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陈良瑾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4580399
字数:4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五章,主要介绍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贫困救助,灾害救助,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与儿童福利,职业福利,社区服务等内容。
内容提要
全书对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从历史沿革到现状描述;从理论解析到实践经验;从概念界定到内容详说:从制度安排到政策举措;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成就认定、特点概括、问题揭示到未来走向等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表述,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在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体系建构方面作了重点说明。以使读者对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并力求体现其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目录
作者介绍
陈良瑾,男,1935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早年攻读中文及哲学,中年转向研究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曾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政部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充满好奇,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这本书时,立刻被它吸引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支持项目,这部分内容详细地阐述了国家和社会如何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课后辅导以及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来弥补贫困家庭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书中举例的几个真实案例,让我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实际效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偏远山区的女孩,因为家庭贫困几乎要放弃学业,但通过一项由当地政府和一家慈善机构联合资助的“希望工程”,她不仅得以继续学业,还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种由政策扶持与社会力量结合的模式,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思考了在推广和完善这类项目时,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此外,书中对老年人照料服务的探讨也让我深思,特别是关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模式对比,以及如何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情感支持。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并没有过于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大量的生活化场景和感人的故事,触动读者的内心,让我对社会救助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章节,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残疾人权益的呼吁上,而是深入分析了当前社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比如企业招聘的障碍、岗位设置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对残疾人能力的认知偏差。书中详细介绍了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岗位补贴、技能培训以及提供辅助性就业机会等多种途径,来鼓励企业接纳残疾员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我特别关注到书中提到的一些创新性就业模式,例如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居家办公解决方案,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他们搭建灵活的就业渠道。这些内容让我看到,社会福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要赋能弱势群体,让他们能够独立、有尊严地融入社会。书中对辅助性就业机构的运作模式也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包括如何进行职业评估、技能训练和岗位匹配,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支持体系。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如何让残疾人真正实现“能就业、就好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虽然书中也坦诚地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例如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或者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但这恰恰说明了作者的客观和严谨。
评分我一直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中关于社会救助在保障这些群体基本权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详细介绍了国家如何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以及住房救助制度等,为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对“精准救助”理念的阐述,它强调要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救助。书中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救助对象数据库,实现救助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救助在应对家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援助、庇护所和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帮助和保护。我读到书中关于为流浪儿童提供临时救助和安置的案例,让我感受到了社会温情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社会救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值得信赖和更有温度的社会。
评分书中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国际比较部分,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之一。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国福利制度的差异,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福利模式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经济考量。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北欧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大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它们在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瑞典等北欧国家如何通过高税收来实现全民福利,以及其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成效。同时,它也探讨了这种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财政压力和效率问题。我对书中关于英国和美国福利制度的讨论也印象深刻,它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兼顾效率与公平。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新兴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时遇到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创新。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社会救助和福利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这本书让我对全球社会保障体系有了更宏观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人来说,这本书关于灾害救助和社会心理援助的部分,无疑是一剂抚慰人心的良药。书中不仅回顾了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以及国家和社会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采取的救助措施,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物质援助、临时安置以及长期的心理疏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危机干预”的章节记忆犹新,它讲述了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如何在灾难现场迅速建立信任,安抚情绪,并为幸存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书中还探讨了如何构建社区层面的心理援助网络,让受灾群众在灾难恢复过程中能够获得持续的关怀和支持。我读到一个例子,在一次地震后,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心理援助团队,通过设立“倾听角”和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许多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受灾者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极端困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是如何汇聚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制度的介绍,更是关于人心的关怀和重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