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实验实训规划教材(电力技术类)电子技术实验
:15.00元
售价:11.0元,便宜4.0元,折扣73
作者:羿宗琪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8381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本教材实验内容丰富,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书的内容编排上,将验证、设计、综合性实验**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同时,将传统的原理性、验证性实验与以MAx plusⅡ为代表的EDA设计性实验紧密结合,将实物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地结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能力,并顺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实验实训规划教材(电力技术类)。
全书分为4篇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理论、电子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主要性能参数、常用电子仪器及使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MAX plusⅡ软件的使用、数字EDA实验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将验证、设计、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同时,将传统的原理性、验证性实验与以MAX plusⅡ为代表的EDA设计性实验紧密结合,将实物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能力,并顺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自学者和电子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篇 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
章 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理论
1.1 电子技术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2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3 测量数据的处理
第2章 电子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主要性能参数
2.1 电阻器
2.2 电容器
2.3 电感器
2.4 半导体器件
2.5 常用的集成电路
第3章 常用电子仪器及使用
3.1 示波器
3.2 信号发生器
3.3 交流毫伏表
3.4 直流稳压电源
3.5 万用表
第2篇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4.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4.2 单管低频放大器
4.3 负反馈放大器
4.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4.5 集成功率放大器
4.6 集成运放组成的RC桥式振荡器
4.7 石英晶体振荡器
4.8 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4.9 集成稳压电源的测试与调整
第5章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5.1 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5.2 组合逻辑电路
5.3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5.4 触发器
5.5 计数器
5.6 移位寄存器
5.7 D/A和A/D转换器
第3篇 数字电子技术EDA实验
第6章 MAX plusⅡ软件使用
6.1 启动MAX plusⅡ
6.2 建立设计项目与图形输入
6.3 项目编译
6.4 仿真
6.5 引脚分配
6.6 下载
6.7 硬件连线
6.8 文本设计输入
6.9 可调参数元件lpm的使用
第7章 MAX plusⅡ实验
7.1 译码器
7.2 组合电路
7.3 触发器
7.4 扫描显示电路
7.5 计数器及时序电路
7.6 二位十进制数字频率计
7.7 数字钟(综合实验)
第4篇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第8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8.1 数字电子钟设计
8.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8.3 设计题目选编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深蓝色的主色调配以明黄色的点缀,既凸显了专业性,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分量,厚实的纸张和精良的装订工艺,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可以长期使用的工具书。里面的插图和电路图的印刷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电路结构,通过细致的图文对照也能迅速理解其原理。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章节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知识点旁边设置了专门的“知识点提炼”栏目,用小图标进行了区分,这个小设计非常实用,大大提高了查找和回顾重点信息的效率。总而言之,从实体书的质感上来说,这本教材无疑是行业内的上乘之作,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让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实验指导的细致程度,简直达到了“手把手教学”的级别。不同于很多教材只给出一个原理图和几个参数就让学生自生自灭,这里的实验指导部分,对每一步操作的描述都异常详尽。例如,在进行“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时,它不仅提供了推荐的测试仪器型号,还详细说明了示波器探头的正确连接方式和档位设置,甚至连测试波形上常见的“毛刺”如何通过调整探头补偿来消除都做了图文说明。这种对实际操作细节的关注,极大地减少了初学者在实验室中因为操作失误而浪费的时间。对于那些刚刚接触电子实验的同学来说,这种详尽的“避坑指南”比任何高深的理论都来得实在和宝贵,它真正体现了“实验实训”的价值所在。
评分教材在知识更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经典理论上固步自封。我特别注意到,在涉及现代电子系统架构的部分,作者引入了关于低功耗设计(LPM)和基本嵌入式接口(如I2C/SPI的原理概述)的章节。虽然这些内容可能不是该系列教材的主力,但它们作为“前沿视野”的补充,为读者打开了从基础电路到现代数字系统的桥梁。尤其是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时,书中对比了传统的晶体管电路和基于现代集成芯片的方案在性能上的巨大差异,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技术迭代的重要性。这种前瞻性的内容布局,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应试教材,更像是一张指引未来学习方向的路线图。
评分深入研读完教材的前几章,我发现它的理论深度把握得非常精准,既没有陷入那种脱离实际的纯理论堆砌,也没有为了追求“实用”而牺牲基础原理的阐述。作者在讲解基本电子元件(比如半导体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不仅给出了严格的数学模型推导,还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历史上发现这些元件的背景故事,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电子学领域的好奇心。举个例子,在介绍晶体管开关特性时,书中不仅详细分析了饱和区和截止区,还特别用了一个对比表格展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能耗差异,这对于后续进行电路优化设计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这种兼顾严谨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工科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样做”。
评分从整体的教学逻辑来看,这套教材的编排展现出极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它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平滑,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特性分析,再到实际的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每一章节的末尾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思考题”和“拓展项目”,这些题目大多是开放性的,鼓励读者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的小问题,而非简单地套用公式。例如,它要求读者自己设计一个基于光敏电阻的亮度报警器,并计算所需电阻的分压比,这种“学以致用”的训练模式,远比纯粹的死记硬背有效得多。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在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我们电子工程师所必需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工程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