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越文化散論
定價:55.00元
售價:37.4元,便宜17.6元,摺扣68
作者:高利華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16134207
字數:379000
頁碼:3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為進一步強化越文化基礎理論研究,牢固建立越文化研究方麵的學術陣地,我們以特色立刊,依托浙江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高校創新團隊“中國語言文學與越文化研究”,團結、吸納國內外越文化研究力量,在越地曆史地理、越地文學藝術、越地經濟發展等領域組織專題研討,刊發瞭一大批頗有影響的文章,集中反映瞭越文化研究領域的前沿和熱點,為推動海峽兩岸乃至東亞地區的越文化研究作齣瞭貢獻,在國內外學術界産生瞭一定的影響。
翻開《越文化散論》,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對越地民俗藝術的解讀,那是一種視角獨特、洞察入微的分析。我一直覺得,一個地方的靈魂,往往就藏在它最細微的日常生活中,藏在那些代代相傳的手藝和習俗裏。書中對越地民間歌謠的引述和分析,讓我聽到瞭來自遙遠時空的呼喚,那些質樸而動人的歌詞,講述著越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期盼,以及在艱難歲月中不屈的精神。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歌謠本身的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歌謠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之間的內在聯係。他甚至將一些看似普通的民間剪紙、刺綉圖案,解讀齣其中蘊含的宇宙觀和生命哲學,這種“小中見大”的功夫,著實令人佩服。感覺就像在窺探越地人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純粹的部分,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忽略的角落,卻閃爍著智慧和溫情的光芒。讀完這部分,我對“文化”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融入血液、滲透生活、鎸刻於靈魂的印記。
評分這本《越文化散論》讀下來,感覺像是揣著一份泛黃的地圖,跟著一位博學的老者,緩緩踏入瞭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越地。書中對越地曆史的描摹,不是那種按時間順序堆砌史料的枯燥敘述,而是選取瞭幾個極具代錶性的節點,像一顆顆珍珠,串聯起越人韆年來的遷徙、融閤與發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越人與南方其他族群早期交往的探討印象深刻,那種跨越地域、跨越語言的文化碰撞,在作者筆下顯得格外生動。他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審慎而又充滿好奇的筆觸,去挖掘那些被時間洪流衝刷得模糊的印記。讀的時候,腦海裏不斷浮現齣想象中的場景:古老的越族人如何在山林間穿梭,如何在江河邊生火炊煙,如何在節日裏載歌載舞。作者對這些細節的刻畫,雖然沒有直接的影像證據,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濃厚的曆史氣息,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風穿過竹林的低語。這種“信而不古”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能激起讀者的求知欲,讓人在字裏行間去體悟那份屬於越地的獨特韻味。
評分《越文化散論》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文化”二字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所謂文化,無非是那些宏大敘事、政治變遷、文學藝術的頂峰。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文化更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存在方式”,它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構建一個高高在上的理論體係,而是從一些最樸素的現象切入,比如越地人的飲食習慣、婚喪嫁娶的習俗,甚至是他們對風水的考量。他將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生活細節,上升到文化層麵進行解讀,讓我意識到,一個地方的文化,是由無數個這樣的小小的、看不見的“基因”組成的。這些基因,代代相傳,塑造著這個地域的人們,也構成瞭這個地域的獨特性。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品一杯溫潤的茶,初嘗似乎平淡,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邃與醇厚。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一些事物,開始留意那些被忽略的日常,去感受其中隱藏的文化意義。
評分《越文化散論》這部作品,在我看來,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它對越地文化符號的係統梳理和解讀。作者並沒有將自己局限於某個固定的學術領域,而是跨越瞭曆史、地理、民俗、宗教學等多個學科的界限,構建瞭一個相對完整且富有邏輯的越文化圖景。他通過對一係列關鍵文化符號的分析,比如獨特的建築風格、祭祀儀式、節日慶典,甚至是某些地方性的神話傳說,來揭示越地文化的獨特性與發展軌跡。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讀這些符號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細緻,他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層層剝繭,去探尋這些符號背後所承載的意義和演變過程。有時候,他會引用一些古代文獻中的零散記載,再結閤當代的田野調查成果,將那些遙遠而模糊的文化印記,一點點地勾勒齣來。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能夠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理解越地文化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中形成、演變,並最終塑造齣其獨特的麵貌。它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需要一種全局觀和曆史觀,需要將散落在各處的信息,有機地串聯起來。
評分初讀《越文化散論》,最直觀的感受便是作者對於越地人精神世界的細膩描摹。他筆下的越人,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曆史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鮮活個體。書中對越地人性格特質的探討,尤其讓我産生共鳴。作者認為,越人身上兼具瞭江南水鄉的溫婉與山越的剛毅,這種獨特的性格融閤,在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甚至藝術錶達上都有所體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越地哲學思想的解讀,他嘗試從一些古老的諺語、民間故事中,發掘齣越人對人生、對自然的獨特理解。那種順應自然、知足常樂的智慧,與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來讓人感到一種難得的寜靜。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褒揚或貶低,而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去展現越地人民在曆史變遷中所錶現齣的堅韌、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種對人性深處探尋的筆觸,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地方的文化,更是在講述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