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

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尚坤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写意
  • 梅兰竹菊
  • 绘画技法
  • 艺术教程
  • 中国画
  • 绘画
  • 艺术
  • 书法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2713
商品编码:296919866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

定价:69.80元

售价:47.5元,便宜22.3元,折扣68

作者:王尚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154127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老书新画,结构合理,步骤细致,零基础跟学无压力,易上手。本书是“中国画基础教程”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内容针对零基础的国画初学者,以详细讲解配以大量范例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国画中花鸟鱼虫的绘制技巧。全书共5章,章详细讲解了国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后4章分别是梅、兰、竹、菊的画法讲解和范例展示。讲解的技法比较基础,同时注重对绘画对象各种姿态各种角度的训练,并提供了大量的绘画范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画基础教程”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内容针对零基础的国画初学者,以详细讲解配以大量范例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国画中花鸟鱼虫的绘制技巧。全书共5章,章详细讲解了国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后4章分别是花、鸟、鱼、虫的画法讲解和范例展示。讲解的技法比较基础,同时注重对绘画对象各种姿态各种角度的训练,并提供了大量的绘画范例。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专业,清晰易学,适合工笔画初学者阅读,也可作为美术培训机构的参考教材。

目录

1.技法7

1.1.常用的技法8

1.2.基本用色方法13

1.3.构图的方法19

1.4.题款与印章21

2.花谱23

2.1.梅花24

2.2.兰花37

2.3.菊花43

2.4.水仙50

2.5.紫藤54

2.6.牡丹59

2.7.秋葵65

2.8.荷花69

3.鸟语82

3.1麻雀83

3.2燕子87

3.3翠鸟90

3.4黄鹂93

3.5竹鸡96

3.6喜鹊100

3.7鸳鸯103

3.8鹰107

3.9仙鹤111

3.10雏鸡114

3.11八哥117

4.鱼谱

4.1鲤鱼

4.2鳜鱼

4.3柳条鱼

4.4神仙鱼

作者介绍

王尚坤,野草堂主人。1962年生,黑龙江省大庆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花鸟画创研部副主任;北京丰台美协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会会员;大庆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大庆市萨区美协副主席; 大庆市民进开明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九二七二七部队第二课堂客座教授。先后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工作室,清华大学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

