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公式速查手册
定价:36.00元
作者:张宪,张大鹏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22108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学习电子技术知识时,会遇到大量的定理和计算公式,一些定理难以理解,一些公式难以记住,并且,都分散不同的本书中,查找不变,给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带来困扰。
为了帮助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学习电子技术方面的定理和公式,我们特组织编写了本手册。手册比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电子技术中大量需要熟知和掌握的公式,既便于学习时比较和记忆,又利于使用时参考。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常用符号与标准 节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 1.电气文字符号的用途及特点 2.电气设备常用基本文字符号 3.电气常用辅助文字符号 4.电气测量仪表常用文字符号 第二节 常用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1.无源元件图形符号 2.天线、指示灯等图形符号 3.半导体器件图形符号 4.放大器、整流器等图形符号 5.数字电路图形符号 6.滤波器、仪表等图形符号 7.半导体器件新旧电路图形符号对照表 第三节 常用标准 1.标准的分级和代号 2.电气图标准简介第2章 常用基本公式 节 基本公式 1.欧姆定律 2.电阻的串联 3.电阻的并联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5.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6.焦耳定律 7.电池的串联与并联 8.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9.支路电流法 10.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1.结点电压法 12.叠加原理 13.戴维宁定理 14.诺顿定理 15.空心线圈的设计计算 16.带磁芯线圈的设计 17.磁环线圈电感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半导体器件 1.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2.二极管的静态电阻 3.二极管的动态电阻 4.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5.稳压管动态电阻rz 6.稳压管的额定功耗Pzm 7.稳压管的电压温度系数aU 8.三极管三个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9.共发射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 10.三极管穿透电流ICEO 11.共基极电路的电流传输关系 12.共集电极电路的电流传输关系 13.场效应管跨导 ……第3章 模拟电子技术常用公式第4章 数字电子技术常用公式第5章 高频电子技术常用公式第6章 自动控制原理常用公式第7章 电力电子技术常用公式第8章 常用参数及资料第9章 半导体分立器件主要性能指标0章 模拟集成电路主要性能指标1章 数字集成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拿到手没几天,封面就已经开始磨损脱胶,纸张的质感也显得非常廉价,似乎随便一碰就会撕裂。作为一本需要经常携带和翻阅的工具书,耐用性是基本要求。更糟糕的是,内页的印刷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页面的墨迹深浅不一,某些符号尤其是一些希腊字母和下标,看起来模糊不清,这在查阅复杂矩阵或张量公式时,极易造成误判。我曾经因为一个看错的下标符号,导致后续的电路仿真结果完全错误。这种低劣的制作标准,完全对不起它所标榜的“专业”定位。如果一个参考资料本身就存在物理上的不确定性,那它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了。我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一本印刷精良、装帧结实的产品,至少它能陪伴我更久,阅读时也能更安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表示严重的怀疑。我手里正好在进行一个关于高频电路的滤波器设计项目,需要一些关于电感和电容的精确计算公式。结果这本书里,关于这些基础但至关重要的部分,描述得过于简略,很多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修正因子和边界条件都没有提及。比如,在考虑温度漂移对特定晶体振荡频率的影响时,我翻遍了所有相关章节,都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直接套用的经验公式或者修正表格。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参数的实际工程来说,是完全不够的。一本合格的速查手册,应该提供的是“即插即用”的工具,而不是需要读者自己二次开发的基础理论堆砌。感觉作者的侧重点可能偏向于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工程实践中对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苛刻要求。这让这本书的定位显得有些尴尬,既不是一本详尽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实用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实在是不够全面。我主要关注的是嵌入式系统和微控制器接口方面的规范和时序图相关的公式推导。然而,在涉及到最新的总线协议,比如一些低功耗物联网通信标准相关的电气特性计算时,这本书的内容明显滞后了。它似乎更侧重于传统的模拟电路和一些经典的数字逻辑部分,对于近五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它在快速迭代的电子行业中,很快就会过时。速查手册的核心价值在于“快”和“全”,如果它不能及时跟进行业前沿,那么它的“速查”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工程师们最终还是会转向在线数据库或者其他更现代化的资料库去寻找最新的数据。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增加对新兴技术领域的重视。
评分我对其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部分的描述感到非常困惑和不满意。在设计高密度PCB时,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是重中之重,涉及大量的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计算。这本书中对这些复杂问题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化,仅仅罗列了一些基础的传输线方程,却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接地设计、屏蔽层布置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实用量化模型。例如,如何根据PCB层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来精确计算特定频率下的信号衰减,书中给出的公式要么缺失了关键的变量,要么就是基于过于理想化的假设。这让我感觉,作者对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EMC测试所面临的真实挑战缺乏深入的理解。一本真正的速查手册,应该包含这些“硬核”的、经过验证的工程经验公式,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看着就让人头疼。本来想找点关于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资料,结果翻开目录,密密麻麻的术语堆砌在一起,根本找不到清晰的逻辑脉络。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极其跳跃,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勉强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内容,但这种费力的阅读体验,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更别提字体和行距的问题了,长时间阅读眼睛非常容易疲劳,这对于需要精确查阅公式的工程师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如果设计者能稍微注重一下用户体验,把重点的公式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或者提供更详尽的上下文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会高出不少。现在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未经整理的原始笔记合集,而不是一本“速查手册”。我期待的效率提升,完全没有实现,反而增加了寻找信息的时间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