。我尤其欣赏他对“慢下来”这件事的阐释。现代社会里,我们习惯了用速度来衡量效率,但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慢行的力量——在古老的寺庙里静坐一小时,观察光影如何变化;在当地的茶馆里,听着方言的交谈,即便一句也听不懂,却感受到了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这些片段,不是那种“到此一游”的记录,而是充满内省和哲思的沉淀。它让我意识到,旅行的价值不在于你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你通过这些经历,对自己、对生活有了多少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日常奔波中遗失掉的那些敏感和好奇心,重新点燃了我想去探索世界边界的冲动。它让我明白,即便只有短短几天假期,只要带着“在场”的心态,也能收获一场意义深远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其强烈的生命力和对“体验经济”的批判性反思。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网红打卡点”的时代,作者坚定地选择了那些偏离主流路线的地方——那些可能没有豪华酒店,甚至连像样的路标都没有的地方。他描述的那些地方,充满了生活本身的粗粝和不加修饰的美感,那是滤镜无法捕捉,也无法量化的宝贵财富。我记得其中一章详细写了他参与当地一个小型节日的情景,那种近乎原始的狂欢和社群的凝聚力,让我深思我们现代城市生活中日益缺失的邻里情感。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对“人与人之间真诚连接”的向往和捕捉。他不是一个冷漠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愿意放下游客的身份,尝试去融入当地的节奏。这种融入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好奇。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逃离,而是一种带着明确目的的回归,回归到人性最本真的需求:连接、感知和存在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抗虚无的有效方式,那就是投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