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粟文化研究
定價:42.00元
作者:張雲,王慧軍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11618504
字數:323000
頁碼:26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粟文化研究》一書對黍類的起源、發展及文化內涵做瞭較為翔實的記述,使讀者能夠全麵瞭解黍文化淵源,是一本不為多見的集理論知識與黍類科普知識融閤的專著。有較大的齣版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張雲,1972年2月齣生,博士後,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主持主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課題40餘項,獨立或閤作齣版專著1 1部,發錶論文百餘篇。曾獲河北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第二名)、河北省青年科技提名奬。
王慧軍,l957年3月齣生,河北懷來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院長、河北省省管專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擔任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傢榖子糜子産業技術體係綜閤實驗室主任産業經濟崗位專傢。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20多項,主編、副主編專著14部,發錶論文l 00多篇,五項成果獲省級一等奬,一項成果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看到《中國粟文化研究》這本書的書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對很多宏大的曆史事件和人物耳熟能詳,但對於那些構成我們文明基石的細微之處,卻常常知之甚少。粟,作為一種古老而樸實的糧食作物,它在中國曆史的進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又是如何影響瞭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乃至精神世界?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解答這些疑問。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作者張雲和王慧軍的名字,我能感受到一種嚴謹和求實的學術氛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紮實的史料考證,清晰的邏輯脈絡,以及對粟文化進行多角度、多層麵的解讀。例如,它是否會涉及粟的起源、傳播,不同地域的粟種植特點,以及粟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經濟地位?我更希望它能觸及粟與古代神話傳說、民間節慶、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的關聯,從而展現粟文化更為生動和鮮活的一麵。
評分《中國粟文化研究》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像是一股清流。在充斥著各種快餐式信息和淺層解讀的時代,一本專注於如此細分且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課題的書籍,顯得尤為珍貴。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根本的要從他們的衣食住行入手,而粟,作為中華民族早期最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其背後蘊含的文化信息量是巨大的。作者張雲、王慧軍的名字,雖然我之前並非耳熟能詳,但從書名和作者的組閤來看,我能感受到一種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展示一個立體的粟文化圖景,不僅僅是其作為食物的物質屬性,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滲透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塑造瞭我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哲學。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粟的起源、傳播、演變的曆史梳理,也希望能夠觸及粟在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文學藝術中的形象,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所呈現齣的多樣性。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中國農耕文明根脈的追溯,一次對被遺忘的“小人物”智慧的緻敬。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農業史和民俗學抱有極大熱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視的農業文化符號的書籍,而《中國粟文化研究》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粟,這個在我們今天可能已經不再是主流的糧食作物,卻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過程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北方地區。作者張雲和王慧軍的這個研究課題,無疑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對粟的種植、加工、消費等一係列經濟活動的細緻梳理,從而揭示其在古代社會經濟結構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們能夠深入探討粟文化背後所蘊含的豐富的民俗、信仰和社會實踐。例如,粟是否與特定的祭祀活動、節日習俗相關聯?在古代文獻中,粟又是如何被描繪和提及的?我預感,這本書將不僅僅是對一種農作物的研究,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傳統的深情迴溯,是理解中國古代基層社會和普通民眾生存狀態的一把鑰匙。
評分這本書剛到手,還沒來得及翻開細讀,隻是粗略地掃瞭幾眼目錄和前言。從整體上看,這本《中國粟文化研究》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硬殼封麵,紙張質感也很好,捧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學術著作應有的厚重感。封麵的設計雖然樸素,但“粟”這個字的設計很有意境,仿佛能感受到那種來自土地的質樸與生命力。前言部分,作者張雲和王慧軍兩位老師的開篇語,透露齣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入骨髓的熱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們提到瞭粟在中國農業文明和飲食文化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及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民俗、曆史和生態信息,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讀者,但對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被現代社會逐漸淡忘的“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文化符號。粟,作為古代北方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承載著無數先民的記憶和創造。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智慧與艱辛的時代,去理解粟是如何孕育齣燦爛的中華文明的。
評分我關注到這本書的作者是張雲和王慧軍,這兩位學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著不錯的口碑,這無疑為這本書的學術質量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雖然我對他們具體的研究方嚮和成就並不十分瞭解,但從書名《中國粟文化研究》來看,這一定是一項係統而深入的專題研究。我個人對曆史文化的研究一直非常著迷,尤其喜歡那些能夠挖掘齣被主流視野忽視的角落的作品。粟,在中國古代社會,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其地位舉足輕重,常常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想象一下,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數的普通百姓依靠粟來養育後代,創造生活,這其中一定蘊含著無數的細節和故事。我特彆好奇作者們將如何梳理粟的種植、收割、加工、食用等各個環節,以及這些環節背後所衍生的民俗風情、宗教信仰,甚至是藝術錶達。我相信,通過對粟的深入研究,一定能夠窺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豐富麵嚮,以及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順應自然的生存哲學。這本書的價值,我想,絕不僅僅在於食物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文化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