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TE优化达人修炼之道 电子与通信 书籍

VoLTE优化达人修炼之道 电子与通信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VoLTE
  • 优化
  • 通信
  • 电子工程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网络优化
  • 4G
  • VoLTE技术
  • 通信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8711
商品编码:29727086237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VoLTE优化达人修炼之道 电子与通信 书籍
作者:孔建坤 王玉玲 王治国 沈志永
定价:69.8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111568711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一线VoLTE网络优化维护人员的需求,帮助读者了解VoLTE的基本原理和业务流程,从基础原理到进阶提升,从专题优化到应用案例,涵盖了VoLTE商用过程中常用的*个场景,一站式指导VoLTE商用优化和维护。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三式。第壹篇(修炼内功,打好基础)包括五式,分别为大话4G语音解决方案、跨越裂谷的主流选择、VoLTE内功功法总纲、通话不中断法宝eSRVCC、揭开IMS的神秘面纱;第二篇(硬件升级,装备进阶)包括四式,分别为玩转VoLTE信令流程、关键参数打通VoLTE脉络、大道至简优化关键指标、研究发力全面一步;第三篇(软硬兼施,面向实战)包括四式,分别为资源重利用助推网络升华、高速公路、高铁体验的者、大话务保障的新一代神器、不再一个套路打遍天下。
本书旨在打造面向VoLTE商用初期、贴近实战、简单好用的景VoLTE优化指导,一站式、傻瓜式解决读者的所有问题,让VoLTE优化和维护初学者快速入门。

  目录
前言
招一芯两用——双模双待语音方案SVLTE
1.2第二招峰回路转——CS域回落解决方案CSFB
1.3第三招脱胎换骨——打通全IP端到端方案VoLTE
第二式跨越裂谷的主流选择
招剑已出鞘——高清语音笑傲江湖
2.1.1背景简述
2.1.2VoLTE的技术优势
2.1.3VoLTE的发展优势
2.2第二招谁与争锋——开启移动宽带语音演进之路
2.2.1VoWiFi的定义与特点
2.2.2VoWiFi的发展趋势
2.2.34.5G简介
2.2.45G的定义与特点
2.2.55G关键技术
第三式VoLTE内功功法总纲
招疏通经络——了解VoLTE网络架构
3.1.1组网架构介绍——层次分明,各司其职
3.1.2逻辑接口与协议介绍——标准对齐,通信无误
3.1.3VoLTE网元和设备介绍——从逻辑到硬件
3.2第二招分道扬镳——VoLTE承载及QoS管理
3.3第三招聚音成束——AMR编解码基础
3.3.1AMR基础介绍——从窄带到宽带
3.3.2AMR帧关键信元介绍——从基础到进阶
3.4第四招有法可依——语音质量评价体系
3.4.1语音质量评价(MOS)——五级打分,主观变客观
3.4.2POLQA算法简介——专为高清语音打造
3.5第五招五大绝技——VoLTE关键技术
3.5.1半静态调度——化繁为简,无为而治
3.5.2头压缩RoHC——压缩开销,传输
3.5.3TTI Bundling——多TTI捆绑,容量换质量
3.5.4RLC分片——大包拆小,便于传输
3.5.5DRX——周期休眠,提高终端续航
3.6第六招非你莫属——VoLTE部署要求及建议
3.6.1打牢根基——覆盖要求
3.6.2外练筋骨——网络改造建议
3.6.3内修心法——无线相关功能特性部署建议
第四式通话不中断法宝eSRVCC
招唯有繁华落尽——摸清网络架构
4.2第二招脉络清晰可见——熟悉切换流程
第五式揭开IMS的神秘面纱
招千呼万唤始出来——初识IMS架构
5.2第二招犹抱琵琶半遮面——认识SIP
5.3第三招一招鲜吃遍天——SIP呼叫流程详析
第二篇硬件升级,装备进阶
第六式玩转VoLTE信令流程
招初涉世事——从注册谈起
6.2第二招自始至终——主被叫流程
6.3第三招章——呼叫释放
第七式关键参数打通VoLTE脉络
招夯实根基——基础参数定标
7.1.1RLC参数配置建议
7.1.2逻辑信道配置建议
7.1.3PDCP参数配置建议
7.2第二招内外兼修——eSRVCC通话不中断
7.2.1邻区配置建议
7.2.2参数配置建议
7.3第三招特性助力——VoLTE基础特性
7.3.1ROHC特性
7.3.2TTI Bundling特性
7.3.3半静态调度特性
7.3.4DRX省电特性
7.4第四招融会贯通——VoLTE演进功能
7.4.1AMRC
7.4.2FLASH-eSRVCC 提升边缘用户感知
7.4.3质量改善相关参数
第八式大道至简优化关键指标
招先入为主——接入性指标优化
8.1.1VoLTE端到端呼叫流程
8.1.2接通率问题现象分类
8.1.3优化分析
8.2第二招如影随形——保持性指标优化
8.2.1语音掉话问题定位
8.2.2LTE侧2G邻区配置优化
8.2.3SRVCC门限优化
8.3第三招一苇渡江——eSRVCC指标优化
8.3.1小试牛——切换事件优化
8.3.2举重若轻——切换门限优化
8.3.3协同互助——eSRVCC邻区优化
8.3.4罗袜生尘——新技术解决eSRVCC难题
8.4第四招天罗地网——语音质量提升
8.4.1VoLTE语音质量评估
8.4.2影响MOS得分因素分析
第九式专题研究发力全面一步
招风卷残云——覆盖专题
9.1.1覆盖影响因素
9.1.2VoLTE覆盖能力
9.1.3覆盖规划指标
9.2第二招海纳百川——容量专题
9.2.1影响容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9.2.2VoLTE业务相关资源消耗
9.2.3PUSCH资源需求计算
9.2.4CCE资源需求计算
9.2.5VoL

