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信仰与传统(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 (法)约瑟夫.德.迈斯特著 冯克利 杨日

正版新书--信仰与传统(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 (法)约瑟夫.德.迈斯特著 冯克利 杨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约瑟夫.德.迈斯特著 冯克利 杨日鹏译 著
图书标签:
  • 西方保守主义
  • 传统主义
  • 约瑟夫·德·迈斯特
  • 政治哲学
  • 思想史
  • 法国思想
  • 冯克利
  • 杨日
  • 译著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75011
商品编码:2969258987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信仰与传统(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

定价:65.00元

作者:(法)约瑟夫.德.迈斯特著 冯克利 杨日鹏译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100750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

《保守主义的精神:从柏克到艾略特》 罗素·柯克

《法国大革命反思录》 埃德蒙·柏克

《耶鲁的上帝与人》 小威廉·法兰克·巴克利

《我们的敌人:国家》 艾尔伯特·杰伊·诺克

《多余人的回忆》 艾尔伯特·杰伊·诺克

《思想的后果》 理查德· M. 维沃

《自由·平等·博爱》 詹姆斯·斯蒂芬

《信仰与传统:迈斯特文集》 约瑟夫·德·迈斯特

内容提要


目录


译者前言 1

论法国 001

章论革命 001

第二章对法国革命中上帝意图的推测 006

第三章人类遭受的残暴祸害 021

第四章法兰西共和国能够维持长久吗? 027

第五章论法国革命的反宗教性质 035

——兼论基督教

第六章论神对政体的影响 044

第七章法国无能的标志 049

第八章论昔日法国的宪政 057

——兼论国王及其1795年7月的

《告法国同胞书》

第九章如果发生反革命,怎样进行为好? 063

第十章论反革命的所谓危险 065

论宪政生成原理 073

主权之研究 123

卷一论主权的起源 123

卷二主权的性质 147

论教皇 170

卷一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关系 170

卷二论教皇和世俗主权的关系 174

卷三教皇同文明和人民福祉的关系 184

圣彼得堡对话录 189

——论神在人间的统治

对话一 189

对话二 204

对话三 223

对话四 225

对话五 237

对话六 256

对话七 265

对话八 284

对话九 297

对话十 303

对话十一 319

论牺牲 324

章牺牲概说 324

第二章人的牺牲 329

第三章基督教的牺牲说 332

迈斯特年谱 334

研究文献一览 338

迈斯特法文版著作要目 338

迈斯特著作英译本要目 339

迈斯特研究文献选录 340

注释 344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性迷思:理性、启蒙与秩序的失落》 引言 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存在意义、社会组织方式以及宇宙运行法则的探索。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一股以理性为至上、以进步为圭臬的思潮席卷欧洲,并逐渐渗透至世界各地,深刻地重塑了现代社会的面貌。这股思潮,在其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对传统价值的解构,对集体秩序的消解,以及对个体自由的过度张扬,最终导向了现代性带来的诸多困境与迷思。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性思潮的核心理念,审视其对西方文明乃至全球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借由历史的镜鉴,反思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探索一条重塑秩序、回归传统的可能路径。 第一章:理性的王国与传统的崩塌 启蒙运动,作为现代性的发端,高举理性的旗帜,誓言要驱散中世纪的蒙昧与迷信,为人类带来光明与解放。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敢于认识”都彰显了人类理性能力的空前自信。然而,这种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却忽视了理性本身的局限性。它倾向于将复杂的世界简化为可分析的元素,将人类的情感、信仰、习惯、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排除在外,视之为阻碍进步的“糟粕”。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教会的权威、君主的特权、家族的传承、民族的习俗,都构成了对个体自由思考和行动的束缚,必须被一一打破。因此,他们积极倡导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鼓励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一旦失去了传统作为参照系,便容易走向虚无与颠覆。对一切既有权威的质疑,最终可能导致对所有权威的否定,包括那些维系社会稳定与秩序的基石。 当传统被视为落后与压迫的象征而被抛弃时,社会便失去了根基。传统不仅包括具体的制度与习俗,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智慧、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情感的归属感。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身份认同的框架,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一旦传统被瓦解,个体便如同断线的风筝,在茫茫人海中感到迷失与孤立。社会也失去了凝聚力,取而代之的是原子化的个体,彼此之间缺乏深厚的联系,容易滋生怀疑、敌意与冲突。 第二章:自由的幻象与权力的真空 法国大革命,作为启蒙理想付诸实践的里程碑,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席卷法国。然而,革命的狂潮并未带来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反而陷入了血腥的恐怖统治。这揭示了自由与秩序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辩证关系。 绝对的自由,一旦不受约束,便可能沦为无法无天的混乱。在缺乏强有力引导和约束的情况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本能可能会演变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犯,社会秩序因此岌岌可危。追求“平等”的口号,在被极端解读时,也可能导致对个体差异的否定,以及对社会结构的激进改造,其结果往往是创造新的不平等。 当旧的权威被摧毁,而新的、被普遍接受的权威又未能建立时,权力便会出现真空。在这种真空状态下,各种激进思潮、利益集团便趁机而入,争夺话语权和控制权。革命后的法国,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动荡与不确定的时期。断头台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政治权力在不同派别之间摇摆不定,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本书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是对所有约束的摆脱,而是在一定秩序下的选择与发展。