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动画类 动画运动规律
定价: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申福宏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5099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动画类:动画运动规律》中涉及的动画原理,可以应用到二维动画、三维电脑动画、偶动画、游戏和影视动画等动画的所有类型,理解并掌握了原理,在创作中才会有好的作品,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画面效果。在理解原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和理解大自然,分析并记录下每次的观察感受,另外分析现有的动画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逐格的观看、品味甚至临摹,来实践观察的结果,学习动画效果在画面中是如何实现运动的。
章 动画基本知识
1.1 动画片的基本原理
1.2 动画片的基本特征
1.3 动画片的制作流程
1.4 动画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
第二章 特定动画的运动规律
2.1 弹规律
2.2 惯规律
2.3 曲线运动规律
2.4 预备动作运动规律
2.5 缓冲动作运动规律
2.6 追随动作运动规律
2.7 夸张动作运动规律
2.8 因果关系运动规律
第三章 动画角色的运动规律
3.1 角色行走的基本运动规律
3.2 角色奔跑的基本运动规律
3.3 角色跳跃的基本规律
3.4 角色的口型与表情运动规律
第四章 动物的运动规律
4.1 兽类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4.2 禽类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4.3 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4.4 鱼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第五章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5.1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风
5.2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火
5.3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水
5.4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雨
5.5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雪
5.6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雷电
5.7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烟
第六章 教学实训
主要参考文献
我曾经一直觉得“物理定律”在动画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动画运动规律》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它用非常具体和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重力”、“动量”、“摩擦力”等概念如何在动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碰撞检测”和“受力分析”在虚拟世界中的模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动画看起来“飘”,有些则“扎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弹跳”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公式,而是通过分析不同材质(如球、弹簧、橡皮泥)在受力后的形变和反弹,来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的差异。它还提到了“能量守恒”在动画中的应用,让我意识到,一个合理的动画运动,往往是在遵循一定的物理逻辑下产生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像是给未来科学家们准备的教材,充满了逻辑性和科学性。它让我觉得,动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门结合了科学的工程,而这本书,就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节奏感”的拆解。我一直以为节奏感就是简单地加快或放慢动画的播放速度,但《动画运动规律》却从更细微的层面去分析。它提到了“关键帧”之间的“延时”和“滞后”如何影响观众的感知,以及“二次动作”在营造真实感和趣味性上的作用。我记得其中一个例子,是分析一个角色捡起掉在地上的苹果的过程。书里详细描述了当角色伸出手、手指触碰到苹果、苹果开始移动、以及角色收回手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部又包含多少细微的动作和停顿,这些停顿的长短如何影响整个过程的流畅度和情感表达。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细节需要考量。这本书的语言相对比较口语化,像是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讲解,很容易理解。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实践指南,有很多可以立刻拿来练习的案例和思考方向。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会显得有些“嚼不烂”,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动画师,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帮助他们提升作品的精致度和感染力。
评分拿到这本《动画运动规律》时,我原本以为会看到许多具体的技法讲解,比如如何在二维动画中模拟三层透视,或是如何精确计算角色关节的运动轨迹。但翻开目录,却发现它更像是从哲学层面去探讨“动”的本质,让我有些意外。书中花了大篇幅去分析“惯性”、“爆发力”这些物理学概念在动画中的应用,并试图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去解释动物和人体运动的内在逻辑。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生命感”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个虚拟的角色“活”起来。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我一直觉得动画的魅力在于传递情感和生命力,但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教我画一个完美的跳跃,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跳跃看起来虚假,有些则充满力量。它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像是在进行一场学术研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绘画基础,但希望提升动画表现力,或者对动画的内在原理感到好奇的读者。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启迪者。
评分我最欣赏《动画运动规律》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观察力”的强调。作者反复提及,优秀的动画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动态细节。书里列举了很多需要仔细观察的场景,比如水滴落下时的水花溅射、风吹过树叶的摇曳、甚至是人们走路时身体重心的细微变化。书中并没有直接提供这些动作的范例,而是通过分析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鼓励读者主动去观察和模仿。我读到关于“形变”的部分,作者用一些抽象的图形和简单的线条,生动地解释了物体在受力或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以及这种形变如何影响其后续的运动轨迹。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画不好动态,是因为对物体本身受力变形的规律认识不足。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朴实,就像一位老艺术家在分享他的经验,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珠玑。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规律”并非固定不变的公式,而是基于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角色表演”方面,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我之前一直认为角色表演主要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但《动画运动规律》却将“情感内在化”的概念引入。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角色的“姿态”和“呼吸”来传递情绪,而不是仅仅依靠夸张的面部表情。例如,一个疲惫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低着头,他的肩膀也会不自觉地向下沉,呼吸也变得绵长而无力。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情绪(如愤怒、悲伤、喜悦)下,身体各个部位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协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感表达。它甚至触及到了“潜意识”在角色表演中的作用,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当学术,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于“如何让虚拟生命拥有灵魂”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像是一种艺术的传承,鼓励我们去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