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 龐長華,龐昭華

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 龐長華,龐昭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龐長華,龐昭華 著
圖書標籤:
  • 編繩
  • 手工編織
  • 時尚配飾
  • DIY
  • 教程
  • 穿搭
  • 飾品製作
  • 手鏈
  • 項鏈
  • 民族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讀者科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武漢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7157941
商品編碼:2969168769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

定價:39.8元

作者:龐長華,龐昭華

齣版社:武漢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07157941

字數:2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本超實用的時尚編繩書。
  《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內容完全來自於豆瓣網友和**買傢的反饋,真正做到一學即會。同時,這又是一本可以互動的書,作者本身是豆瓣、手工客達人,**店主,讀者們在編繩過程中有疑問,隨時可以跟作者一對一互動,享受非一般的使用體驗。

內容提要


  為什麼寫這本書:
  作者在經營網上小店的時間裏,認識瞭大量熱愛繩結的朋友,因為經常要解答他們的問題,因此編寫瞭這本書,分享作者這些年對繩結的瞭解和編繩的經驗,幫助大傢輕鬆上手,迅速成為編繩達人。

  本書的結構:
  這本書共有5節大課。
  課是很多實用的編繩基礎知識和小技巧經驗總結,
  第二課是常用基本繩結編法,並附有對應的手繩,讀者在瞭解幾個基本結後就可以嘗試一些款式的製作瞭。
  第三課到第五課的手繩設計,基本都是由淺入深,你可以根據難度提示,循序漸進安排學習。

  你也可以先瀏覽課和第二課,然後翻翻後麵三課裏麵,看看喜歡的款式涉及哪些繩結,再迴頭到第二課,學習相應的基本結。
  假如真的心急如焚,想立馬做齣成品,可以直接全書隨便翻翻,看到哪個喜歡的款式就學哪一個。現學現賣,體驗到編繩的樂趣再說。
  另外,每款手繩都提供兩款延伸設計,編法和樣例大同小異,權當拋磚引玉,給有興趣的讀者拓展思路。假如你百思不得其解,又很想知道如何製作,可以通過網絡與作者聯係。

目錄


作者介紹


龐長華、龐昭華,豆瓣、手工客人氣手作達人,超人氣小店“吉顔吉語手作傢”的掌櫃和小二,兩姐妹以創作中國風手繩,為編繩愛好者解答疑問為樂。
微信公眾號:吉顔吉語手作傢
豆瓣小站:site.douban./121572/
網店:bigbagcat../
微博:weibo./jiyanjiyugood

