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川古镇
定价:198.00元
作者:何智亚 文·摄影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229012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应该感到欣喜的是,近几年来,对乡土建筑、乡土文化的保护逐步引起各级的重视,保护古镇文化开始成为社会的共识,古镇保护也由专家学者的呼吁变成为各级的具体行动。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在2003年10月8日发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并同时公布了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已经公布了4批,一批传统古镇和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各级地方也把保护古镇,发展旅游经济,为当地民众谋福祉作为自己的责任。许多古镇编制了保护规划,许多地方对古镇破旧的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了维修,对违章的搭建物、杂乱的管线、污染的溪流进行了整治。古镇原有的面貌逐步得到恢复,传统的人文环境和生活形态渐次展现,开始成为人们释放紧张压抑的生活节奏,追求古朴幽静的乡土意境,寻找逝去家园的理想去处。
本书展现了四川大地37个比较典型的古镇风貌。笔者力图从建筑学者、历史学者和摄影家的多方位视觉,抑或说希望从建筑形态、人文形态和摄影艺术形态来反映四川古镇的历史底蕴和风貌神韵。希望本书能够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缅怀,对儿时的记忆,对先辈的尊崇,并从中得到返朴归真、宁静淡雅的精神享受。也希望《四川古镇》的出版发行,能为场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起到些许推动之力。
目录
前言
成都市
一、双流县黄龙溪镇
二、大邑县安仁镇
三、龙泉区洛带镇
四、邛崃市平乐镇
五、金堂县五凤镇
六、彭州市白鹿乡
川东
七、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
八、武胜县沿口镇
九、达县石桥镇
川南
十、 资中县铁佛镇
十一、资中县罗泉镇
十二、隆昌县金鹅镇
十三、隆昌县云顶场
十四、合江县福宝镇
十五、合江县尧坝镇
十六、洪雅县柳江镇
十七、洪雅县高庙镇
十八、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
十九、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二十、宜宾市翠平区李庄镇
二一、屏山县龙华镇
二二、古蔺县太平镇
二三、古蔺县二郎镇
川西
二四、犍为县罗城镇
二五、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
二六、雅安市雨城区望鱼乡
二七、荥经县荥河乡
二八、汉源县九襄镇
二九、汉源县清溪镇
三○、西昌市礼州镇
川北
三一、三台县郪江镇
三二、江油市二郎庙镇青林口村
三三、阆中古城(保宁镇)
三四、阆中市老观镇
三五、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
三六、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陵
三七、通江县麻石镇
后记
作者介绍
何智亚,祖籍重庆长寿,出生于四川内江,“老三届”高66级毕业。1969年3月在四川资阳县农村“插队落户”3年,1972年3月进重钢四厂工作。恢复高考后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先后从事钢铁厂机械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至今。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四川古镇》的书,虽然我并不具备考古学家的专业知识,但书中的文字和图片着实让我沉醉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些曾经繁华又带着岁月痕迹的古老街巷。作者对古镇的描绘并非简单罗列景点,而是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文的关怀。他没有直接介绍古镇的历史沿革,而是通过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细腻刻画,勾勒出古镇的生命脉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地民俗风情的描写,那些流传千年的手工艺、古朴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们脸上淳朴的笑容,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比如,书中描述的一位老裁缝,用古老的缝纫机细致地为当地居民制作衣裳,那份匠人精神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抵人心。又比如,书中描绘的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那些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无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古镇不仅仅是石头和木头堆砌的建筑,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情感和智慧的活着的历史。它激发了我走出书本,亲自去触摸那些古老的石板路,去聆听古镇的风声,去感受那份宁静而悠远的时光。
评分《四川古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他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史实,而是通过描绘古镇的独特气息,让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感受到古老建筑上斑驳的阳光。书中对于古镇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描写,尤为出色。例如,他描述了一处古镇依山而建,小溪穿过房屋,鱼儿在溪水中游弋,而房屋的窗户正好可以俯瞰这幅美丽的画面。这样的场景,让我觉得古镇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影的运用,描述清晨薄雾中的古镇,阳光透过竹林洒下的斑驳光点,或是黄昏时分,斜阳将古镇染成金黄色的景象,这些都极富诗意。这本书让我明白,保护古镇不仅仅是保护建筑本身,更是保护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那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乡愁”的含义,原来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境界的追寻。
评分我对《四川古镇》这本书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它没有枯燥的年代表,也没有冰冷的数据,而是用充满温度的文字,讲述着古镇的“生命”。书中对于古镇居民的生活细节描绘,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勤劳、智慧和淳朴。我记得书中描写了当地居民制作麻辣烫的场景,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的过程,都充满了仪式感,仿佛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古镇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地居民如何努力地在传承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是以一种客观而 empathetic 的态度去呈现。这让我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是应该将它们变成商业化的景点,还是应该去理解和守护它们背后蕴含的真正价值?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和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古老记忆。
评分《四川古镇》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跳出了书本的框架,去感受那些古老村落的灵魂。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按照地理位置或者时间顺序来介绍古镇,而是通过一些意象化的描绘,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充满故事的场景。我被书中对古镇声音的描写所吸引,比如风吹过瓦片的沙沙声,远处传来的钟声,还有孩童在巷子里的嬉闹声,这些声音仿佛能直接钻进我的耳朵,让我身临其境。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古镇的“看不见的风景”,比如当地人世代相传的价值观,他们对待邻里的方式,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些都比物质上的建筑更能触动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古镇都有它独特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它让我对“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继承物质遗产,更是继承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镇的韧性,以及它们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评分拿到《四川古镇》这本书,起初是出于对地方历史的好奇,但阅读之后,我发现它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叙事,而是从一个更具象、更具情境化的角度切入,让我沉浸在古镇的日常生活之中。书中对于古镇建筑细节的描述,诸如飞檐翘角、石雕木刻,都仿佛带着触感,让我能想象出工匠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场景。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巧妙地将这些物质遗存与人物故事相结合,讲述了居住在古镇的人们的生活变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传承。我记得书中描绘了一个古老茶馆里的场景,老人们摇着蒲扇,品着盖碗茶,谈论着过去的光景,那份悠闲和安逸,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镇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讲述,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为冰冷的砖石建筑注入了灵魂,让古镇变得更加鲜活和神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并非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它就藏在每一个寻常百姓家,藏在每一个世代相传的物件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