  编辑
你还在为不知道去哪找资料发愁吗?你还在为找到的资料又多又乱不知道从哪看起而苦恼吗?你还在为看完资料还是没搞懂该怎么下手而困惑吗?
是时候给你@一下我们的《VoLTE优化达人修炼之道》了,从基础原理到进阶提升,从专题优化到应用案例,涵盖了VoLTE商用过程中常用的*个场景,一站式指导VoLTE商用优化和维护,通信小船再也翻不了了。
本书旨在打造面向VoLTE商用初期、贴近实战、简单好用的景VoLTE优化指导,一站式、傻瓜式解决您的所有问题,让VoLTE优化和维护小鲜肉们也能快速挑大梁!
 





《蜂窝网络通信原理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蜂窝网络通信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论的梳理,到核心技术原理的剖析,再到实际网络部署与优化的考量,层层递进,构建起读者在蜂窝通信领域的知识框架。全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通信原理的严谨阐述,也融入了行业内的前沿观点与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通信领域专业人才。 第一章:蜂窝网络通信基石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和建立蜂窝网络通信的基石概念。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通信原理讲起,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与解码过程。接着,深入探讨蜂窝网络架构的演进,从早期的1G模拟通信,到2G的数字通信(GSM),再到3G(UMTS/CDMA)的数据能力提升,以及4G(LTE)的高速数据传输,最后将目光聚焦于当下最热门的5G技术,阐述其在速率、时延、连接数等方面的颠覆性变革。 1.1 通信系统基础回顾: 涵盖调制解调、编码译码、多址技术(FDMA, TDMA, CDMA)等基本原理,为后续内容的理解打下坚实基础。 1.2 蜂窝网络架构演进: 详细介绍各代通信技术(1G-5G)的关键特征、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衔接和发展的。特别会强调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以及对数据业务支持能力的飞跃。 1.3 频谱利用与干扰管理: 探讨无线频谱的稀缺性,以及蜂窝网络如何通过频率复用、小区规划、干扰协调等技术高效利用频谱资源,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同频、邻频干扰。 1.4 核心网与接入网: 区分并介绍蜂窝网络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核心网(Core Network)和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 RAN),阐述它们各自的功能、接口以及协同工作机制。 第二章:无线接入技术深度解析 本章将聚焦蜂窝网络的核心——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特别是LTE和5G NR(New Radio)的技术细节。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高速率、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的。 2.1 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详解: OFDMA与SC-FDMA: 详细讲解LTE采用的下行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上行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阐述它们在应对多径衰落、提高频谱效率方面的优势。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深入探讨MIMO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不同配置(如2x2, 4x4 MIMO)、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以及对提升数据吞吐量的作用。 信道编码与复用: 介绍LTE采用的Turbo码和卷积码,以及其在提高传输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同时,讲解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技术,如何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率。 调度机制: 分析LTE的调度算法,包括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调度策略,如何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效率最大化。 2.2 5G NR(New Radio)技术前瞻: 新空口设计理念: 介绍5G NR在设计上相比LTE的突破,包括灵活的帧结构、更宽的带宽支持、以及对不同业务场景(eMBB, mMTC, uRLLC)的优化。 毫米波(mmWave)与Sub-6GHz: 探讨5G NR在不同频段的应用,包括Sub-6GHz频段的覆盖优势和毫米波频段的高带宽潜力,以及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与波束赋形(Beamforming): 深入阐述Massive MIMO技术,即基站端部署大量天线,并结合波束赋形技术,实现用户精准覆盖、容量提升和干扰抑制。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介绍网络切片的概念,如何为不同行业应用(如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第三章:核心网功能与演进 本章将深入剖析蜂窝网络的核心网(Core Network)的功能、架构及其发展。核心网是整个网络的“大脑”,负责用户鉴权、会话管理、数据路由等关键功能。 3.1 2G/3G核心网架构(CS/PS Domain): 回顾电路交换(CS)域和分组交换(PS)域的概念,介绍GPRS、UMTS的核心网组成,如MSC, SGSN, GGSN等,理解其工作流程。 3.2 EPC(Evolved Packet Core): 详细讲解4G LTE核心网EPC的架构,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SGW(Serving Gateway), PGW(PDN Gateway),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等关键网元的功能和交互。 3.3 5G核心网(5GC): 介绍5G核心网的云原生架构,以及基于服务化架构(SBA)的关键网元,如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UPF(User Plane Function)等。强调5GC在灵活性、可编程性、支持网络切片等方面的优势。 3.4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阐述IMS在实现IP多媒体业务(如VoLTE, VoNR)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与核心网的集成。 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栈剖析 本章将深入剖析蜂窝网络通信中的重要协议栈,从无线接口到核心网接口,理解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封装、传输和处理的。 