文摘


序言



《古籍修復與裝幀藝術的韆年流變》 作者: 王景德, 李明軒 齣版社: 翰墨軒文化傳播 齣版日期: 2024年5月 ISBN: 978-7-5679-0123-4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國古代典籍修復技藝與裝幀形製演變曆程的學術專著。它不僅梳理瞭自先秦至清末,數韆年間,書冊從簡樸的竹木簡牘、縑帛捲軸,逐步發展為今日我們所見的紙質冊頁的漫長曆史,更聚焦於在這一過程中,古人如何運用巧思與智慧,對抗時間侵蝕,保護文化載體的實踐與理論。 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近五十萬字,結構嚴謹,論述詳實,力求在技術層麵和文化層麵提供全麵的闡釋。 第一部分:載體之初與早期形製(先秦至魏晉) 本部分追溯瞭中國文字載體的源頭。首先詳細考察瞭竹簡的製作工藝,包括竹材的選擇、劈製、烤炙(殺青)、刻寫、編綴的每一個步驟,特彆是針對不同曆史時期竹簡的規格差異和墨色的物理特性進行瞭深入分析。隨後,對縑帛書寫材料的質地、抗拉性、防蟲性進行瞭化學和物理層麵的初步探討,並重點比較瞭捲軸在早期抄寫和流傳中的優勢與局限。 本章的重點在於“裝幀”概念的萌芽期。我們探討瞭“編”、“韋編”等詞匯的字麵意義如何轉化為早期的簡冊組閤方式,以及在魏晉時期,隨著佛教經典的廣泛傳播,寫本的初步摺疊與裝訂嘗試,為後世冊頁製的齣現奠定瞭基礎。此外,書中收錄瞭多幅齣土簡牘實物的高清拓片及修復前後的對比圖,直觀展示瞭早期物質載體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冊頁革命與裝幀形態的定型(隋唐五代) 隋唐時期是中國文化與技術的黃金時代,書籍形製在此階段經曆瞭決定性的轉變。本部分核心探討瞭“經摺裝”(又稱“螺螄殼裝”)的興起與成熟。我們詳述瞭經摺裝的製作流程,包括抄寫、對摺、打孔及粘閤技術,並對比瞭它在便於翻閱和存儲方麵相對於捲軸的巨大優勢。書中引入瞭敦煌遺書的研究成果,分析瞭唐代抄經活動的規模化對標準裝幀格式的需求,以及不同等級的經捲在用料和裝飾上的區彆。 在修復領域,本部分首次係統介紹瞭“襯裱技術”的萌芽。麵對紙張在多次摺疊後的易損和斷裂,唐代匠人開始嘗試在紙張背麵粘貼一層薄韌的紙張(如麻紙或皮紙)以增加強度,這是現代修復中“托裱”技術的前身。 第三部分:宋代的書籍文化高峰與版式創新(宋元) 宋代是雕版印刷術普及的時代,書籍的生産效率空前提高,對裝幀結構提齣瞭新的要求。本章細緻分析瞭“蝴蝶裝”的流行原因——其將單頁書頁反麵相對粘貼,以避免印刷麵受到磨損。我們通過對宋刻本(如《資治通鑒》的影印本)的細緻解剖,闡釋瞭蝴蝶裝在物理結構上的精妙設計,同時也指齣瞭其在頻繁翻閱後,內頁容易散落的缺陷。 緊接著,本書進入瞭關鍵的轉摺點:“包背裝”(又稱“散頁裝”)的齣現。我們認為包背裝的齣現是適應瞭雕版印刷中,書頁不再是長捲,而是大量獨立單張的事實。本章用大量圖示展示瞭包背裝的穿綫、糊底、覆麵和勒口工藝,並探討瞭宋元時期不同地區(如宋版與元版)在裝幀細節上的地域性差異。 第四部分:明清時期的精細化與多樣性(明清) 明清兩代,書籍形製趨於成熟和多樣化,同時私人藏書和刻書的繁榮也催生瞭對書籍美學的更高追求。本部分著重介紹瞭“綫裝”(方脊裝)的完善與定型。綫裝的標準化,包括打孔位置(如四眼、五眼)、綫材的選擇(絲綫、麻綫)以及封麵材質的革新(如錦緞、皮紙),標誌著中國傳統裝幀藝術的巔峰。 在修復理論上,本章引用瞭明代諸多藏書傢的筆記,探討瞭他們對“藏書之法”的認識。我們詳細介紹瞭傳統修復材料的配製,包括糯米膠、漿糊的熬製,以及如何根據紙張的年代和脆化程度選擇不同柔韌性的托紙。書中插錄瞭清代官刻本的裝幀圖譜,對比瞭翰林院刻本與民間書坊刻本在裝幀成本和工藝上的取捨。 第五部分:古籍修復的技藝精要 本部分是全書的技術核心,詳細拆解瞭現代學者和修復師所依賴的傳統修復手法。章節聚焦於以下幾個關鍵技術: 1. 汙損清理與去黴技術: 探討瞭使用特定植物提取物(如草木灰水、醋)進行物理和化學清潔的方法,以及在不損傷墨跡的前提下處理水漬的方法。 2. 殘損補洞與接筆: 深入研究瞭如何使用與原書紙張質地、色澤相近的材料,通過“嵌補”或“蟬翼補”等技術,做到“不露痕跡”的修復要求。 3. 全本托裱與加固: 闡述瞭針對捲軸和冊頁書的整體托裱工藝,特彆是如何利用乾燥過程中的張力來恢復書頁的平整度,同時保持紙張原有的縴維走嚮。 4. 裝訂綫的恢復與重穿: 強調瞭重穿綫裝時,必須精確計算原孔位,並根據書籍厚度選擇閤適的綫材粗細,以確保書籍開閤順暢且受力均勻。 第六部分:全球視野下的古籍保護與傳承 最後一部分將視野放寬,對比瞭中國傳統修復技術與西方(如歐洲的皮革裝訂、日本的“和裝”)在材料、工具和理念上的異同。本章還關注瞭近現代以來,在技術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將科學檢測手段(如X射綫成像、光譜分析)融入到對古籍的保護工作中,確保修復行為的科學性與可逆性。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書的樣子”的曆史書,更是一部關於“文化生命體如何得以延續”的技術史。通過對裝幀形製演變的追蹤,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社會對知識記錄、傳播和保存方式的迭代需求。詳實的圖錶、嚴謹的考證和對修復細節的深入剖析,使得本書成為文博專業人士、古籍修復學徒以及所有對書籍曆史懷有深厚興趣的讀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細節和質感有著不懈追求的手工藝愛好者,我總是積極尋找能夠提升我技能的書籍。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簡潔而高級的感覺,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猜想,這本書的講解方式一定非常清晰,也許會運用大量的圖示和分解步驟,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處理繩頭、如何連接、如何收尾的細節講解,因為這些往往是決定作品是否精美的關鍵。而且,“一學就會”這個說法,讓我感覺作者非常自信,並且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十足的把握,這讓我非常安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突破瓶頸,掌握一些更復雜、更具錶現力的編繩技法,讓我能夠自信地挑戰一些更具挑戰性的作品,比如一些復雜的圖案,或者一些需要精確控製繩結密度的作品。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嘗試過一些編繩的教程,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編齣來的東西總感覺有點“業餘”,不夠精緻,也缺乏那種“靈動”的感覺。當我看到《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這本書時,我被它的名字深深地吸引瞭。“時尚”這個詞尤其讓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學習到一些能夠製作齣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編繩作品。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關於色彩搭配的技巧,或者如何選擇閤適的繩材來達到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一些能夠提升作品“顔值”的小竅門,比如如何讓繩結更加飽滿,如何讓整體造型更加流暢。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編織齣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讓我的手工技藝更上一層樓。

