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王安石大傳(從一介書生到國之柱石)
:29.80元
售價:20.3元,便宜9.5元,摺扣68
作者:張麗著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8010372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毛、溫傢寶*推崇的改革傢,列寜點名稱贊的**中國政治傢
深度揭開北宋官場權力鬥爭的博弈秘密,解析王安石變法成敗的深層原因
生動講述王安石從書生到國輔的傳奇經曆,*激勵人心的勵誌故事
宣傳語
比張居正更有謀略,比曾國藩更有魄力
少有大誌,執著一生,永不言敗
賣點1
毛、溫傢寶*推崇的改革傢,列寜點名稱贊的**中國政治傢
賣點2
深度揭開北宋官場權力鬥爭的博弈秘密,解析王安石變法成敗的深層原因
賣點3
生動講述王安石從書生到國輔的傳奇經曆,*激勵人心的勵誌故事
他從小就立下瞭報國濟民的大誌,他的為官之道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是對中國曆史影響深遠的“熙寜變法”的主要策劃者;革命導師列寜稱他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傢”,毛則說,他可貴之處在於提齣瞭“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他就是改變瞭北宋、以至中國曆史的韆古一相王安石。
王安石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年輕時參加科舉與進士擦肩而過。為瞭積纍從政經驗,他多次謝絕朝廷徵召,長年在揚州、鄞縣(今浙江寜波)、舒州(今安徽潛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年輕的宋神宗繼位後重用王安石,在熙寜年間的八年內,在神宗大力支持下,圍繞富國強兵這一目標,變法立製,開始瞭在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其卓爾不群的獨特個性和義無反顧的改革勇氣,卻在中國曆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變法的成敗得失,也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曆史財富。
推薦序 中國曆史上受爭議的人
章 天纔少年
第二章 進士及第
第三章 小試牛刀
第四章 舒州通判
第五章 不開心的京官
第六章 短暫的外任
第七章 萬 言 書
第八章 新帝登基
第九章 誰可托付大任
第十章 韆古君臣際會
第十一章 躊躇滿誌
第十二章 青苗之爭
第十三章 乘勝追擊
第十四章 強兵之法
第十五章 君臣失和
第十六章 天災人禍
第十七章 迴光返照
第十八章 息影山林
第十九章 蘇軾風波
第二十章 晚年生涯
第二十一章 變法在繼續
第二十二章 黯然辭世
第二十三章 身後之事
張麗,女,1978年生,畢業於遼寜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就職於遼寜省葫蘆島市某單位。其兄為作傢張宏傑,《王安石大傳》是在其兄指導下,曆時六年的研究成果,得到瞭國內多專傢學者的肯定及廣大讀者的好評。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極其高明,張弛有度,絕不拖遝,卻又在關鍵之處給予瞭足夠的筆墨渲染。我發現自己完全被吸入到那個時代的生活細節之中,仿佛置身於汴京的街頭巷尾,耳邊充斥著朝堂上的爭辯聲。作者在處理重大曆史事件時,展現齣驚人的信息整閤能力,旁徵博引,卻又條理清晰,絕不讓人感到信息過載。特彆是對某一階段改革的詳細梳理,邏輯鏈條環環相扣,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體驗完美融閤的寫作手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政治史讀起來充滿瞭張力與懸念,簡直就像在看一部精心編排的曆史正劇,讓人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又捨不得太快翻過那些精彩的篇章。
評分初讀此書,便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所震撼。作者似乎是一位與曆史人物有著深刻共鳴的敘述者,筆觸細膩得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的空氣。書中對社會背景的描摹極為到位,讓我們得以一窺北宋中葉錯綜復雜的政治生態與士大夫階層的生存睏境。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掙紮的復雜心緒,被刻畫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生平事跡,更像是一部關於“人”如何在曆史洪流中做齣抉擇的深度剖析。讀到某些關鍵性的轉摺點時,我不禁要放下書捲,長長地嘆息,那種曆史的必然與個體的無力感交織在一起,讓人迴味良久。這本書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高高在上的完美聖人形象,而是呈現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偉大靈魂。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簡直是一場盛宴。不同於某些嚴肅曆史著作的刻闆說教,這裏的文字是流動的,是有溫度的,甚至是帶著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韻律。當描寫到辭官歸隱、竹林對飲的場景時,筆鋒一轉,又變得如同刀鋒般銳利,直指權力鬥爭的核心。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轉述或引用古人言論時的處理方式,那種剋製而又充滿力量的語言,讓人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它不僅僅是嚮我們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這種文學性的提升,讓嚴肅的曆史題材具備瞭極強的可讀性和審美價值。
評分讀罷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曆史細節的“敬畏之心”。這絕不是那種為瞭拔高人物而進行的粉飾,而是基於紮實考據後,對曆史真實性的不懈追求。那些關於製度沿革、財政運作乃至宋代文人交往的小考據,都被巧妙地編織進主綫敘事中,既豐富瞭內容,又提升瞭學術的嚴謹性。它成功地將一位政治傢復雜的改革曆程,從抽象的條文變成瞭鮮活的行動軌跡。每一次的試錯、每一次的堅持,都有明確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支撐作為後盾,使得人物形象立體豐滿,不再是教科書上刻闆的符號。這種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呈現,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那段曆史認知的天花闆。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更多地來自於它對“擔當”二字的深刻詮釋。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麵對保守勢力的強大阻力,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並付諸實踐,需要的勇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書中對每一次重大決議背後的思想鬥爭和人際博弈描繪得入木三分,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柱石”是如何在韆鈞重擔之下,被一步步錘煉齣來的。它教會我的,也許不是具體的政治策略,而是一種麵對睏境時不屈不撓、矢誌不渝的精神內核。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當代社會中我們對待責任和使命的態度,讀完後,心中湧動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責任感,值得所有心懷抱負者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