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安石大传(从一介书生到国之柱石)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张丽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8010372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毛、温家宝*推崇的改革家,列宁点名称赞的**中国政治家
深度揭开北宋官场权力斗争的博弈秘密,解析王安石变法成败的深层原因
生动讲述王安石从书生到国辅的传奇经历,*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
宣传语
比张居正更有谋略,比曾国藩更有魄力
少有大志,执着一生,永不言败
卖点1
毛、温家宝*推崇的改革家,列宁点名称赞的**中国政治家
卖点2
深度揭开北宋官场权力斗争的博弈秘密,解析王安石变法成败的深层原因
卖点3
生动讲述王安石从书生到国辅的传奇经历,*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
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济民的大志,他的为官之道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的主要策划者;革命导师列宁称他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毛则说,他可贵之处在于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他就是改变了北宋、以至中国历史的千古一相王安石。
王安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年轻时参加科举与进士擦肩而过。为了积累从政经验,他多次谢绝朝廷征召,长年在扬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舒州(今安徽潜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年轻的宋神宗继位后重用王安石,在熙宁年间的八年内,在神宗大力支持下,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变法立制,开始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和义无反顾的改革勇气,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变法的成败得失,也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
推荐序 中国历史上受争议的人
章 天才少年
第二章 进士及第
第三章 小试牛刀
第四章 舒州通判
第五章 不开心的京官
第六章 短暂的外任
第七章 万 言 书
第八章 新帝登基
第九章 谁可托付大任
第十章 千古君臣际会
第十一章 踌躇满志
第十二章 青苗之争
第十三章 乘胜追击
第十四章 强兵之法
第十五章 君臣失和
第十六章 天灾人祸
第十七章 回光返照
第十八章 息影山林
第十九章 苏轼风波
第二十章 晚年生涯
第二十一章 变法在继续
第二十二章 黯然辞世
第二十三章 身后之事
张丽,女,1978年生,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单位。其兄为作家张宏杰,《王安石大传》是在其兄指导下,历时六年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及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更多地来自于它对“担当”二字的深刻诠释。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面对保守势力的强大阻力,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践,需要的勇气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书中对每一次重大决议背后的思想斗争和人际博弈描绘得入木三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柱石”是如何在千钧重担之下,被一步步锤炼出来的。它教会我的,也许不是具体的政治策略,而是一种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内核。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中我们对待责任和使命的态度,读完后,心中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责任感,值得所有心怀抱负者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高明,张弛有度,绝不拖沓,却又在关键之处给予了足够的笔墨渲染。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之中,仿佛置身于汴京的街头巷尾,耳边充斥着朝堂上的争辩声。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展现出惊人的信息整合能力,旁征博引,却又条理清晰,绝不让人感到信息过载。特别是对某一阶段改革的详细梳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完美融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政治史读起来充满了张力与悬念,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正剧,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太快翻过那些精彩的篇章。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简直是一场盛宴。不同于某些严肃历史著作的刻板说教,这里的文字是流动的,是有温度的,甚至是带着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韵律。当描写到辞官归隐、竹林对饮的场景时,笔锋一转,又变得如同刀锋般锐利,直指权力斗争的核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转述或引用古人言论时的处理方式,那种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它不仅仅是向我们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文学性的提升,让严肃的历史题材具备了极强的可读性和审美价值。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作者似乎是一位与历史人物有着深刻共鸣的叙述者,笔触细腻得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空气。书中对社会背景的描摹极为到位,让我们得以一窥北宋中叶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与士大夫阶层的生存困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的复杂心绪,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生平事迹,更像是一部关于“人”如何在历史洪流中做出抉择的深度剖析。读到某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时,我不禁要放下书卷,长长地叹息,那种历史的必然与个体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良久。这本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高高在上的完美圣人形象,而是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伟大灵魂。
评分读罢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敬畏之心”。这绝不是那种为了拔高人物而进行的粉饰,而是基于扎实考据后,对历史真实性的不懈追求。那些关于制度沿革、财政运作乃至宋代文人交往的小考据,都被巧妙地编织进主线叙事中,既丰富了内容,又提升了学术的严谨性。它成功地将一位政治家复杂的改革历程,从抽象的条文变成了鲜活的行动轨迹。每一次的试错、每一次的坚持,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支撑作为后盾,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不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符号。这种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段历史认知的天花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