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与微型计算机原理(非电类)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任天平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1131690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电子与微型计算机原理(非电类十二五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及从事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1.1 电子技术基础
1.1.1 半导体器件与基本门电路
1.1.2 数字逻辑应用
1.2 数字电路与微型计算机
1.2.1 总线结构
1.2.2 微型计算机的简化结构
1.3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及运算
1.3.1 计算机中的数制
1.3.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3.3 计算机中数的运算
1.3.4 计算机中常用编码
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基本工作原理
1.4.1 计算机的发展
1.4.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1.4.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4.4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4.5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 微处理器
2.1 8086CPU结构
2.1.1 8086CPU的功能结构
2.1.2 8086CPU的寄存器结构
2.1.3 8086CPU的引脚信号与功能
2.1.4 8086CPU的系统配置
2.1.5 8086CPU的工作时序
2.2 8086CPU对存储器的管理
2.2.1 存储器的分段管理方式
2.2.2 8086存储器的分体结构
2.2.3 堆栈
2.3 CPU新技术
习题2
第3章 存储器
3.1 存储器系统概述
3.1.1 存储器的分类
3.1.2 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3.2 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1 随机读写存储器
3.2.2 只读存储器
3.3 存储器的译码与扩展
3.3.1 存储器与CPU连接时应考虑的问题
3.3.2 存储器的地址译码方法
3.3.3 存储器的扩展
3.4 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3.4.1 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3.4.2 高速缓冲存储器
3.4.3 虚拟存储器
习题3
第4章 8086的指令系统
4.1 寻址方式
4.1.1 数据寻址方式
4.1.2 转移地址寻址方式
4.2 8086的指令系统
4.2.1 数据传送指令
4.2.2 算术运算指令
4.2.3 逻辑运算与移位指令
4.2.4 串操作指令
4.2.5 转移指令
4.2.6 循环控制指令
4.2.7 中断控制指令
4.2.8 处理器控制指令
4.2.9 其他控制指令
习题4
第5章 汇编语盲程序设计
5.1 概述
5.2 8086/8088汇编语言语法
5.2.1 汇编语言的格式
5.2.2 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
5.3 伪指令语句
5.3.1 符号定义语句
5.3.2 数据定义语句
5.3.3 段定义语句
5.3.4 过程定义语句
5.3.5 其他伪指令语句
5.3.6 简化段定义
5.4 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与调试
5.4.1 8086/8088汇编语言程序实例
5.4.2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5.4.3 8086/8088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与运行
5.5 系统功能调用
5.5.1 概述
5.5.2 DOS系统功能调用
5.5.3 BIOS中断调用
5.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举例
5.6.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6.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5.6.3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5.6.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6.5 子程序设计
习题5
第6章 微型计算机的I/o接口技术
6.1 概述
6.1.1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作用与基本任务
6.1.2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层次
6.1.3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
6.1.4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概况
6.2 I/0地址空间
6.3 I/0端口
6.3.1 I/0端口
6.3.2 I/O端口共用技术
6.3.3 I/O端口地址编址方式
6.3.4 独立编址方式的I/0端口访问
6.4 I/O端口地址分配及选用的原则
6.4.1 PC微型计算机I/0地址的分配
6.4.2 现代微型计算机I/O地址的分配
6.4.3 I/0端口地址选用的原则
6.5 I/O端口地址译码
6.5.1 I/0地址译码的方法
6.5.2 I/0地址译码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线
6.6 并行传送接口
6.6.1 并行接口的特点
6.6.2 并行接口电路的结构形式
6.6.3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C55A
6.6.4 82C55A的0方式及其应用
6.6.5 82C55A的1方式及其应用
6.7 定时/计数技术
6.7.1 定时、计数及二者的关系
6.7.2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定时类型
6.7.3 外部定时方法及硬件定时器
6.7.4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C54A
6.7.5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习题6
第7章 总线技术
7.1 总线的作用及组成
7.1.1 总线的作用
7.1.2 总线的组成
7.2 总线标准及总线的性能参数
7.3 总线传输操作过程
7.4 总线与接口的关系
7.5 ISA总线
7.5.1 ISA总线的特点
7.5.2 ISA总线的信号线定义
7.5.3 ISA总线与I/0设备接口的连接
7.6 现代微型计算机总线技术的新特点
7.6.1 多总线技术
7.6.2 总线的层次化结构
7.6.3 总线桥
7.6.4 多层总线下接口与总线的连接
7.6.5 层次化总线结构对接口技术的影响
习题7
第8章 中断技术
8.1 中断
8.2 中断类型
8.2.1 硬中断
8.2.2 软中断
8.3 中断号
8.3.1 中断号与中断号的获取
8.3.2 中断响应周期
8.3.3 中断号的分配.
