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摄影
定价:35.00元
作者:董河东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9811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俗摄影》编者从摄影教学出发,以自身深厚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积淀,在查阅和汇总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九章,*章对民俗摄影作了概述,为民俗摄影进行了基本类型介绍;第二章介绍了民俗摄影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第三章从摄影造型语言的角度介绍了民俗摄影的特点以及基本拍摄技法等内容;第四章详细地说明了文体类、服饰类、饮食类、节日类等的民俗摄影分类情况与基本知识;第五章、第六章阐释了民俗摄影作品的要素及民俗摄影的价值;第七章、第八章为民俗摄影的拍摄技法与图片编辑等内容,特别强调了摄影师个人对民俗摄影的文字编辑及各类写法介绍;第九章着重介绍了民俗摄影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等。 本书文字朴素易懂,条理清晰,图片丰富,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民俗摄影爱好者学习的参考书。
目录
章 民俗摄影概述 1节 何为民俗摄影 1第二节 民俗摄影的基本类型 5第三节 民俗摄影的主体与表现对象 8第四节 民俗摄影的发展历程 10第二章 民俗摄影器材的选择与使用 15节 传统相机的选择与使用 15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选择与使用 20第三节 镜头的选择与使用 23第四节 附件的选择与使用 26第三章 民俗摄影的拍摄方法 29节 民俗摄影的用光技法 30第二节 民俗摄影的构图技法 38第四章 民俗摄影的拍摄分类 49节 文体类的民俗摄影 49第二节 服饰类的民俗摄影 52第三节 饮食类的民俗摄影 60第四节 节日类的民俗摄影 64第五章 民俗摄影作品的要素 68节 真实性与包容性 68第二节 艺术性与学术性 70第三节 民俗摄影作品的主题倾向 73第六章 民俗摄影的价值 79节 民俗摄影的美学价值 79第二节 民俗摄影的社会价值 81第三节 民俗摄影的历史价值 83第四节 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86第七章 民俗摄影的拍摄技法 88节 民俗摄影的拍摄流程 88第二节 民俗摄影拍摄流程中需把握的要点 91第三节 民俗摄影的图片编辑 97第八章 民俗摄影的文字编辑 101节 游记式写法 101第二节 散文式写法 102第三节 人物式写法 103第四节 故事式写法 105第五节 纪实式写法 106第九章 民俗摄影师的基本素质 108节 专业素养 108第二节 职业精神 112参考文献 115
作者介绍
董河东,山东艺术学院摄影系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摄影教学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自己和指导的学生均多次获得全国的摄影大奖,在我社出版了《数码摄影手册》、《数码摄影教程》等摄影图书。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去深入了解。偶然翻到《民俗摄影》,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村落和消失技艺的大门。书中不仅展示了大量的精美摄影作品,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图片之下,附上了详尽的文字解读,解释了这些民俗活动的背景、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所吸引,作者用镜头记录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手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习俗,这些画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命的张力。例如,有一组关于某个地方传统染布技艺的图片,从采摘植物、熬制染料,到最终染出鲜艳色彩的布匹,每一个步骤都被细致地捕捉下来,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这种“过程化”的记录方式,比单纯展示成品更能展现文化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摄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能够帮助我们留住那些正在消逝的珍贵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像我之前看过的许多摄影书籍那样,一味地强调器材、参数和技术技巧。相反,《民俗摄影》将目光聚焦在了一种更为宏大和深邃的领域——人与生活。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阐释了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去捕捉那些最真实、最朴素的民间生活场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捕捉”的章节,它强调了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去捕捉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露。例如,书中有一张关于一个老人在黄昏时分望着远方的照片,作者并没有对画面进行过多的后期处理,而是通过对光影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不禁去揣测老人内心的思绪。这种“意境”的营造,正是民俗摄影的魅力所在。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构图和景别来突出主题,如何通过色彩来传达情感,这些技巧的运用都紧密地服务于对民俗文化的表达,而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
评分《民俗摄影》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它让我认识到,摄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记录当下,更在于挖掘历史,传递文化。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深入民间,与拍摄对象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的方法,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在拍摄民俗活动时,摄影师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应该尝试融入其中,去理解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书中有一组关于某个古老村落年节祭祀的图片,作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拍摄,不仅记录了祭祀仪式的流程,更捕捉到了村民们虔诚的面容、虔诚的眼神,以及他们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祈愿的场景。这种“群像式”的记录,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文化传承的温度。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民俗摄影的伦理问题,例如在拍摄一些敏感的宗教仪式时,如何做到既不打扰又不失真地记录,这些深入的思考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成熟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民俗摄影作品,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文化的敬畏,更是对人性的洞察。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摄影书,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距离感。我是一个摄影初学者,之前看了一些教技术层面的书,虽然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总感觉缺少灵魂,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死板”的。而《民俗摄影》完全不同,它让我明白了摄影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自己深入乡村、深入民间拍摄的经历,那些文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比如,他描述了为了捕捉到一次难得的民间绝活表演,如何在寒冷的天气里等待数小时,如何与当地的老艺人反复沟通,最终才拍到那些充满力量和传承感的画面。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摄影师的付出和坚持,也让我认识到,好的民俗摄影作品,背后往往有着摄影师对拍摄对象深深的敬意和理解。书中关于“讲故事”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强调,民俗摄影不仅仅是记录事物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传达文化的情感和意义。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我总是忙着拍“what”,而这本书让我思考“why”和“how”。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摄影很感兴趣,但总是停留在拍些风景照或者人像照的层面,感觉缺乏一种更深层次的表达。偶然间看到了《民俗摄影》,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介绍如何运用光影、构图,更重要的是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民间生活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仪式感”的解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在捕捉祭祀、婚嫁、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时,抓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瞬间。例如,有一组关于某个少数民族嫁娶的图片,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华丽的服饰和热闹的场面,而是通过特写镜头捕捉新娘脸上复杂的情绪,或是抓拍到新郎在送亲队伍中略显紧张的眼神。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让我感受到了摄影超越表象的力量。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与拍摄对象建立信任,如何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这些在新闻摄影和商业摄影中可能被忽略的伦理考量,在民俗摄影中显得尤为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层次被提升了,不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传承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