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随机信号分析及应用(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潘建寿 王琳 严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3022435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6章,每章配有适量习题。章介绍学习*过程的知识;第2章在讨论*过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过程;第3章和第4章沿着理论、方法、应用的主线索,分别讨论了乎稳*过程的相关分析、功率谱和*信号统计特性的实验分析(包括参数估计、谱估计、分布函数估计、*过程的模型及*过程的模拟等);第5章讨论了*信号通过系统(包括通过线性系统、带通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第6章介绍了*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相关应用。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并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随机过程基础
1.1 概率论中的几个概念与公式
1.1.1 概率的概念
1.1.2 几个重要的概率公式
1.1.3 事件独立、互斥与统计独立
1.2 随机变量
1.2.1 随机变量的概念
1.2.2 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
1.2.3 条件分布与独立性
1.2.4 几个重要的概率分布
1.2.5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1.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3.1 数学期望
1.3.2 方差
1.3.3 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几个常用性质
1.3.4 相关系数与协方差
1.3.5 统计独立、不相关与正交的概念
1.3.6 矩与数字特征
1.4 特征函数及其与矩的关系
1.4.1 特征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1.4.2 特征函数与矩的关系
1.4.3 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与联合矩
1.4.4 举例
1.5 极限定理
1.5.1 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
1.5.2 大数定律
1.5.3 中心极限定理
1.6 希尔伯特变换
1.6.1 希尔伯特变换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1.6.2 希尔伯特变换的性质
习题
第2章 随机过程
2.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2.2 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
2.2.1 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
2.2.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时间t的确知函数
2.2.3 随机过程的特征函数
2.3 乎稳随机过程
2.3.1 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及数字特征
2.3.2 遍历性过程
2.4 几种常用的随机过程
2.4.1 独立随机过程与白噪声
2.4.2 白噪声过程
2.4.3 正态随机过程
2.4.4 马尔可夫过程
2.4.5 独立增量过程
习题
第3章 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分析与谱分析
3.1 平稳过程的相关函数及其性质
3.1.1 自相关函数、自协方差函数及其性质
3.1.2 互相关函数、互协方差函数及其性质
3.1.3 相关系数和相关时间
3.1.4 时间自相关函数
3.2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
3.2.1 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和定义
3.2.2 功率谱密度的性质
3.2.3 互功率谱密度
3.3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3.3.1 维纳一辛钦定理
3.3.2 关于维纳一辛钦定理的再讨论
3.3.3 互相关函数与互功率谱密度
3.4 平稳随机过程的采样
3.4.1 平稳随机过程的采样定理
3.4.2 采样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习题
第4章 随机信号统计特性的统计实验分析
4.1 引言
……
第5章 随机信号通过系统的分析
第6章 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编排的教材。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质量所折服,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排版也做得十分考究,图表的绘制清晰准确,公式的推导步骤逻辑性极强,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概率密度函数图和频谱分析图,色彩过渡自然,标注一目了然,这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它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只为凑齐课程要求的出版物。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者对学习者体验的深切关怀,让人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心无旁骛的专注力,专注于知识本身。
评分坦白说,我以前对数理统计和随机信号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知道公式”的层面,很少能真正“掌握”其精髓。然而,这本教材中的习题设计,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这些练习题绝不是那种简单的公式代入型题目,它们大多设置了非常贴近实际工程挑战的背景,要求读者必须深入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才能求解。我记得有几道关于功率谱密度的计算题,需要结合傅里叶分析和特征函数进行综合运用,解出来的那一刻,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信号处理的理解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在关键概念的阐述后,总会配有一两个“深度思考”或者“应用拓展”的小节,这些内容往往是课堂上老师一笔带过的,但它们却真正考验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和迁移能力。这些习题和拓展,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初入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学生量身定做的“登云梯”。作者显然非常清楚初学者在面对随机过程理论时的困惑点,他们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定理,而是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开篇的概率论基础回顾部分,虽然简短,但关键概念提炼得非常到位,像是给后续的章节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地基。随后在引入随机过程的定义时,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实例作为引入,比如噪声的建模、通信信道的随机特性描述,这让抽象的数学工具瞬间具象化,不再是空中楼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马尔可夫过程和维纳过程的论述,他们不仅清晰地阐述了数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反复强调了这些过程在现代通信系统(如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分析方法,这让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感都变得异常明确。
评分与其他偏重理论推导的教材相比,这本书在“应用”这一环节的力度把握得非常到位,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与工程的广度。它没有沦为一本纯粹的数学分析手册,而是紧密围绕着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核心需求展开。例如,在讲解最优估计理论时,作者不仅仅停留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推导,而是深入剖析了卡尔曼滤波器的构建逻辑及其在状态观测中的不可替代性,并辅以了大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图。这种深度挖掘特定应用背后的随机信号理论基础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程直觉。我感觉我不再只是一个公式的搬运工,而是开始具备用随机过程的语言去“描述”和“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上的提升,才是阅读一本专业教材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团队似乎对不同读者的学习节奏有着深刻的理解。除了主线的理论阐述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历史背景和最新研究方向的简短介绍,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不至于陷入枯燥的公式海洋。比如,他们在讨论平稳过程的局限性时,简要提到了非平稳过程在现代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前沿,虽然篇幅不长,但为我后续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此外,书中对一些经典随机过程模型的物理意义解释得非常生动,比如布朗运动的随机行走类比,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其随机性本质。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教”我们知识,更像是在“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专业领域,激发了我们探索更深层次理论的强烈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