8.4 中断触发方式与中断排队方式
8.5 中断向量与中断向量表
8.5.1 中断向量与中断向量表
8.5.2 中断向量表的填写
8.6 中断处理过程
8.6.1 可屏蔽中断的处理过程
8.6.2 不可屏蔽中断和软件中断的处理过程
8.7 中断控制器
8.7.1 82C59A外部特性和内部寄存器
8.7.2 82(:59A端口地址
8.7.3 82C59A的l丁作方式
8.7.4 82C59A的编程命令
8.7.5 82C59A对中断管理的作用
习题8
第9章 数一模、模一数转换器的接口
9.1 D/A转换器接口
9.1.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9.1 2 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9.1.3 D/A转换芯片
9.2 A/D转换器接口
9.2.1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9.2.2 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9.2.3 A/D转换芯片
9.2.4 A/D转换器接口
9.3 多路模拟开关及采样保持电路
9.3.1 多路模拟开关
9.3.2 采样一保持电路
9.3.3 A/D转换电路地线连接
习题9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数字电子与微型计算机原理(非电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微型计算机原理”部分的阐述,实在太侧重于硬件底层和汇编语言的范畴了。我原本以为,既然是面向非电类,可能会花更多篇幅在介绍操作系统接口、应用层如何与硬件交互,或者是一些体系结构的宏观对比上。然而,书中大量篇幅都在讲解CPU的工作周期、指令集的具体编码、存储器的组织方式,以及各种寻址模式的细节。这部分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或许是宝贵的,但对我来说,很多指令的二进制表示和堆栈的操作细节,读起来非常枯燥且难以消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计算机如何实现高效数据处理的“设计哲学”,而不是具体的底层实现代码。比如,书中对Cache一致性协议的讲解,就显得过于技术化,缺乏必要的背景铺垫和实际案例来辅助理解。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针对未来嵌入式开发者或者底层程序员的入门指南,而非一本面向跨学科学生的“原理概览”。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非常严谨、近乎冷峻的学术腔调。它几乎不使用任何比喻、类比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解释复杂的电子学概念。举个例子,讲解寄存器组的工作原理时,它直接引用了寄存器映射和地址总线的专业定义,然后就开始深入讲解多路选择器和译码器的具体连接方式,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软化”。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形象类比才能抓住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学习过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光滑的冰山,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精神集中力去对抗枯燥感。我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比如想象成一个流水线工厂,但书里的描述完全不支持这种联想,它只认教科书上的标准术语。如果能增加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或者介绍一下某个重要概念的发明者是如何思考的,或许能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一些,但很遗憾,这本书完全是纯粹的知识堆砌,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和引导性。
评分这本《数字电子与微型计算机原理(非电类)》真是让我这个学文科背景的人头大!我当初选它完全是因为专业要求,想着无非就是一些基础概念吧,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书里对逻辑门、布尔代数、组合逻辑电路这些内容的讲解,感觉就是直接面向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定制的。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那些真值表和卡诺图,简直像在啃一本天书。最让我崩溃的是,书中涉及到时序逻辑、触发器那一块,那些时序图和状态转移图看得我眼花缭乱,完全摸不着头脑。虽然我承认,如果能完全理解,对理解计算机底层工作原理肯定有帮助,但对于我们这些“非电类”的来说,这些内容实在太过硬核和深入了。感觉这本书的定位更偏向于一本专业的数字电路基础教材,对于只想了解个大概概念的读者来说,门槛太高了。我期待的是那种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复杂概念的书,而不是直接堆砌专业术语和繁琐的电路图。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心理预期,感觉像被扔进了深水区,完全是靠着一股蛮力在游。
评分《数字电子与微型计算机原理(非电类)》这本书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设计,明显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数字电路基础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每次做完一个章节的学习,试着去做后面的习题,结果发现,大部分题目都是那种需要手算、步骤繁琐的计算题,很少有能够考察概念理解和设计思维的开放性问题。比如,要求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有限状态机,书里直接给出了复杂的电路图作为答案,但却没有提供任何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中间的推导过程,这对于我们习惯于“解题步骤”的读者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贴近现代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用FPGA实现一个小功能模块,或者基于现有芯片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而不是停留在纯粹的逻辑代数和门电路层面做无限的数学推导。这种过度的理论化和计算化,使得这本书的学习过程变得异常机械和乏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真的让我非常失望。尽管内容本身可能专业扎实,但阅读体验却是一言难尽。大量的电路图和时序图,线条非常密集,分辨率不高,而且很多标注都挤在一起,初看之下,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输入,哪些是输出,更别提去追踪信号的路径了。特别是涉及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图,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根本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我尝试用高亮笔去标记关键路径,结果发现很多图上的元件符号都模糊不清。更别提那些灰度打印的波形图,深浅不一,根本无法准确判断高低电平的精确时序关系。一本讲究“精确”的理工科教材,如果连图示都做不到清晰准确,那对读者的学习效率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阻碍。我不得不经常对照网上的高清图例,才能勉强跟上书本的讲解思路,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沉浸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