4.1 无线接口协议栈(NAS, RRC, MAC, RLC, PDCP): 详细讲解用户平面(UP)和控制平面(CP)在无线接口上的协议栈分层,包括NAS(Non-Access Stratum)的信令流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的连接建立、切换、测量等,以及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RLC(Radio Link Control),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在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 4.2 S1/N2/N3/Gx/Gy等接口协议: 介绍LTE和5G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协议,如S1-MME, S1-U, N2, N3等,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协议,如Gx, Gy等。理解这些接口在数据转发、策略控制、计费等方面的功能。 4.3 IP协议与TCP/UDP: 回顾IP协议(IPv4/IPv6)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以及TCP和UDP协议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选择与优化。 第五章: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排查 本章将重点关注蜂窝网络的实际运行中的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技术。理论知识最终需要落地到提升用户体验和网络效率上来。 5.1 网络性能指标: 定义和解释常用的网络性能指标,如吞吐量、时延、掉话率、接通率、干扰水平、覆盖率等。 5.2 无线性能优化: 覆盖优化: 讨论基站选址、天线参数调整、功率控制等如何改善网络覆盖。 容量优化: 介绍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小区切换优化、负载均衡等技术如何提升网络容量。 干扰分析与抑制: 讲解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的识别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切换参数优化、PCI规划等来抑制干扰。 切换优化: 分析切换失败的原因,并介绍如何优化切换参数(如切换门限、时间)以提高切换成功率。 5.3 核心网性能优化: 讨论核心网网元性能监控、资源分配、策略优化等。 5.4 终端侧优化: 简要介绍终端侧的射频性能、协议栈行为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5.5 故障排查方法论: 介绍从用户报告、告警信息、性能数据等多个维度进行故障定位和分析的系统性方法。 第六章:新兴技术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探讨蜂窝网络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行业发展脉搏。 6.1 SDN/NFV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介绍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如何改变传统通信网络的架构,实现网络的灵活性、敏捷性和高效性。 6.2 AI/ML赋能网络智能化: 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网络故障预测、资源调度、性能优化、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6.3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介绍蜂窝技术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包括直接通信(PC5)和网络通信(Uu),以及其在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方面的潜力。 6.4 物联网(IoT)通信: 探讨NB-IoT, LTE-M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支撑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 6.5 6G展望: 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进行初步展望,包括其可能的技术方向、应用场景和对社会的影响。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从事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优化、维护的工程师。 希望深入了解蜂窝网络通信原理和技术演进的IT从业者。 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 学习价值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掌握蜂窝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 理解LTE和5G NR等先进无线接入技术的关键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功能和演进。 深入了解移动通信协议栈的运作机制。 掌握网络性能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对蜂窝网络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本书力求用清晰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蜂窝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认知,为在快速发展的通信领域深耕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布局,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在阅读技术书籍时,我们往往需要频繁地在文字描述、协议抓包数据和逻辑框图中来回切换,如果排版混乱,很容易造成思维中断。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明显考虑到了这一点,关键术语都会用加粗或者斜体突出显示,重要的公式和关键配置命令都有独立的区块进行展示,与正文的叙述形成视觉上的区隔,便于快速定位和回顾。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介绍一些特定场景的性能瓶颈时,所配的对比图表数据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那些曲线图和柱状图的颜色搭配和谐,标注清晰,让数据分析的过程变得直观易懂。这种对视觉层面的精细打磨,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疲劳度,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务实和严谨的气场所吸引。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追求“新”或者“全”,会加入大量市场热点但基础不牢的概念,读起来像是一锅杂烩。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目标极其明确,它聚焦于核心技术的深耕细作,并且在讲解每一个模块时,都保持了一种近乎苛刻的精确性。我随意翻阅了关于负载均衡和QoS章节的介绍,能感受到作者在描述算法细节时,那种不放过任何一个边界条件的处理态度。这种对待技术的敬畏之心,是判断一本技术著作价值的关键所在。它不像是一本快速迭代的“速成秘籍”,而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经典参考书。它传递出的信息是:扎实的基础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是通往高阶技术殿堂的不二法门。

