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不理财30年后你怎么养活自己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李秀霞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212053550
字数:
页码: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不理财30年后你怎么养活自己》特色:
1.《不理财30年后你怎么养活自己》内容全面,涵盖了理财知识的方方面面,并为大家讲明了理财的重要意义和对未来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实际的养老生活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2.标题新颖有吸引力和震慑力。本书比《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2》标题更新颖,更能贴近读者,并且具有强烈的震慑效果,让读者感到迫切理财的需要。
3.受众广泛。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的人皆可为本书的读者。
4.可读性强。用翔实的案例和简单明了的语言使理财的知识和意义,通俗易懂。
5.实用性强。针对大家关心的生活资金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如还像工业时代那样仅靠工资、公司的养老保险,而不进行理财的话,未来的日子会很艰难,这就需要大家从现在开始理财。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理财这个概念,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理财和不理财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有多大,因此迟迟没有行动。《不理财30年后你怎么养活自己》部分就是要先唤醒读者的危机意识,激发读者理财的决心和行动力,让读者从现在开始就毫不犹豫地进入理财的大军,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作者还向读者介绍理财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读者能够娴熟地掌握理财方法和各类有效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黄金、房产、保险,让自己更加轻松地打理好自己的资产,在理财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更加长远。
李秀霞,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经图书编辑,曾参与编写了《30年后,女人拿什么养活自己》、《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大全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写给女人的理财书》、《从零开始学炒股》、《投资学一本通》等财经畅销书。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教授在《英才》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如在2027年退休,即使预备1000万元养老金恐怕也不够。此文章一出,引发无数争议。
其实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过去30年的通货膨胀率。在过去30年中,通货膨胀率仅有4年出现负值,其余年份从0。4%~24。1%不等,平均值达到5。65%。从这个历史数据来看,物价只有涨不会降,钱只有不断地贬值而不会增值。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自身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一点。30年前,一角钱可以买多少东西?别说一角钱了,一分钱都可以买两颗糖果吃,月薪十几元钱已经是高收入了,当时的万元户是大家仰慕不已的富翁。而现在呢?十几元钱只够买一斤肉,每个月2000元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看来,现在不理财,30年后你可能连盒饭都吃不起。
也许有人会说,到时候不是有养老金吗?确实,从2005年开始,我国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而且后几次的上调幅度都在10%左右。这是好事,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记2000年香港大学退休金破产的事。当时香港大学召回所有合同重签,使本来可以拿到2000万元港币退休金的教授后只能拿到20万元港币。
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中国14~64岁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到2035年,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2。94亿。也就是说,现在是每10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但30年后,每10个人中老年人的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将出现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到那个时候,靠养老金来养老靠谱吗?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理财。
理财是一种生活理念,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策略。通过理财,我们能防患于未然;通过理财,我们才可能老有所终。
当然,理财不是简单的存钱和储蓄,在金融理财产品极为丰富的今天,理财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只有掌握一些专业技术,才能让我们的财富跑赢通货膨胀,保值增值。
为了帮助大家理财,让30年后的你可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本书除了通过丰富翔实的故事介绍理财知识外,还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明了理财的重要意义和对我们未来生活的重大影响。希望本书能够更好地激发你理财的决心和行动力,让你从现在开始就毫不犹豫地加入理财的大军,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鉴于理财的学问很大,涉及的相关知识也比较多,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往往太过理想化,而对“当下”的消费冲动,却又太过放纵。它并没有直接提供财务建议,但它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不理财”所带来的长期、隐蔽的危险。书里特别强调了,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消费习惯,如果长期积累下去,就会演变成巨大的财务黑洞,尤其是在我们收入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降的退休后。它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于依赖“未来”会自然而然地变好,而忽略了“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为那个未来打下基础。书中的一些描述,比如退休后可能需要变卖房产,或者靠子女接济,甚至在晚年依然需要打零工来维持生计,这些画面都让我感到不寒而栗。它促使我去思考,我是否真的有能力,在没有任何经济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这种思考,比任何关于投资回报率的讨论,都更加直击人心,让我开始真正意识到,为未来负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与其说是知识上的,不如说是情感上的。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一直以来回避的现实。我一直觉得,理财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是那些有钱人或者“专家”才需要操心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财不是为了变成富豪,而是为了拥有一份不被未来随意摆布的自由。它详细描述了在没有充足储蓄和投资的情况下,退休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窘境,从生活质量的直线下降,到可能陷入的债务困境,甚至是被迫接受一些自己从未想过的“生存方式”。书中的一些社会调查数据,也相当触目惊心,揭示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口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现有的认知是不是太过于片面和乐观了。我们常常以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但这本书告诉我,有些“桥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已经塌陷。它并不是要制造焦虑,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警示,让我们提前行动,为自己的未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读完后,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再把“理财”当作可选项,而是把它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一项对未来自己负责的任务。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退休”和“养老”的固有认知。我之前总是觉得,只要有份工作,退休后就能拿到养老金,日子总能过得去。但这本书却像是一盆冷水,直接浇醒了我。它详细地分析了,在未来几十年里,通货膨胀、医疗成本的上涨,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面临的挑战,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给没有提前规划的退休者带来多大的冲击。书中的一些数据模型,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却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如果继续维持“月光族”的生活方式,等到年老时,我们的积蓄将变得多么捉襟见肘。它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态度,列举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分析了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这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现在的消费模式,究竟是在为我的未来提供保障,还是在一点点地摧毁它。读完之后,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意识到再不开始改变,我可能真的会面临一个难以想象的晚年。
评分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购买股票或者基金,但它却让我对“不理财”这件事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感。书里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当一个人到了退休年龄,却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好经济准备,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它用了很多真实案例,讲述了那些曾经拥有体面工作,但因为疏于规划,最终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依赖社会救济才能度日的故事。其中一个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退休教授,因为年轻时热衷于各种爱好,将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这些上面,而忽略了投资理财。到了老年,他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更别提应对突发的医疗开销。他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关掉暖气,每天只吃最简单的食物,甚至还要靠变卖收藏品来维持生计。书里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到一阵阵的寒意。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不理财”的长期后果摊在我们面前。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的每一个消费决策,都在为未来的自己投票,而我之前似乎一直在投反对票。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延迟退休和未来养老的书,虽然我没法直接聊到具体书名,但书里探讨的那些话题,真是让我夜不能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反复强调,我们当下所有的消费习惯,所有的“不理财”的行为,都像是在透支未来的自己。想想看,当有一天我们不再有稳定的工作收入,甚至身体状况也开始下降,我们拿什么去支付日常开销,支付医疗费用,甚至仅仅是维持基本的生活尊严?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一本万利”的秘诀,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风险,比如通货膨胀是如何蚕食我们积蓄的,又比如我们对所谓“高回报”的盲目追求可能带来的巨大陷阱。它让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消费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确幸”,比如每天一杯咖啡,每周几次的聚餐,日积月累起来,竟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这笔数目本可以变成一笔能够为未来提供安全感的种子基金。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比如一个曾经生活富裕的家庭,因为没有妥善管理财产,最终在退休后面临经济困境,不得不依赖子女,甚至变卖房产。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它迫使我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太过于活在当下,而忽略了那个需要我们去守护的、同样重要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