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饲料分析与检测(第2版)
定价:37.00元
作者:陈桂银,任善茂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655061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饲料分析与检测(第2版)》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的目标,将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饲料行业的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融入其中,在对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书的十大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个学习任务。这十大项目分别为:一般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饲料原料现场品质控制与采样制样、实验室物理法检测及化学定性检测、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矿物质饲料的检测、维生素及氨基酸*的检测、饲料卫生指标的检测、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检测、应用现代仪器进行饲料成分的分析、饲料检验设计及检验报告。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密切联系饲料生产实际,突出实用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注重选取饲料分析与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适应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饲料分析与检测(第2版)》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及相关专业,也可以作为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培训教材和饲料分析与检测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项目一 一般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任务一 一般溶液的配制
子任务一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使用
子任务二 电子天平的使用
子任务三 一般溶液的配制
任务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二 饲料原料现场品质控制与采样制样
任务一 常用饲料原料识别
任务二 饲料原料现场验收
任务三 饲料样本的采集与分析试样的制备
子任务一 饲料样本的采集及留样
子任务二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三 实验室物理法检测及化学定性检测
任务一 饲料原料容重测定
任务二 饲料体视显微镜检测
任务三 饲料成分的化学定性检测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四 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
任务一 饲料中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的检测
任务二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检测
任务三 饲料中粗脂肪的检测
任务四 饲料中粗纤维的检测
任务五 饲料中粗灰分的检测
任务六 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检测
任务七 饲料中钙的检测
任务八 饲料中总磷的检测
任务九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检测
任务十 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评价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五 矿物质饲料的检测
任务一 饲料级磷酸氢钙中总磷、枸溶磷、水溶磷的检测
任务二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的检测(选做)
任务三 饲料级铜的检测
任务四 饲料级锌的检测(选做)
任务五 饲料级亚铁的检测(选做)
任务六 饲料级锰的检测(选做)
任务七 饲料级钠的检测(选做)
任务八 饲料级碘酸钙的检测(选做)
任务九 饲料级氯化钴的检测(选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六 维生素及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检测
任务一 氯化胆碱的检测
任务二 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的检测(选做)
任务三 饲料级DL-蛋氨酸的检测(选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七 饲料卫生指标的检测
任务一 大豆制品加工生熟度的检测
子任务一 大豆制品中脲酶活性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子任务二 大豆制品蛋白质溶解度的检测
任务二 油脂新鲜度的检测
子任务一 油脂酸值的检测
子任务二 油脂过氧化值的检测
子任务三 油脂丙二醛的检测(选做)
任务三 鱼粉新鲜度的检测
子任务一 鱼粉酸价的检测
子任务二 鱼粉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
子任务三 鱼粉组胺的检测(选做)
任务四 饲料中氟的检测
任务五 饲料中亚硝酸盐酌检测——重氮偶合比色法(选做)
任务六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检测(选做)
任务七 饲料中微生物的检测
子任务一 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检测
子任务二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测(选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八 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检测
任务一 粉状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检测
子任务一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检测
子任务二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检测
任务二 颗粒状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检测(选做)
子任务一 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检测
子任务二 颗粒饲料硬度的检测
子任务三 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的检测方法
任务三 添加剂预混料混合均匀度的检测(选做)
任务四 渔用配合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检测(选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九 应用现代仪器进行饲料成分的分析
任务一 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用于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检测(选做)
子任务一 火焰化法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用于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的检测
子任务二 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用于饲料中总砷的检测
任务二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用于饲料中组分的分析(选做)
子任务一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用于饲料中维生素E的检测
子任务二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用于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任务三 离子交换树脂法用于饲料中氨基酸的自动分析(选做)
任务四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的检测(选做)
任务五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的快速检测(选做)
项目能力测试
项目十 饲料检验设计及检验报告
任务一 饲料检验设计
任务二 饲料检验原始记录及饲料检验报告的设计及书写
附录
附录一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酸碱指示剂
附录三 容量分析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
附录四 筛号与筛孔直径对照表
附录五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附录六 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原料质量标准
附录七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附录八 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饲料研发的人员,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提升饲料品质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方法。这本书在关于蛋白质营养的章节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前沿且实用的信息。它不仅详细介绍了粗蛋白、氨基酸等常规指标的测定,更深入地探讨了非蛋白氮的利用、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平衡以及限制性氨基酸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书中还强调了植物性蛋白源中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蛋白酶抑制剂等)的存在及其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预处理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理想蛋白”的概念,它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地提供必需氨基酸,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的排放,这对于实现绿色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数据库的介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库来优化氨基酸配方,这对于我进行复杂的配方设计非常有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内容的组织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易于理解和吸收,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图表来解释。我尤其被它在关于饲料添加剂评估方面的详尽阐述所吸引。书中并没有简单罗列各种添加剂的功能,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别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有机酸、抗氧化剂等)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动物健康、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科学依据。我一直对酶制剂在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作用很感兴趣,这本书就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酶制剂(如植酸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等)的特性、应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饲料原料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酶制剂。书中还探讨了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添加来达到最佳效果。这让我认识到,添加剂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科学地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渊博了,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初次踏入浩瀚海洋的航海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能量营养素评估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净能测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如猪、禽、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产阶段来调整能量供给。我一直觉得在精准饲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例如,它深入分析了粗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在不同饲料中的含量及其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量化的计算公式和调整建议。读完这一章节,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如何科学配制饲料,最大限度地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提到了能量平衡的计算模型,这对于优化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前我对能量的理解可能比较笼统,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更精细地去分析和计算,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分析方法上,而是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一点让我非常赞赏。比如,在关于微量元素分析的部分,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ICP-MS、原子吸收光谱等分析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不同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硒等)在动物生长、免疫、繁殖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饲料中这些元素含量不足或过量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在不同饲料原料中的天然含量范围,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选择原则。我尤其关注到关于生物利用度的讨论,书中指出,即使分析出的微量元素含量很高,如果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率不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在配制饲料时,不仅仅要关注“量”,更要关注“质”和“吸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分析数据,来解释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并给出相应的饲料调整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像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非常欣赏它在关于饲料微生物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饲料微生物(如霉菌、细菌、酵母菌等)的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对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我尤其关注到关于真菌毒素检测的部分,书中不仅列举了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常见真菌毒素,还介绍了它们的来源、危害以及快速检测技术。这让我意识到,在保证饲料营养的同时,控制微生物污染和真菌毒素的含量同样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饲料储存、运输和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建议,这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读完这一章,我对于如何保障饲料的生物安全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