评分

我注意到作者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似乎没有刻意去炫耀自己的技术深度,而是专注于如何最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读者。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视角,贯穿始终。在讨论到一些行业标准和RFC文档时,作者不是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精炼和解读,指出哪些部分是核心要点,哪些是辅助信息,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筛选信息的时间。这种对知识点的筛选和提炼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淀。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不仅告诉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坑”。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剖析和规避策略的提及,显得尤为宝贵,让人感到这本书是真正服务于一线工程师的实用指南,而非空中楼阁。

评分

翻开目录,我就被它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所折服。它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参数和缩写,而是非常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知识的脚手架。初级的概念铺垫得极其扎实,从基础的无线信道特性讲起,逐步过渡到IMS的架构,再到RTP/RTCP的实时传输机制,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过渡和承接。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那些原本抽象难懂的信令流程,经过作者的妙手点化,仿佛活了过来,让人豁然开朗。这种叙事方式,对于自学或者需要快速理解行业新名词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拆解每一个技术难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搭建。这种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写作风格,是很多技术作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非常抓人眼球,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着一些未来感的电路纹理,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引领你进入一个高深领域的向导。我拿起它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纸质和印刷质量,摸上去很有分量感,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相当到位,字体大小适中,关键的技术图表和流程图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网络协议栈结构图,也能一眼看出层次和逻辑关系,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面对技术文档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技术书籍为了压缩成本,图表经常模糊不清,阅读起来非常费劲,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我个人对这种注重细节的出品非常欣赏,因为它反映出作者和出版社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虽然我还没深入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但仅从它呈现出的专业度和设计感来看,就已经超越了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籍的水准,让人对内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良的工具,摆在桌面上都能让人心生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