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路与系统
定价:29.80元
作者:唐志宏,韩振振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635157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具有多年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编写,密切结合实际,概念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便于教学和学习。
本书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产生和定时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数字系统设计举例等,各章附有习题和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及自动化类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的自学读物。
目录
章 引言
1.1 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
1.2 数字逻辑和逻辑代数
1.3 数字集成电路和器件
第2章 数字逻辑基础
2.1 数制与代码
2.2 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门
2.3 逻辑函数及逻辑代数公式
2.4 逻辑函数标准表达式
2.5 逻辑函数化简
2.6 逻辑函数的门电路实现
习题
第3章 集成逻辑门
3.1 概述
3.2 CMOS逻辑门
3.3 TTL逻辑门
3.4 ECL逻辑门
习题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
4.2 加法器
4.3 算术逻辑单元
4.4 编码器
4.5 译码器
4.6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4.7 数值比较器
4.8 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
4.9 VHDL语言
4.10 组合逻辑电路VHDL设计举例
习题
第5章 触发器
5.1 基本RS触发器
5.2 时钟触发器
5.3 边沿触发器
5.4 主从触发器
5.5 触发器的动态特性
5.6 触发器的激励表及相互转换
5.7 集成触发器
习题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概述
6.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6.3 计数器
6.4 寄存器
6.5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6.6 时序逻辑电路VHDL设计举例
习题
第7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8章 脉冲波形产生和定时电路
第9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
0章 数字系统设计举例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典型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国标逻辑符号及说明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耐心和清晰度。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时序逻辑电路时的处理方式。要知道,触发器和寄存器的状态转换可是数字电路学习中的一大难关,但这本书里通过大量的时序图和状态图,将这些动态过程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小片段。读起来感觉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你身边,耐心地为你剖析每一个时钟沿带来的影响。书中对于下降沿触发和上升沿触发的区别分析得尤为透彻,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异步电路可能遇到的毛刺问题和同步设计的必要性,这些都是在其他一些入门书籍中常常被一带而过的关键点。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我对数字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记住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设计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始终关注着工程实现的视角。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逻辑代数定理,而是开始用“门级”的思维去理解软件编程中的位操作,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共通点。书中对时序逻辑电路的故障分析部分尤为精彩,它教会我如何去“看穿”电路的动态行为,识别潜在的时序违规。这种能力对于调试复杂的同步系统至关重要。虽然内容量较大,但每一章的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让人感觉知识是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而不是被强行灌输的。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电子元件转化为构建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和启蒙教材。
评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更进一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逻辑门和译码器层面,而是迅速将我们带入了更复杂的领域,比如有限状态机的优化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应用。书中对不同设计方法论的比较分析非常客观和中肯,比如如何权衡面积、速度和功耗这“数字设计三要素”。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设计流程时所采用的模块化思维,这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对于现在动辄上百万门的FPGA设计来说,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书中的习题设置也十分巧妙,既有基础的巩固,也有开放性的设计挑战,常常需要读者跳出书本的框架,进行灵活的创新性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几何图形,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性和深度。我最近刚开始接触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每一个电路图都标注得非常详尽,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对逻辑门和布尔代数那一块的讲解,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记得在讲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每一步骤都指导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自己动手去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而且,书中的例子大多来源于实际应用场景,而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教科书式”的理论堆砌,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着对这个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绝不枯燥。作者在保持学术准确性的同时,穿插了一些对数字电子发展历程的简短回顾,这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比如,在讨论半导体存储器时,它不仅详细描述了SRAM和DRAM的工作原理,还简略提及了早期的磁芯存储器,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学习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点的连接,而是形成了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此外,书中对不同逻辑系列的特性对比分析,比如TTL和CMOS的驱动能力、噪声容限等参数,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表格和图示,这些细节对于未来进行硬件选型和系统集成至关重要。整本书散发出一种对工程实践的尊重,所有的理论最终都回归到如何构建一个可靠的电子系统这一核心目标上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