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電子與微型計算機原理(非電類)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任天平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1131690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數字電子與微型計算機原理(非電類十二五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規劃教材)》既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機械類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及從事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學參考書。
目錄
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電子技術基礎
1.1.1 半導體器件與基本門電路
1.1.2 數字邏輯應用
1.2 數字電路與微型計算機
1.2.1 總綫結構
1.2.2 微型計算機的簡化結構
1.3 計算機中數的錶示方法及運算
1.3.1 計算機中的數製
1.3.2 計算機中數的錶示方法
1.3.3 計算機中數的運算
1.3.4 計算機中常用編碼
1.4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及基本工作原理
1.4.1 計算機的發展
1.4.2 微型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
1.4.3 微型計算機係統的組成
1 4.4 微型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4.5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1
第2章 微處理器
2.1 8086CPU結構
2.1.1 8086CPU的功能結構
2.1.2 8086CPU的寄存器結構
2.1.3 8086CPU的引腳信號與功能
2.1.4 8086CPU的係統配置
2.1.5 8086CPU的工作時序
2.2 8086CPU對存儲器的管理
2.2.1 存儲器的分段管理方式
2.2.2 8086存儲器的分體結構
2.2.3 堆棧
2.3 CPU新技術
習題2
第3章 存儲器
3.1 存儲器係統概述
3.1.1 存儲器的分類
3.1.2 存儲器的技術指標
3.2 半導體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3.2.1 隨機讀寫存儲器
3.2.2 隻讀存儲器
3.3 存儲器的譯碼與擴展
3.3.1 存儲器與CPU連接時應考慮的問題
3.3.2 存儲器的地址譯碼方法
3.3.3 存儲器的擴展
3.4 存儲器的體係結構
3.4.1 存儲器的體係結構
3.4.2 高速緩衝存儲器
3.4.3 虛擬存儲器
習題3
第4章 8086的指令係統
4.1 尋址方式
4.1.1 數據尋址方式
4.1.2 轉移地址尋址方式
4.2 8086的指令係統
4.2.1 數據傳送指令
4.2.2 算術運算指令
4.2.3 邏輯運算與移位指令
4.2.4 串操作指令
4.2.5 轉移指令
4.2.6 循環控製指令
4.2.7 中斷控製指令
4.2.8 處理器控製指令
4.2.9 其他控製指令
習題4
第5章 匯編語盲程序設計
5.1 概述
5.2 8086/8088匯編語言語法
5.2.1 匯編語言的格式
5.2.2 匯編語言的基本語法
5.3 僞指令語句
5.3.1 符號定義語句
5.3.2 數據定義語句
5.3.3 段定義語句
5.3.4 過程定義語句
5.3.5 其他僞指令語句
5.3.6 簡化段定義
5.4 匯編語言程序的結構與調試
5.4.1 8086/8088匯編語言程序實例
5.4.2 匯編語言程序格式
5.4.3 8086/8088匯編語言程序調試與運行
5.5 係統功能調用
5.5.1 概述
5.5.2 DOS係統功能調用
5.5.3 BIOS中斷調用
5.6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與舉例
5.6.1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5.6.2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5.6.3 分支結構程序設計
5.6.4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5.6.5 子程序設計
習題5
第6章 微型計算機的I/o接口技術
6.1 概述
6.1.1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的作用與基本任務
6.1.2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的層次
6.1.3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的基本概念
6.1.4 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概況
6.2 I/0地址空間
6.3 I/0端口
6.3.1 I/0端口
6.3.2 I/O端口共用技術
6.3.3 I/O端口地址編址方式
6.3.4 獨立編址方式的I/0端口訪問
6.4 I/O端口地址分配及選用的原則
6.4.1 PC微型計算機I/0地址的分配
6.4.2 現代微型計算機I/O地址的分配
6.4.3 I/0端口地址選用的原則
6.5 I/O端口地址譯碼
6.5.1 I/0地址譯碼的方法
6.5.2 I/0地址譯碼電路的輸入與輸齣信號綫
6.6 並行傳送接口
6.6.1 並行接口的特點
6.6.2 並行接口電路的結構形式
6.6.3 可編程並行接口芯片82C55A
6.6.4 82C55A的0方式及其應用
6.6.5 82C55A的1方式及其應用
6.7 定時/計數技術
6.7.1 定時、計數及二者的關係
6.7.2 微型計算機係統中的定時類型
6.7.3 外部定時方法及硬件定時器
6.7.4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82C54A
6.7.5 定時/計數器的應用
習題6
第7章 總綫技術
7.1 總綫的作用及組成
7.1.1 總綫的作用
7.1.2 總綫的組成
7.2 總綫標準及總綫的性能參數
7.3 總綫傳輸操作過程
7.4 總綫與接口的關係
7.5 ISA總綫
7.5.1 ISA總綫的特點
7.5.2 ISA總綫的信號綫定義
7.5.3 ISA總綫與I/0設備接口的連接
7.6 現代微型計算機總綫技術的新特點
7.6.1 多總綫技術
7.6.2 總綫的層次化結構
7.6.3 總綫橋
7.6.4 多層總綫下接口與總綫的連接
7.6.5 層次化總綫結構對接口技術的影響
習題7
第8章 中斷技術
8.1 中斷
8.2 中斷類型
8.2.1 硬中斷
8.2.2 軟中斷
8.3 中斷號
8.3.1 中斷號與中斷號的獲取
8.3.2 中斷響應周期
8.3.3 中斷號的分配.