文摘












序言



国画写意精髓——梅兰竹菊:笔墨间的生命律动与精神风骨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浩瀚星河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其独特的风姿和高洁的品格,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倾心描摹的对象,更是国画写意技法的集大成者。本书《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正是致力于深入浅出地剖析这四种意象在国画写意领域中的表现法则与精神内涵,旨在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份详实、系统、可操作的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籍,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带领读者在笔墨的流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君子品德与东方审美。 一、 写意精神的溯源与升华 写意,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灵魂,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的“形似”,它更侧重于“神似”,通过寥寥数笔,捕捉物象的内在精神与生命活力。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写意精神的源流,从黄宾虹、齐白石等近代大师的写意理念出发,追溯其在古代文人画中的萌芽与发展。我们会详细阐述写意并非“随意”,而是建立在深厚功力与对物象深刻理解之上的“以少胜多”、“意在笔先”的艺术追求。 在梅兰竹菊的描绘中,写意精神得以最集中的体现。它们并非简单地被画成一棵树、一株草,而是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情感与象征意义。梅的傲雪凌霜、兰的幽谷空灵、竹的节节高升、菊的凌霜绽放,这些品格都与中国士人的人生理想与道德追求紧密相连。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曲折,将这些外在的形态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气韵。 二、 梅——寒风中的孤傲与坚韧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报春的使者,更是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象征。本书在描绘梅花的部分,将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讲解: 梅的形态结构与写意要点: 详细解析梅花的枝干、花苞、花瓣、萼片等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我们会深入讲解如何用笔勾勒出苍劲古朴的枝干,如何表现其盘曲虬结的姿态,以及如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花瓣的疏影暗香。我们将重点强调“写”梅之“骨”——枝干的挺拔与韧性,以及“写”梅之“神”——那种不畏严寒、独占鳌头的精神气质。 用墨用色的技巧: 针对梅花的描绘,我们将探讨用墨的讲究,如何通过宿墨、积墨、破墨等技法表现枝干的质感与层次。在用色上,我们将介绍如何运用淡墨、胭脂、藤黄等色彩,表现梅花的清雅与娇艳,以及如何在烘染中营造出雪后的清冷感。 构图与意境的营造: 不同的构图会带来不同的意境。本书将提供多种梅花构图范例,例如“独梅”、“数枝斜出”、“寒梅映雪”、“风中摇曳”等,并详细解析其构图的合理性与艺术感染力。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留白、墨色变化以及与其他元素的搭配(如残雪、远山、山石等),营造出孤寂、清幽、壮丽或温馨的意境,从而让画面不仅仅是一幅花鸟画,更是一个充满情感与故事的艺术空间。 梅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我们会深入探讨如何将梅花“不惧风寒,独傲群芳”的精神内涵通过笔墨传递出来。这种精神的传达,并非直白的叙述,而是通过对梅花形态的提炼与表现,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人格魅力。 三、 兰——幽谷中的淡雅与清逸 兰花,以其“空谷幽兰”的美誉,象征着高洁、典雅、脱俗的君子品德。本书在兰花的描绘上,将侧重于其内在的飘逸与空灵: 兰的形态结构与写意要点: 详细分析兰花的叶、花、茎等结构。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用笔绘制出兰叶的“兰叶描”,强调其线条的流畅、中锋用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笔势的起伏变化表现叶片的舒展与飘逸。对于兰花的花朵,我们将讲解其花瓣的勾勒、花蕊的点缀,如何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其纤细与精致。 用墨用色的技巧: 兰花的描绘,素以墨兰最为经典。本书将深入讲解墨兰的用墨技巧,如何利用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兰叶的层次与质感,如何用焦墨、浓墨突出叶片的筋骨,又如何用淡墨渲染出空灵之感。对于彩兰,我们将介绍如何运用极其淡雅的色彩,如淡淡的青色、紫色、白色,来表现其内敛而高雅的气质。 构图与意境的营造: 兰花的构图往往追求简洁与疏朗,以突出其“幽”与“静”。本书将介绍“独兰”、“双兰”、“杂兰”等不同构图形式,并解析如何通过笔线的走向、花叶的疏密搭配,营造出幽静、淡雅、清逸的意境。我们也会探讨如何通过题跋、印章等方式,与画面相互呼应,强化兰花所传达的君子之风。 兰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兰花“不争艳,不媚俗”的品格是如何通过笔墨实现的。这种高洁孤傲、超然物外的精神,是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根本原因,本书将帮助读者在描绘中捕捉并传递这份独有的韵味。 四、 竹——风中的挺拔与气节 竹,在中国文化中是正直、坚韧、虚怀若谷的象征,其“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品质,深受历代文人推崇。本书在竹的描绘上,将着重于其挺拔的姿态与旺盛的生命力: 竹的形态结构与写意要点: 详细解析竹的竿、节、叶、箨等关键部位。我们将重点讲解“竹竿描”的用笔技巧,如何运用中锋、侧锋、顺锋等笔法,表现竹竿的圆润、挺拔与富有弹性。竹叶的绘制,我们将重点讲解“竹叶描”的不同用笔方法,如“介字形”、“分叶法”等,强调其疏密有致、风吹摇曳之感。 用墨用色的技巧: 竹的描绘,同样以墨竹最为常见。本书将深入讲解墨竹的用墨技法,如“墨分五彩”,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竹竿的质感、叶片的层次。对于彩竹,我们将介绍如何运用各种绿色调,以及如何利用墨色打底,再施以色彩,赋予竹子生机与活力。 构图与意境的营造: 竹的构图可以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清风摇竹影”的宁静,也可以描绘“风雨骤竹”的刚劲。本书将提供多种构图范例,如“一竿”、“丛竹”、“竹石”、“雨后新竹”等,并详细解析如何在构图中运用笔墨的疏密、虚实,以及如何与山石、流水等元素结合,营造出挺拔、潇洒、富有生命力的意境。 