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信號與係統分析(第2版)(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
定價:36.00元
作者:聶小燕,杜娥,任璧蓉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53538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教材突齣的特點:
1.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加強瞭(含深度和廣度)離散信號及LTI離散係統分析的內容。
2.例題比較經典,使本教材更具可讀性與可參考性。
內容提要
本書全麵介紹信號與係統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本書共分6章。笫1章緒論、第2章連續時間信號與LTI連續時間係統的時域分析、第3章連續時間信號與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頻域分析、笫4章連續時間信號與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復頻(s)域分析、第5章LTI離散時間係統的時域分析及第6章LTI離散時間係統的z域分析。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成人教育和高等自學考試的參考用書。
目錄
章 緒論 1
1.1 信號的概念 1
1.1.1 信號的分類 1
1.1.2 連續時間信號的基本運算 5
1.1.3 常用連續時間信號 8
1.2 綫性時不變(LTI)連續時間係統的概念 19
1.2.1 係統的概念 19
1.2.2 係統的數學模型 19
1.2.3 係統的初始狀態的概念 20
1.2.4 5個基本概念 21
1.2.5 係統的分類 22
1.2.6 綫性時不變係統的性質及描述 23
1.3 信號與係統分析概述 23
1.3.1 信號分析概述 23
1.3.2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係統分析概述 24
習題A 25
習題B 28
第2章 連續時間信號和LTI連續時間係統的時域分析 30
2.1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零輸入響應ys(t) 30
2.2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零狀態響應yf(t) 32
2.2.1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零狀態響應yf(t)的定義 32
2.2.2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單位衝激響應h(t) 32
2.2.3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零狀態響應yf(t)的求法 33
2.2.4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單位階躍響應s(t) 34
2.3 捲積積分 34
2.3.1 捲積積分的定義 34
2.3.2 捲積積分的性質 36
2.4 LTI連續時間係統時域分析舉例 40
習題A 46
習題B 49
第3章 連續時間信號與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頻域分析 50
3.1 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傅裏葉級數 50
3.1.1 三角函數形式的FS 50
3.1.2 指數函數形式的傅裏葉級數 51
3.1.3 周期信號的頻譜 53
3.1.4 周期信號的帶寬 53
3.2 傅裏葉變換(FT) 54
3.2.1 FT的引入 54
3.2.2 FT的定義 55
3.2.3 傅裏葉變換(FT)的性質 57
3.2.4 有理真分式的部分分式展開 76
3.3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頻域分析 79
3.3.1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頻率響應H(w) 79
3.3.2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頻域分析 81
3.3.3 周期信號通過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響應 82
3.3.4 無失真傳輸係統 85
3.3.5 調製、解調的概念 85
3.3.6 理想低通濾波器 87
3.3.7 時域取樣 90
習題A 93
習題B 95
第4章 連續時間信號與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復頻域分析 98
4.1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 98
4.1.1 由傅裏葉變換引入雙邊拉普拉斯變換 98
4.1.2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 99
4.1.3 雙邊LT的收斂域 101
4.1.4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與傅裏葉變換的關係 102
4.1.5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雙邊LT)的性質 103
4.1.6 拉普拉斯逆變換(ILT) 111
4.2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 114
4.2.1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 114
4.2.2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 115
4.3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復頻域分析 121
4.3.1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係統函數H(s) 121
4.3.2 LTI連續時間係統對輸入信號f(t)=es0t的響應 124
4.3.3 LTI連續時間係統零狀態響應yf(t)的復頻域分析 124
4.3.4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單邊LT)解微分方程 130
4.3.5 電路的復頻域分析 133
4.4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模擬 138
4.4.1 子係統的簡單連接 138
4.4.2 LTI連續時間係統模擬所用基本器件 140
4.4.3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模擬 140
4.5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因果性、零極圖及穩定性 144
4.5.1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因果性 144
4.5.2 LTI連續時間係統的零極圖 144
4.5.3 因果LTI連續時間係統的穩定性判定 146
習題A 148
習題B 152
第5章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時域分析 154
5.1 離散時間信號 154
5.1.1 離散時間信號的概念 154
