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茶余饭后话北京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李革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7737318
字数:
页码:2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茶余饭后话北京》汇集了2010年一年来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播出的节目精华,分为“人物千秋照”、“琴曲书画皆雅好”、“百业兴旺谁创造”、“往事回眸靠史料”、“街巷形制有奥妙”、“古建辉煌竞争俏”六部分,共88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图文并茂。
对于一个对北京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茶余饭后话北京》这个书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所蕴含的“茶余饭后”的轻松感,与“北京”这座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城市相结合,预示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带我们走进这座古都。我打开书,作者的写作风格出乎我的意料,他并非那种旁征博引,上来就抛出大量史料的学者,而是更像一位坐在你身边的老朋友,用一种非常口语化,但又饱含智慧的语言,跟你聊起北京的方方面面。我注意到他在描述北京的街巷时,总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最鲜活的画面,仿佛你真的能走到那里,闻到那里的味道,听到那里的声音。这种“轻描淡写”的叙事方式,反而让那些历史和文化细节更加深入人心,不至于让人感到疲惫。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递方式,它没有强行灌输,而是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北京的魅力。
评分在书店闲逛时,《茶余饭后话北京》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没有那种过于华丽或刻意的装帧,反而是一种简洁而有力量的设计,仿佛邀请读者走进一个熟悉而又充满故事的空间。我拿起这本书,作者的序言写得非常有感染力,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介绍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以及他希望通过这本书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关于北京的历史事件,更是这座城市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生活韵味。我尤其对他在开篇提到的“老北京的腔调”印象深刻,那种特有的儿化音,那种不急不缓的语速,仿佛已经跃然纸上,让我能够想象出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的神态。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他选取的引子,以及他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北京的深情,我就能预感到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它不会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杯温热的茶,一口一口品味,总能从中感受到一丝丝暖意,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泛着淡淡古韵的宣纸质感,印着水墨晕染的京城剪影,让人一眼就联想到那些在北京的胡同里、老宅子中流传下来的故事。翻开书页,文字仿佛带着一股京腔儿,朴实而又充满人情味。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那些市井小事时的笔触,比如一家子围坐在老式饭桌旁,边吃边聊家常的场景,那种烟火气儿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有了代入感。作者的叙事非常细腻,他会详细地描绘出食物的香气,桌上菜肴的颜色,甚至连家人间一个眼神的交流都捕捉得恰到好处。读来让人感觉就像是自己也坐在那张桌子旁,听着家人的闲谈,感受着那种温馨而又琐碎的幸福。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全书,但仅从扉页和序言中,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以及他试图通过这些“茶余饭后”的话语,串联起这座城市流动的历史与人情。这种接地气的叙事方式,恰恰是许多大部头历史书籍所缺乏的,它更像是北京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让你能切实感受到它的温度。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放松心情,同时又能学到点东西的书籍,偶然间被《茶余饭后话北京》的标题所吸引。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是邻家大爷在你喝茶聊天时,随口跟你讲的那些关于北京的趣闻轶事。我被这种亲切感所打动,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虽然才刚刚翻阅了开篇的几页,但作者的文字功底已经显露无疑。他似乎并不急于罗列枯燥的历史年代和事件,而是选择从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切入,比如街头巷尾的叫卖声,老北京人家里挂着的葫芦,亦或是某个节气时人们的食俗。我特别欣赏他那种旁征博引的能力,在聊到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习俗时,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出一段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者传说,让原本可能平淡无奇的描述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历史和文化,原来可以如此轻松愉悦,没有丝毫的压力。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定能从这本书中挖掘出更多关于北京的宝藏。
评分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看到《茶余饭后话北京》这个书名,内心总会泛起一丝亲切的涟漪。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并非是那种严肃的学术研究,而是更像是一本承载着回忆录,又夹杂着京味儿儿的散文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作者的笔触朴实而又充满感情,他似乎将自己对这座古都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文字之中。我特别留意到他在描写一些老北京的生活习惯时,用了非常生动的词汇,比如“嘎嘣脆”的豆汁,“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铜锅涮肉,还有那些在胡同里回荡的吆喝声。这些细节,勾勒出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声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属于老北京人的生活哲学。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户,让我透过作者的眼睛,重新审视这座我熟悉又似乎不太熟悉的城市。他所描绘的,不单单是宏伟的建筑和厚重的历史,更多的是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醇厚的市井烟火,是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温情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