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

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池雨花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女性
  • 女性文化
  • 社会文化
  • 风俗习惯
  • 历史
  • 图鉴
  • 雪国
  • 文化观察
  • 日本社会
  • 女性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802141223
商品编码:2969227658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

: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池雨花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8021412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纵观世界女性史,各国女性都经历了一个大致相同的发展过程。但日本女性的母权旁落却来得比别的国家晚。因而在历史上,日本女性有过相当浑煌的时期。当她们大权失去、地位一落千丈后,其心理落差也可可想而知。
本书试图要做的,就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寻她们的来路,看日本女性是如何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翻滚,社会变迁的激浪狂风是怎样一点点剥夺她们的权力,消损她们的尊严,驯化她们的性情;而她们又是如何地活着、爱首、创造着,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历史。

目录

1 日本女性的婚姻
访妻婚
女性在婚烟中主导地位
妻妾同体,平起平坐
近亲通婚盛行
招婿婚
招婿婚标志着个体婚的开始
父权制在萌芽
招婿婚的遗风——婿养子
嫁娶婚
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婚姻大事家长说了算
妇性成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妇女受家长制和夫权的双重束缚
二战后,嫁聚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2 “贤妻良母”为何成了日本女性的招牌形象?
“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
从”五等亲“盾男尊女卑
武士社会,日本女性彻底坠入黑暗世界
“贤妻良母”思想的诞生
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催生出“贤妻良母”观念
女子学校成为培养贤妻良母摇篮
贤妻良母们——痛并快乐着
“贤妻良母”的辉煌期
贤妻良母的故事
女挑战“贤妻良母”传统
平塚雷鸟:女性是太阳
不做“月亮”的日本另类妇性
3 日本宫廷女性
4 脱下和服的当代日本女人
5 日本女性另类的情和性
6 “望乡女人”——日本
7 绝代风华——日本艺伎
8 日本女性的“道”

作者介绍

池雨花,女,江苏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某报社编辑,长期从事文化和国际副刊的编采工作。关注女性问题,写有若干散文,随笔和杂文。

文摘


序言



纸上风雅,笔下生姿:日本艺术的千年流转 日本,一个岛国,却孕育出绵延千年的璀璨艺术。从古老的佛教绘画,到风雅的浮世绘,再到现代设计的简约美学,日本艺术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着对自然、人生与情感的深刻体悟。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人群,而是以艺术史的脉络为主线,通过精选的经典作品与深入浅出的解读,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日本艺术的千年流转。 一、 黎明之光:佛教艺术的传入与本土化 日本艺术的源头,与佛教的传入密不可分。公元6世纪,佛教自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带来了崭新的绘画、雕塑和建筑技艺,也带来了深邃的宗教思想。奈良时代(710-794年)是佛教艺术发展的高峰,东大寺的卢舍那佛,以其宏伟的体量和庄严的仪态,成为日本佛教艺术的标志。法隆寺中的飞鸟佛像,则展现了深受中国南北朝风格影响的早期佛教艺术特征,线条流畅,造型古朴。 然而,日本艺术家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模仿。他们逐渐将本土的神道教信仰与佛教教义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神佛习合”艺术。例如,奈良时代末期兴起的“密教”艺术,以其神秘的曼陀罗和形象各异的明王造像,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镰仓时代(1185-1333年)的“写实主义”绘画,如《绘卷物》中对战争场面和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力,佛教绘画也逐渐融入了更为细腻的人物情感表达。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早期佛教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技术特征以及它们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将分析不同时期佛教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宏伟的寺庙建筑到精美的佛像雕塑,再到色彩斑斓的壁画和经幡,揭示佛教艺术如何在日本人心中扎根,并成为其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和艺术家,他们的技艺传承,是如何让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得以流传至今。 二、 纸上风华:绘卷与宋元遗风的交融 平安时代(794-1185年),日本艺术进入了内敛而雅致的“国风文化”时期。虽然受到中国唐代艺术的影响,但日本艺术家开始尝试更具本土特色的表现手法。代表性的如“绘卷物”,这种叙事性的绘画形式,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贵族生活、历史故事和宗教传说。《源氏物语绘卷》以其细腻的人物刻画和优美的场景描绘,成为日本古典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大和绘”的兴起,更是标志着日本绘画风格的独立发展,它注重写实,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以及人物微妙的情感流露。 室町时代(1336-1573年)以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宋元时期的水墨画和禅宗艺术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艺术家,特别是禅宗僧侣,如雪舟等,将水墨画的写意精神发扬光大。他们笔下的山水,寥寥数笔,意境深远;花鸟,栩栩如生,充满生命力。这种追求“禅趣”和“侘寂”的艺术风格,强调事物的自然状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沉哲理,成为日本艺术的重要美学追求。 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卷和水墨画作品,分析其构图、色彩、笔墨技法,以及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我们将探讨“大和绘”如何从唐代绘画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发展出独特的日本风情。同时,我们也会深入研究日本水墨画如何吸收宋元遗风,并在雪舟等大师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形成独树一帜的日本水墨画体系。 三、 浮世新声:江户时代的庶民艺术 江户时代(1603-1868年)是日本艺术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艺术不再是贵族和僧侣的专属,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庶民阶层。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浮世绘”。 浮世绘,意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以其生动活泼的题材,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百态,包括歌舞伎演员、美人、风景、历史故事等。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以其壮丽的构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世界闻名的版画作品。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则以其细腻的风景描绘,展现了日本旅途的风光。喜多川歌麿则以其描绘的“美人画”闻名,他捕捉了女性的优雅和妩媚,成为当时社会审美的代表。 浮世绘的制作过程,是版画技术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精湛的雕版技艺和多色套印技术,使得浮世绘能够大规模复制,从而广泛传播。浮世绘不仅在日本国内风靡,更在19世纪对欧洲印象派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启了“日本主义”的热潮。 本书将对浮世绘进行细致的解读,从其题材的广泛性,到不同画师的风格特点,再到版画制作工艺的独特性。我们将探讨浮世绘如何反映江户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分析浮世绘对西方艺术的影响,以及它在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 现代转型:明治维新后的东西方对话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开启了全方位的现代化进程,艺术领域也迎来了剧烈的变革。西方艺术思潮涌入,油画、雕塑、建筑等新的艺术形式在日本迅速传播。艺术家们在学习西方技法的同时,也试图将本土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洋画”。黑田清辉等艺术家,将西方写实主义与日本的细腻色彩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与此同时,日本传统艺术也并未被淘汰,而是积极寻求与现代接轨。例如,日本画(Nihonga)在保留传统材料和技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构图和色彩观念,形成了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独特风格。 进入20世纪,日本艺术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波普艺术到当代装置艺术,日本艺术家在吸收国际艺术潮流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本土文化和精神的探索。现代建筑、平面设计、动画漫画等领域,更是成为日本向世界输出其独特美学的重要窗口。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日本艺术的现代转型。我们将梳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艺术如何应对西方艺术的冲击,并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将探讨日本画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以及当代日本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探索与贡献。我们也将关注现代设计、动画漫画等新兴艺术形式,它们如何继承和发展了日本的传统审美,并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并非本书的叙事范畴,但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对日本艺术的全面梳理,读者能够从艺术作品的视角,感知到一个更为广阔而深刻的日本。日本艺术,就像千年的河流,既有源头的清澈,也有中流的奔腾,更有入海口的壮阔。它以其独特的东方智慧和精湛的东方技艺,为世界艺术宝库贡献了无数瑰宝。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感受日本艺术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这本书,一股淡淡的,却又极具穿透力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我常常想象,在那些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寂静之地,日本女性的身影是如何在严寒中静默地绽放,如同不畏冰霜的樱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匠心,那种含蓄的写意,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古老故事。我期待着,书中那些精美的插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能传递出一种情绪,一种历史的温度,甚至是一种哲思。想象中,每一幅图画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定能唤醒我内心深处对东方女性独特魅力的感悟。我尤其好奇,那些在日本传统审美中被推崇的“侘寂”之美,以及“物哀”的情感,是否会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想要了解,在那个相对保守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坚韧与柔美,是否都被这幅“图说”所捕捉。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倾听那些来自雪国女性的低语,感受她们生命中最动人的瞬间。