这种秩序,离不开对历史、传统、集体智慧的尊重,也离不开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过于强调个体自由,而忽视了集体利益与社会责任,最终只会导致个体自由的丧失,因为在无序的环境中,最强者往往会凭借暴力和巧取豪夺来剥夺最弱者的自由。 第三章:进步的代价与秩序的回归 现代性思潮将“进步”奉为至高无上的目标,认为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前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似乎都印证了这一乐观的论调。然而,我们不得不审视进步的真实代价。 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阶级的贫困与异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人口的高度集中,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隔阂、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传统社区的瓦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核能的发现,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这种力量的增长,如果缺乏相应的道德约束和智慧引导,便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灾难。 更重要的是,对进步的盲目追求,往往伴随着对过去的否定和对未来的过度乐观。它鼓励人们不断向前看,忽视了历史经验的价值,也低估了人类本性中存在的缺陷。这种单向度的进步观,最终可能导致人类在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过程中,不断制造出新的问题,陷入循环往复的困境。 因此,本书主张,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进步的幻象中,而必须重新审视秩序的重要性。秩序并非是保守的枷锁,而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体现在法律、习俗、道德、信仰等多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保障了个体的安全,也提供了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回归秩序,并非是对过去的简单复辟,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理解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价值与原则,并将它们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之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家庭、社区、教会等传统社群的重要性,重新思考教育在传承文化、塑造品德方面的作用,重新审视宗教、道德在维系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价值。 第四章:现代性的困境与超越的可能性 现代性带来的最大困境,或许在于它制造了一种深刻的价值真空。当传统被剥离,当理性成为唯一的尺度,当个体被推向中心,许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焦虑与无意义。消费主义的兴起,试图以物质满足来填补精神的空虚,但这种填补终究是短暂而肤浅的。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虽然信息爆炸,但智慧匮乏。个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却难以找到清晰的价值坐标。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在缺乏外在约束和内在指引的情况下,容易演变成一种无休止的欲望膨胀,导致身心的疲惫与痛苦。 本书并非要鼓吹回到过去,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无法逆转。然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从那些被现代性遮蔽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类的有限性,理解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或理性来解决。 超越现代性的迷思,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理性之外,重新找到信仰、情感、直觉、传统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我们需要重建社区的联系,加强家庭的功能,重拾对集体责任的担当。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但同时也要保持对智慧、美德和超越性价值的敬畏。 结论 现代性,如同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释放了巨大的能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生活在其中,既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它造成的困扰。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反思的视角,引导读者审视现代性思潮的深层逻辑,警惕其潜在的危险,并积极探索一条在坚守传统智慧的基础上,实现真正自由与秩序和谐共存的道路。重塑秩序,并非是保守的倒退,而是为了更稳健地走向未来,为了让个体在自由中找到归属,在进步中不失方向。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刻反思与共同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信仰与传统》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古典而肃穆的气息。封面设计简约却不失格调,暗示着内在思想的深刻与精炼。“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的定位,一下子就勾勒出了它在思想谱系中的重要位置。约瑟夫·德·迈斯特,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总是与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个激进的、深刻反思启蒙理性局限性的思想家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对那些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甚至是逆风而行的人物充满敬意。我深信,任何文明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对过往经验的尊重和对超越个体意志的普遍价值的认同。而“信仰与传统”这两个词,恰恰触及了文明的根本。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作者是如何看待信仰作为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的基石,又是如何理解传统所承载的历史智慧和文化基因。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概念,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避免迷失在浮躁与激进之中。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足以说明其内容的珍贵。