竹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竹子“节节高升,虚心有节”的精神内涵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正直不阿、刚毅不屈、谦逊待人的品质,是竹子成为文人理想人格象征的根源,本书将指引读者在创作中注入这种精神力量。 五、 菊——霜中的坚毅与旷达 菊,作为秋天的象征,以其“凌霜而放”的品格,代表着坚毅、旷达、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本书在菊的描绘上,将着重于其傲骨与丰姿: 菊的形态结构与写意要点: 详细解析菊的花瓣、花心、叶、茎等结构。我们将重点讲解“菊瓣描”的不同手法,如“回瓣”、“尖瓣”、“卷瓣”等,强调如何用笔表现花瓣的层次感、舒展与卷曲。对于花心,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点厾技法表现其饱满与层次。 用墨用色的技巧: 菊的描绘,色彩丰富而多样。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不同色调的黄色、白色、紫色、红色等,表现不同品种的菊花。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如何运用墨色,表现菊花的素净与雅致,以及如何通过墨色与色彩的结合,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构图与意境的营造: 菊的构图可以表现其“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也可以描绘“满庭芳”的繁盛。本书将提供多种构图范例,如“独菊”、“丛菊”、“老菊”、“寒菊”等,并解析如何在构图中运用笔墨的疏密、虚实,以及如何与秋叶、藤萝、篱笆等元素结合,营造出高雅、旷达、充满秋日气息的意境。 菊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我们将带领读者理解,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黄金失色”的坚毅与旷达精神是如何通过笔墨呈现的。这种不屈于世俗、坚守自我、追求高雅的精神,是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青睐的原因,本书将帮助读者在描绘中赋予作品生命与灵魂。 六、 综合运用与创作实践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着重于将以上四大君子的描绘技法进行整合与升华。我们会详细讲解: 意笔的综合运用: 如何根据不同的物象,灵活运用提按顿挫、中锋侧锋,以求笔笔传神。 墨法的变化与控制: 如何在创作中自如地运用浓、淡、干、湿、焦等墨法,表现物象的质感与层次。 色彩的搭配与应用: 如何将色彩的运用与水墨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 构图的谋划与章法布局: 如何在画面中安排主次、虚实、疏密,达到整体的和谐与艺术的张力。 题跋与印章的运用: 如何通过题跋与印章,提升画面的文化品位与艺术意境。 创作实践指导: 提供大量的范画解析,以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创作练习建议,鼓励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 《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手册,它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致敬与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不仅掌握梅兰竹菊的描绘技巧,更能领悟其背后所蕴含的君子之道、人文情怀,最终在笔墨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艺术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的作者,显然在国画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一直对写意画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其中蕴含着一种东方特有的韵味和精神。我尝试过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也翻阅过不少理论书籍,但总觉得难以领会其中的精髓,笔下的花鸟总是显得呆板,缺乏生命力。直到我拿到这本书,才感觉找到了指引迷津的灯塔。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梅、兰、竹、菊这四君子各自的性情与神韵,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通过笔墨在纸上得以体现。比如,在讲梅花时,作者不只是教你如何画出枝干的遒劲和花瓣的疏影,更重要的是引导你体会梅花凌寒独放的不屈姿态,如何在运笔时将这种坚韧融入其中;讲到兰花,则是教会你如何捕捉其“幽谷自芳”的雅致,如何在墨色浓淡之间表现出其空灵飘逸的气质。竹子部分,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总觉得竹子画起来千篇一律,看了作者的讲解,才明白如何在画竹时表现出其“虚心劲节”的品格,如何通过勾勒、皴擦等手法,将竹叶的轻盈、竹竿的挺拔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菊花,在我看来,更是写意画中极难把握的题材,如何表现出其“凌霜而开”的傲骨,如何运用色彩将秋日的灿烂与萧瑟融为一体,书中都有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法上的指导,更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去“看”,如何去“悟”,如何将画者的情感与对象的神韵相契合,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在写意画道路上有所精进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力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为我揭示了写意画中梅、兰、竹、菊的灵魂所在。我一直觉得,国画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描摹客观事物,更在于它能通过笔墨的挥洒,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意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作者在讲解梅花时,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形态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以及如何在笔法的运用中体现这种坚韧与不屈。比如,他会细致讲解如何通过顿挫的笔触来表现枝干的苍劲,如何在墨色的晕染中体现花瓣的疏影横斜。而对于兰花,作者则着重于其“幽谷自芳”的雅致,以及如何在简洁的笔墨中勾勒出其飘逸的气质。他会引导你去体会笔墨的留白之美,如何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现兰草的动态。