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据通信原理(第4版)
定价:45.0元
作者:毛京丽,董跃武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63543564
字数:548000
页码: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分析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及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继而介绍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DDN)和ATM网的基本构成及应用,论述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和下一代网络(NGN)。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与Inter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全书共有7章:章概述,第2章数据信号的传输,第3章差错控制,第4章数据交换,第5章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第6章数据通信网,第7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和习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性很强,适合有一定通信或电子信息背景的读者进行深入学习。作者在定义每一个术语时都力求精确,确保了读者对概念理解的无二义性。例如,在讲解数字调制中的星座图时,它不仅给出了几何解释,还结合了概率论的角度来分析误码率的计算,这使得那些希望深究数学细节的读者可以找到满足感。但对于完全的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偏向概念普及的材料一起阅读,因为某些章节的数学推导过程略显跳跃,如果读者对傅里叶分析或随机过程的掌握不够熟练,可能会在某些章节感到吃力。不过,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或者希望通过自学达到专业水平的工程师而言,这种深度的内容恰恰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覆盖面相当广,几乎涵盖了当代数据通信领域所有核心模块。从最基础的数字基带传输(如脉冲整形、均衡技术),到复杂的数字频带传输(如调制解调方案的对比),再到网络层面的协议思想都有所涉猎。我发现它在对比不同调制方式(如PSK、QAM)的优缺点时非常客观和详尽,不仅分析了频谱效率,还考虑了实现复杂度和抗噪声能力等实际工程指标。这种全方位的评估,对于未来从事系统设计选型工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最新的、发展极快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5G/6G中的某些关键编码技术)的应用实例上,内容略显滞后,毕竟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但对于奠定坚实的通用原理基础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不变”的核心知识。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体现了极强的系统性思维。作者没有孤立地介绍各个模块,而是始终强调信息从源头到接收端的完整流程,信息流动的方向性非常明确。比如,它在讲解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时,总是将其置于整个通信系统的框架内进行讨论,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每一步处理的目的和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对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对比分析,不仅仅是原理上的差异,还触及到了频谱资源分配的效率问题,这对于理解现代蜂窝通信系统的设计权衡至关重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对整个通信链条的各个环节不再是碎片化的认识,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的知识网络,这对于构建扎实的系统认知结构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基础理论时,深入浅出,很多复杂的概念都能用清晰的比喻来解释清楚。尤其是关于信道容量和噪声对传输性能影响的部分,作者的阐述非常到位,让人对香农定理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总觉得这些理论有些抽象,难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但这本书巧妙地将理论与现代通信系统的实例相结合,比如对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中如何应用这些原理的分析,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不过,对于一些涉及到高级数学推导的部分,如果能提供更详尽的步骤或附加的在线资源链接辅助理解,那就更完美了。总体来说,作为入门或复习巩固之用,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满意,结构安排也很有逻辑性,从信号的基带传输到频带传输,再到多址接入技术,层层递进,非常适合需要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读者。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印象深刻,视觉上非常友好。图表清晰明了,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图例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书中对一些关键算法,比如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具体流程,都有详细的流程图展示,这对于理解数据处理的每一步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在每章末尾设置的“思考与练习”部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回顾,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能有效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关于纠错码的性能分析题,它促使我去查阅更多的参考资料来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仅仅依赖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作者对培养读者独立分析能力的重视,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