评分

这本书,《信仰与传统》,刚到手就有一种厚重感。光是“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想象到书中隐藏的深刻洞见。约瑟夫·德·迈斯特,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段充满争议又引人深思的历史。我一直觉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声音,是能够超越当下的潮流,直击人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而“信仰”与“传统”,恰恰是人类文明中那些最不易被理解,也最不容易被放弃的元素。我非常好奇,在约瑟夫·德·迈斯特的眼中,信仰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仅仅是一种宗教的虔诚,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宇宙秩序和道德律令的认知?而传统,又该如何在一个推崇革新与进步的时代,被重新认识和解读?它是否是僵化的教条,还是蕴含着前人经验的智慧结晶?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不同于当下主流的视角,一种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深刻体认,以及对那些超越个体选择的、永恒价值的坚守。这本书的译者,冯克利和杨日,也都是译界有声望的人物,这更让我对译文质量充满了信心,期待能够领略原著的风采。

评分

我最近刚收到这本《信仰与传统》,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分量”很足,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的厚度。约瑟夫·德·迈斯特,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与激烈的思想斗争、对理性主义的深刻质疑以及对宗教和君主制的坚定捍卫联系在一起。我一直觉得,在那个启蒙运动的狂潮席卷欧洲的时代,总会有人选择逆流而上,去捍卫那些在喧嚣中被忽视的、但却是文明基石的东西。这本书的书名“信仰与传统”,就如同一个信号,预示着它将探讨那些在现代性冲击下,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信仰的本质,以及传统在塑造个体和群体身份中的作用。在这个日益原子化、个体主义至上的社会,重新去思考信仰和传统的价值,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我预感,这本书不会提供轻松的答案,而是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读者进行一场严肃的自我审视。这本书的译本,译者的名字也很熟悉,这让我对译文的质量有了更高的信心,希望能将原著的精神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评分

这本《信仰与传统》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淡雅的色彩搭配精巧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刻思想。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时有种愉悦的触感,这对于一本精装的译丛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一直对西方思想史,尤其是那些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带有反思和批判性质的思潮很感兴趣,而“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这个系列名,更是直接戳中了我的点。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单从书名和作者“约瑟夫·德·迈斯特”这个名字,我就能联想到他那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其激进的保皇和反启蒙立场而闻名的人物。他的思想,往往是那种能够挑战当下普遍认同的观念,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进步”的真正含义,以及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看到一个与主流叙事截然不同的视角,去理解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人们,是如何在信仰与传统之间寻找立足之地的。这本书的装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谨和考究,这是一种对内容本身的尊重,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信仰与传统》的译著,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的是一种“经典”的力量感。封面上“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几个字,就如同一个标签,直接将这本书与那些塑造了西方思想版图的巨匠们联系了起来。约瑟夫·德·迈斯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他活跃的年代,正是欧洲社会剧烈动荡、旧秩序瓦解、新思想层出不穷的关键时期。我猜想,这本书所探讨的“信仰与传统”,并非是简单地对过去的回溯,而更可能是一种对革命思潮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维系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的根本力量的追寻。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观念快速更迭的时代,重新审视那些看似“过时”的信仰和传统,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锚定,一种抵抗虚无和激进的武器。作者的视角,很可能不是温和的改良,而是那种直击要害、甚至是有些尖锐的批判。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读到一种坚定的立场,一种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深刻认知,以及对那些超越个体意志的永恒价值的强调。这本书的出现,或许是对当下某些过于乐观的进步论的有力驳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