评分

《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这个书名,总让我想起一些关于日本女性特有的气质和韵味。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关于女性的“图说”,它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日本女性的百科全书,但又区别于枯燥的史料堆砌。我期望看到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能够将日本女性的美,她们的服饰、妆容、生活方式,乃至她们眼神中流露出的情感,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日本女性形象。是那些身着华丽和服的贵族女性,还是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普通女性?亦或是那些在文学、艺术领域留下印记的才女?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日本女性身上那种独有的内敛、坚韧,以及在细微之处流露出的优雅。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通往日本女性内心世界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过这扇窗,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那份属于她们的,独特而迷人的力量。

评分

最近我拿到一本名为《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的书,拿到它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期待就在心头涌动。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我联想到日本文学中那些经典的女性形象,以及樱花短暂却绚烂的生命。我预感,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展现日本女性的魅力。我期待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介绍,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日本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又或是默默无闻的女性故事,她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各自的智慧、勇气和情感。或许,它会讲述一些关于日本女性在家庭、社会、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她们作为母亲、妻子、女儿,甚至是艺术家、战士的不同侧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种对日本女性的全新认识,一种超越刻板印象的,更加立体和真实的理解。这本书,似乎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雪国之下,却又如樱花般动人的女性生命。

评分

《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这个书名,总能引发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勾勒出的,不是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一本饱含深情的“女性史记”,用图像和文字,讲述日本女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生命故事。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我们忽视,却又默默支撑起家庭和社会的女性。她们是怎样在男权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又是如何传承着家族的血脉和文化?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她们或许不是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但她们的经历,一定能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侧影。这本书,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我有机会去窥探那些属于日本女性的,不为人知的过去,去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她们的坚韧与温柔,以及她们在漫长岁月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如雪国樱花般,独特而又持久的美丽。

评分

当我看到《雪国之樱:图说日本女性》这本书的名字时,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无数画面:漫天飞雪中,一抹嫣红的樱花悄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与美丽;而在这片土地上,日本女性的身影,也如同这樱花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日本女性内在精神世界的探寻。我好奇,书中是否会以一种更加细腻、更加人文的方式,去展现日本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她们的悲欢离合,她们的坚韧与隐忍,以及她们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审美和生活哲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中,感受到那种“和、敬、清、寂”的日式美学,体会到她们在看似柔弱外表下,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智慧。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女性的读物,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女性力量的深度对话,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