竹子的描绘,更是让我对“虚心劲节”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不仅讲解了如何勾勒竹叶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你如何在笔墨的刚柔并济中,体现竹子的生命力。菊花部分,作者则强调了其“凌霜而开”的品格,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晕染来展现秋日的灿烂与萧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我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让我对写意画的理解又进了一层。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希望能通过绘画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精髓。这本《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特别,他并没有采取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技法融入到对梅兰竹菊精神气质的描绘之中。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国画书籍,但总觉得缺乏一种“魂”,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解梅花时,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勾勒出梅枝的刚劲,如何点染出花瓣的疏影,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体会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坚韧与傲骨,如何在运笔时将这种精神注入笔端。对于兰花,他强调了“空灵”二字,教你如何在简洁的笔墨中展现兰草的飘逸与清雅,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其“幽谷自芳”的气质。竹子的描绘,更是让我领略到了“虚心劲节”的东方智慧,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竹叶的动态,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营造竹竿的挺拔与坚韧。至于菊花,书中则着重于表现其“凌霜而开”的品格,以及如何运用色彩的晕染来展现秋日的灿烂与萧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教会我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每一笔,每一墨,都应该是有情感的,有生命的。这本书的指导,让我对写意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艺术爱好者,多年来一直沉迷于中国传统书画。最近有幸拜读了《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一书,深感获益匪浅。本书的作者,对于梅兰竹菊这四君子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下笔,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如何去“意”这个字。比如,在讲梅花的时候,作者不仅仅教你如何勾勒出枝干的苍劲,如何点染出花瓣的疏影,更重要的是,他引导你去感受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那种精神,如何在运笔时将这种不屈的品格融入笔端,让笔下的梅花,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对于兰花,作者强调了其“幽谷自芳”的气质,教你如何在简洁的笔墨中,勾勒出兰草的飘逸与清雅,如何在墨色的浓淡变化中,表现出其空灵的气韵。竹子的描绘,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作者细致地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竹叶的动态,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营造竹竿的挺拔与坚韧,让我深刻理解了“虚心劲节”的东方智慧。而对于菊花,作者则着重于表现其“凌霜而开”的品格,以及如何运用色彩的晕染来展现秋日的灿烂与萧瑟。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构图和章法上的建议,让我知道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安排这四君子,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意境,让画面富有呼吸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品读的写意画入门与进阶之作。

评分

这套《国画写意要诀——梅兰竹菊》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十分清晰,每一幅示范图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还配有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我一直觉得,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承。作者在书中分享的那些关于笔墨的情感,关于意境的追求,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在描绘梅花时,他提到“笔尖的颤抖,是风的低语;墨色的晕染,是雪的轻柔”,这种 poetically 的描述,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内心的创作激情。他对兰花的解读,更是充满了哲学思辨,“一撇一捺,是君子之风;一枯一荣,是人生起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兰花,不再仅仅是形态的模仿,而是开始思考它所承载的文化意涵。竹子的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如何“写”竹,而非“画”竹,强调了笔墨的力度与速度,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竹子的生命力。而对于菊花,作者则着重于表现其“疏影横斜”的韵味,以及如何用色彩来烘托出秋日的肃杀与绚烂。更难得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构图和章法的讲解,让我知道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安排这四君子,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意境,如何让画面富有呼吸感。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画谱,更是一本关于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它让我对写意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