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郑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9371213
字数:24200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把握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脉搏,细致梳理和深入探讨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法律性质、功能,以及实现良好管制的基本原则,为读者系统呈现了现代金融监管的要旨。
内容提要
随著金融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实现金融业的稳健高效运行,成为金融监管现代化追求的目标。而由金融全球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中国金融监管低效运行的现状及其症结所決定,中国金融监管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应对监管理念进行认真反恩和理性重塑,而且应对金融监管机能进行重新审视和准确定位,不仅需要对监管制度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创新,更需要对监管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目录
作者介绍
郑志,男,法学博士后,1973年12月生,汉族,安徽颍上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政治部宣传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2003出版专著《WTO与中国经贸法律的变化》,2004年出版专著《网站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1月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银行与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被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2月任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7月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著作,着实让我惊叹于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前瞻性的思考。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全球化背景下来审视,而非仅仅局限于国内视角。作者巧妙地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的多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的传导、金融创新的加速以及监管协调的复杂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监管套利”和“监管洼地”的讨论,作者深入剖析了这些现象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是如何演变,以及中国监管机构又是如何应对的。书中对于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及其对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冲击,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探讨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潜力。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化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改革思路,比如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如何构建更加适应开放经济的监管框架,以及如何提升中国金融监管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数据引用也十分充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它是一本适合金融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中国金融改革进程感兴趣的读者的佳作。
评分我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著作,其内容之充实、分析之透彻,令我耳目一新。这本书并没有落入“泛泛而谈”的窠臼,而是聚焦于金融全球化这一核心驱动力,深入探讨其如何重塑中国金融监管的方方面面。作者从微观的金融机构层面,到宏观的金融市场结构,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互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监管框架时所采用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视角,既关注不同金融业态(如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差异,也关注跨业态、跨市场的联动性。书中对于如何平衡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张力,是如何在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的思考,令人醍醐灌顶。作者并非仅仅罗列问题,而是积极提出改革建议,例如如何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如何提升监管的有效性与效率,以及如何培养一支既懂金融又懂国际规则的监管队伍。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案例研究非常详实,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金融改革动向的读者而言,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朴实无华,但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却是扑面而来的学术严谨和深刻洞察。初读之下,我被作者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演变的梳理所深深吸引。从早期计划经济下的封闭管理,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引入市场化理念,再到加入WTO后应对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挑战,每一个阶段的转变都描绘得清晰而有条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历史回顾,而是着重分析了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下,中国金融监管所面临的独特困境和机遇。文章对诸如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等核心议题的探讨,让我对这些复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讨论国际金融规则与中国国情的契合度时,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既肯定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也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书中引用的案例丰富,数据详实,充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调研功底。虽然我并非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引导读者理解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中国金融监管现状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为理解中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角色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领域发展的读者,我对这本探讨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著作充满了期待,而实际阅读体验更是超乎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麻雀”的精细程度,剖析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外在挑战。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到微观审慎监管的深化,再到行为监管的探索,书中将各种监管理念和工具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国有金融机构的治理难题、影子银行的风险积聚以及对外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稳定风险。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问题的揭示,更在于其对改革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模式的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观点,例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赋能监管,如何构建更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如何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来完善中国自身的监管规则。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的深刻洞见所折服,也对中国金融监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理解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金融挑战与机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又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金融监管在复杂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具体监管政策时所展现出的“务实”和“前瞻”并存的特质。例如,在讨论如何应对外部冲击时,作者不仅回顾了过往的经验教训,还积极展望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书中对于中国金融监管在“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的角色和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展现了金融监管如何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金融开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开放中守住风险底线。书中的一些章节,如关于数字货币监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绿色金融的推进,都体现了作者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前沿领域的敏锐度。整本书的论证过程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即使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也能轻松理解其中复杂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部对中国金融未来发展进行深度预判的精彩论述,令人读后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