評分

我平時喜歡收集一些有設計感的手作,也特彆關注那些能賦予日常生活更多色彩和溫度的小物件。當我在書店裏看到《一學就會的時尚編繩技法》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它吸引住瞭。書名本身就很有號召力,特彆是“時尚”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會非常貼閤當下流行的審美趨勢,而不是那種陳舊的、過時的手工藝。我一直覺得,編繩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能,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將平凡的綫材變成藝術品的魔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掌握一些新穎的編繩技巧,能夠編齣一些可以搭配我日常服裝的首飾,比如精緻的手鏈、項鏈,或者一些設計感強的包袋掛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學習到如何將不同的繩材、顔色和編法巧妙地結閤起來,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讓我的作品既有手工的溫度,又不失時尚的品味。

評分

我一直都對手工製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種將各種材料變成獨一無二藝術品的成就感。最近,我開始對編繩這種技藝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感覺它既能展現齣材料本身的質感,又能通過巧妙的編織手法創造齣無窮的變化。我瞭解到,很多經典的編繩技法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和摸索,但這本書的標題“一學就會”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這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種更高效、更易懂的學習路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涵蓋一些市麵上比較少見的,或者說非常實用的編繩技巧,能夠讓我快速上手,並且能夠編織齣一些具有實用性和裝飾性的作品,比如一些傢居裝飾品,或者一些特彆的手工藝品。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編繩學習的啓濛導師,帶我進入一個充滿創意和樂趣的手工世界。

評分

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真的覺得太符閤我一直以來的心願瞭!一直都想學點手工,特彆是那種看起來很精緻、很有質感的編繩,感覺能DIY齣很多獨一無二的首飾、掛飾,或者給傢裏的物品增添一些特彆的裝飾。市麵上編繩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就是太基礎,感覺學瞭也沒啥挑戰性;要麼就是太復雜,步驟繁多,看瞭就頭大,感覺遙不可及。但這本書的標題,“一學就會”,真的就像一束光照進瞭我的手工夢想!我之前嘗試過一些編繩,但總覺得編齣來的東西總是差瞭點意思,不夠自然,不夠流暢,有時候繩子還會纏繞不清,特彆令人沮喪。這次看到“技法”兩個字,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教幾個基礎結,而是會深入講解編繩的技巧和訣竅,讓編齣來的作品更具美感和專業度。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領略編繩的魅力,也許還能發現自己在這方麵的天賦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