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磁兼容标准汇编(基础卷)第二版
定价:196.00元
售价:133.3元,便宜62.7元,折扣68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066468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03kg
本卷为电磁兼容标准汇编的基础卷,收入基础类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19项。
GB/T 4365-2003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GB/T 6113.1-1995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附修改单)
GB/T 6113.2-199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GB/Z 6113.3-200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技术报告
GB/T 6113.402-200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4-2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测量设备和设施的不确定度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9175-19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 10436-19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T 12190-2006 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GB/T 14431-1993 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小可用场强
GB/T 15658-1995 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
GB/T 17624.1-1998 电磁兼容 综述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
GB/Z 18039.1-2000 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分类
GB/Z 18039.2-2000 电磁兼容 环境 工业设备电源低频传导骚扰发射水平的评估
6B/T 18039.3-2003 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兼容水平
GB/T 18039.4-2003 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
GB/Z 18039.5-2003 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电磁环境
GB/Z 18039.6-2005 电磁兼容 环境 各种环境中的低频磁场
GB/Z 18509-2001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标准起草导则
从目录结构来看,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对不同测试方法论的梳理深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或复合型的测试场景,比如瞬态干扰的耦合机制,或者高频信号完整性对EMC性能的影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层级结构,比如先区分传导和辐射,再细分到特定的测试标准(如CISPR系列或ISO标准),最后对关键的测试设置(如测试场地、仪器校准要求)有详细的说明。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测试报告解读常常是最大的难点之一,很多不合格项的判定依据非常隐晦。如果这本书能对关键术语和判定依据进行更详尽的脚注或附录解释,尤其是那些容易引起不同测试实验室间解释差异的地方,那对保证我们项目合规性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对细节的深度挖掘,才是区分一本“好书”和一本“优秀参考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汇编类书籍,最看重的还是其时效性和覆盖面的广度。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EMC标准更新的速度也相当快,尤其是随着新能源、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新的干扰源和抗扰度要求层出不穷。因此,这本书如果能涵盖最新的国际或国内主流标准的重要修订版本,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在涉及静电放电(ESD)、辐射抗扰度(RSI)和传导抗扰度(CS)这些核心测试项目时,不仅罗列出测试等级,还能清晰地指出不同产品类别(比如信息技术设备、医疗设备或汽车电子)在这些项目上的具体差异和适用性。我曾经在处理一个涉及到某特定汽车电子部件的EMC认证时,为寻找匹配的测试环境和限值标准耗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个清晰的索引或对比表格,那绝对是物超所值。它应该扮演一个“导航员”的角色,指引工程师快速定位到自己当前项目所需遵循的精确规范集。
评分这本书的第二版意味着它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迭代,这让我对它的可靠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我特别希望看到在新版本中,作者或编者团队在面对标准体系的不断融合和冲突时,所做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说明。例如,在涉及到欧盟CE标志要求、美国FCC规范以及中国CCC认证标准时,这些体系之间如何相互参照、如何选择最严格的标准来保证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通用性,这常常是跨国企业工程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简明的对比矩阵,分析不同区域标准的优先适用顺序和核心差异点,这将极大地简化我的工作流程,避免因遗漏了某个区域的特殊要求而导致产品延期上市。期待它不仅是标准的简单罗列,更是一份经过专家提炼和优化的、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合规路线图。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硬件工程师,我发现很多基础类汇编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往往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却很少深入到“如何做”的实践层面。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讲解完标准要求后,能附带一些针对性的工程实践指导。例如,在抗辐射骚扰(RE)测试部分,除了标准要求的限值曲线,如果能结合一些常见的PCB设计技巧、屏蔽设计(如机箱和电缆屏蔽)的最佳实践,或者在PCB布局上如何有效处理接地和去耦的建议,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几何级上升了。单纯知道“不合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知道如何从设计源头上规避这些问题。我一直认为,优秀的EMC设计是预防性的,而不是事后的补救。如果这本书能将理论标准与工程经验巧妙地融合,成为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参考书,那它将是我的首选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股专业气息,一看就知道是份量十足的工具书。初拿到手时,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个人对这种实体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看重,毕竟在处理技术文档时,随时都能翻到关键页码、做下批注,比电子版方便太多了。内容编排上,我注意到它似乎将一些非常基础且广泛适用的电磁兼容(EMC)理论和通用测试方法放在了核心位置,这对于初入行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晦涩的公式,而是更倾向于将标准条文用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于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单纯知道“怎么做”更有帮助。我期待它能系统地梳理出不同行业标准之间的共通逻辑,帮助我构建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地学习一个个孤立的规范。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字典”,遇到任何模糊不清的术语或测试流程,都能迅速从中找到权威的解释和出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