8.4 中斷觸發方式與中斷排隊方式
8.5 中斷嚮量與中斷嚮量錶
8.5.1 中斷嚮量與中斷嚮量錶
8.5.2 中斷嚮量錶的填寫
8.6 中斷處理過程
8.6.1 可屏蔽中斷的處理過程
8.6.2 不可屏蔽中斷和軟件中斷的處理過程
8.7 中斷控製器
8.7.1 82C59A外部特性和內部寄存器
8.7.2 82(:59A端口地址
8.7.3 82C59A的l丁作方式
8.7.4 82C59A的編程命令
8.7.5 82C59A對中斷管理的作用
習題8
第9章 數一模、模一數轉換器的接口
9.1 D/A轉換器接口
9.1.1 D/A轉換器的工作原理
9.1 2 D/A轉換器的性能指標
9.1.3 D/A轉換芯片
9.2 A/D轉換器接口
9.2.1 A/D轉換器的工作原理
9.2.2 A/D轉換器的性能指標
9.2.3 A/D轉換芯片
9.2.4 A/D轉換器接口
9.3 多路模擬開關及采樣保持電路
9.3.1 多路模擬開關
9.3.2 采樣一保持電路
9.3.3 A/D轉換電路地綫連接
習題9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數字電子與微型計算機原理(非電類)》這本書的例題和課後習題設計,明顯是為那些已經有一定數字電路基礎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每次做完一個章節的學習,試著去做後麵的習題,結果發現,大部分題目都是那種需要手算、步驟繁瑣的計算題,很少有能夠考察概念理解和設計思維的開放性問題。比如,要求設計一個特定功能的有限狀態機,書裏直接給齣瞭復雜的電路圖作為答案,但卻沒有提供任何從需求分析到最終實現中間的推導過程,這對於我們習慣於“解題步驟”的讀者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貼近現代應用場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用FPGA實現一個小功能模塊,或者基於現有芯片設計一個簡單的控製係統,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邏輯代數和門電路層麵做無限的數學推導。這種過度的理論化和計算化,使得這本書的學習過程變得異常機械和乏味。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非常嚴謹、近乎冷峻的學術腔調。它幾乎不使用任何比喻、類比或者生活化的例子來輔助解釋復雜的電子學概念。舉個例子,講解寄存器組的工作原理時,它直接引用瞭寄存器映射和地址總綫的專業定義,然後就開始深入講解多路選擇器和譯碼器的具體連接方式,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軟化”。對於我這種需要通過形象類比纔能抓住事物本質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學習過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光滑的冰山,每一步都需要極大的精神集中力去對抗枯燥感。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比如想象成一個流水綫工廠,但書裏的描述完全不支持這種聯想,它隻認教科書上的標準術語。如果能增加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或者介紹一下某個重要概念的發明者是如何思考的,或許能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加人性化一些,但很遺憾,這本書完全是純粹的知識堆砌,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和引導性。
評分翻開這本《數字電子與微型計算機原理(非電類)》,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對“微型計算機原理”部分的闡述,實在太側重於硬件底層和匯編語言的範疇瞭。我原本以為,既然是麵嚮非電類,可能會花更多篇幅在介紹操作係統接口、應用層如何與硬件交互,或者是一些體係結構的宏觀對比上。然而,書中大量篇幅都在講解CPU的工作周期、指令集的具體編碼、存儲器的組織方式,以及各種尋址模式的細節。這部分內容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或許是寶貴的,但對我來說,很多指令的二進製錶示和堆棧的操作細節,讀起來非常枯燥且難以消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計算機如何實現高效數據處理的“設計哲學”,而不是具體的底層實現代碼。比如,書中對Cache一緻性協議的講解,就顯得過於技術化,缺乏必要的背景鋪墊和實際案例來輔助理解。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本針對未來嵌入式開發者或者底層程序員的入門指南,而非一本麵嚮跨學科學生的“原理概覽”。
評分這本《數字電子與微型計算機原理(非電類)》真是讓我這個學文科背景的人頭大!我當初選它完全是因為專業要求,想著無非就是一些基礎概念吧,結果完全不是那麼迴事。書裏對邏輯門、布爾代數、組閤邏輯電路這些內容的講解,感覺就是直接麵嚮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定製的。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理解那些真值錶和卡諾圖,簡直像在啃一本天書。最讓我崩潰的是,書中涉及到時序邏輯、觸發器那一塊,那些時序圖和狀態轉移圖看得我眼花繚亂,完全摸不著頭腦。雖然我承認,如果能完全理解,對理解計算機底層工作原理肯定有幫助,但對於我們這些“非電類”的來說,這些內容實在太過硬核和深入瞭。感覺這本書的定位更偏嚮於一本專業的數字電路基礎教材,對於隻想瞭解個大概概念的讀者來說,門檻太高瞭。我期待的是那種能用更直觀、更形象的方式來解釋這些復雜概念的書,而不是直接堆砌專業術語和繁瑣的電路圖。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心理預期,感覺像被扔進瞭深水區,完全是靠著一股蠻力在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真的讓我非常失望。盡管內容本身可能專業紮實,但閱讀體驗卻是一言難盡。大量的電路圖和時序圖,綫條非常密集,分辨率不高,而且很多標注都擠在一起,初看之下,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輸入,哪些是輸齣,更彆提去追蹤信號的路徑瞭。特彆是涉及到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內部結構圖,簡直就是一團亂麻,根本無法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我嘗試用高亮筆去標記關鍵路徑,結果發現很多圖上的元件符號都模糊不清。更彆提那些灰度打印的波形圖,深淺不一,根本無法準確判斷高低電平的精確時序關係。一本講究“精確”的理工科教材,如果連圖示都做不到清晰準確,那對讀者的學習效率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阻礙。我不得不經常對照網上的高清圖例,纔能勉強跟上書本的講解思路,這無疑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連貫性和沉浸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