5.1.2 離散時間信號的描述 155
5.1.3 離散時間信號的基本運算 155
5.1.4 常用離散時間信號 159
5.2 LTI離散時間係統 162
5.2.1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性質 162
5.2.2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差分方程 162
5.3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時域分析 164
5.3.1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零輸入響應ys 164
5.3.2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零狀態響應yf 165
5.4 捲和(捲積和) 167
5.4.1 離散信號捲和的定義 167
5.4.2 離散信號捲和的性質 169
5.4.3 短序列間的捲和——列竪式法 171
5.5 LTI離散時間係統時域分析舉例 173
5.6 小結 176
習題A 177
習題B 178
第6章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Z域分析 180
6.1 雙邊Z變換(雙邊ZT) 180
6.1.1 雙邊Z變換的定義 180
6.1.2 雙邊Z變換的收斂域 182
6.1.3 雙邊Z變換的性質 184
6.2 Z變換的逆變換 190
6.3 單邊Z變換 191
6.3.1 單邊Z變換(單邊ZT)的定義 191
6.3.2 單邊Z變換的性質 192
6.4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Z變換(ZT)分析 195
6.4.1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係統函數H(s) 195
6.4.2 LTI離散時間係統零狀態響應yf的Z域(ZT)分析 198
6.4.3 用單邊Z變換求解差分方程 200
6.4.4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模擬 202
6.4.5 LTI離散時間係統的零極圖、因果性及穩定性 204
6.5 離散時間信號的傅裏葉變換 208
6.6 離散時間係統的頻率響應 209
習題A 211
習題B 213
習題答案 215
參考文獻 230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個人認為,衡量一本優秀的係統分析教材的關鍵標準之一,是它處理經典難題時的視角是否能夠保持“常青”的生命力。麵對信號與係統這樣一門曆經數十年發展,卻又不斷與新興技術(比如數字信號處理、機器學習中的特徵提取)産生交集的學科,教材如果隻停留在理論的羅列,很快就會顯得過時。這本書在結構布局上似乎意識到瞭這一點,它不僅紮實地覆蓋瞭綫性時不變係統、捲積、以及各種變換的數學基礎,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在一些章節的末尾預留瞭與現代計算方法結閤的思考空間。比如,對於連續時間係統的求解,它並沒有止步於解析解的推導,而是很自然地過渡到瞭數值逼近的可能性,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使用MATLAB或Python進行仿真驗證的學生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種與時俱進的編排哲學,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個思維的工具箱,鼓勵讀者主動去探索理論在計算平颱上的實現路徑。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種簡潔中帶著一絲厚重的理工科書籍特有的質感,讓我立刻感覺到它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沉下心來做學問的教材。拆開包裹,書頁的紙張手感很不錯,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研讀公式和圖錶的工科學習者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當然,內容纔是王道,我翻閱瞭前幾章,發現它在基礎概念的引入上做得相當到位,很多抽象的理論點,作者都試圖用非常貼近實際工程的例子來闡述,不像有些教材,把傅裏葉變換或者拉普拉斯變換講得像天書一樣,這本書的編寫思路明顯是麵嚮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這一點從它被列入“十二五”規劃教材項目組的背景中就能窺見一斑,這說明其內容經過瞭嚴格的教學實踐檢驗和評審,不是閉門造車的産品。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理解復雜信號處理流程的最佳嚮導,尤其希望它能在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之間的橋梁搭建上展現齣更高的效率和深度。
評分作為一名在校學習電子信息相關專業的學生,我接觸過不少國內外同類教材。這本書最讓我信服的一點,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成功地塑造瞭一種“可親近的權威感”。它不像某些引進教材那樣,因為翻譯或文化差異導緻錶達生硬拗口,讓人感覺像在啃一本冷冰冰的說明書;相反,它的語言風格在保證專業術語準確無誤的前提下,保持瞭中文錶達的流暢性和邏輯遞進感,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循循善誘。這種微妙的語感差異,使得我們在消化那些關於傅裏葉級數周期延拓、或Z變換零點配置如何影響係統瞬態響應的理論時,心理上的抗拒感大大降低瞭。它不是在“教訓”你知識,而是在“引導”你去發現規律,這種教學態度的體現,是任何教材的成功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的質量,在眾多工科教材中絕對屬於上乘。在處理涉及到復平麵、頻率響應麯綫或者係統框圖時,清晰度和三維感的呈現至關重要。我注意到,書中很多關鍵的函數圖形,比如幅度譜或相位譜的繪製,綫條都非常乾淨利落,沒有齣現模糊或重疊的現象,這在快速識彆關鍵特徵點時提供瞭極大的幫助。特彆是對於像狀態空間錶示法這類相對復雜的現代控製理論入口,作者通過精心的圖示分解,將輸入、狀態嚮量和輸齣之間的關係層層剝離,使得原本容易讓人混淆的矩陣運算和信號流嚮變得邏輯清晰。如果說好的內容是骨架,那麼精良的排版和圖示就是支撐這個骨架的血肉,它確保瞭閱讀體驗是流暢且愉悅的,而不是在努力辨認圖中細節上浪費瞭過多精力。
評分翻閱這本書的目錄和部分習題部分,我感受到瞭作者團隊的良苦用心和對教學難度的精確把控。很多教材的習題要麼過於簡單,流於形式,要麼難度陡增,超齣瞭正常教學進度的要求,讓人望而卻步。而這裏的練習題設計,似乎精準地卡在瞭“跳一跳能夠得著”的那個黃金區間。它巧妙地將前文講解的理論知識點融閤成瞭一個個需要綜閤運用多個概念纔能解決的綜閤題型。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一些核心概念的闡述上,采用瞭多角度的描述方式,比如,對於Z變換的收斂域的討論,作者不僅給齣瞭嚴格的數學定義,還輔以瞭非常直觀的幾何解釋和係統穩定性之間的對應關係。這種多層次的講解策略,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理解高深概念的認知負荷,同時也為有基礎的讀者提供瞭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避免瞭“一刀切”的教學弊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