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

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光玉 著
圖書標籤:
  • 文化人類學
  • 田野調查
  • 民族學
  • 文化變遷
  • 傳統文化
  • 原住民
  • 社會學
  • 曆史
  • 人類學
  • 彩色繪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46342689
商品編碼:2972938855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

定價:34.50元

售價:23.5元,便宜11.0元,摺扣68

作者:光玉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46342689

字數

頁碼:1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秉承憶古思今以及揭示故事背後真相的目的,就已經消逝的國傢、城市、文明、人和事物等進行瞭探究,在探索過去的同時展望未來。
  另外,《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還介紹瞭那些正在受到人類威脅的地域,如青海湖、月牙泉等,希望通過這幾方麵的探索,能夠警醒人類今後的行為。

目錄

章 消逝的國傢
消逝的樓蘭古國
夜郎古國在哪裏
消失的古格王國
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神秘的古印加帝國
古巴比倫王國的滅亡
迦太基的消失
海上霸國剋裏特的毀滅
波斯帝國的覆沒
蘇美爾王國的滅亡
安息帝國的興衰
尼雅的消失
亞述帝國的興亡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第2章 消逝的城市
“空中之城”馬丘比丘
吳哥古城的湮沒
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城的覆滅
沉寂的蒂華納科古城
被廢棄的塞蘭迪亞
付之一炬的波斯波利斯古城
人間蒸發的佩特拉城
被離棄的科潘古城
敗落的高昌古城
特奧蒂瓦坎城的消亡
特洛伊由黃金城變廢墟
敗落的昌昌古城
耶路撒冷舊城
曾經繁華的沙格古鎮

第3章 消逝的文明
被焚燒的亞曆山大圖書館
不知所蹤的夏墟
廢墟中的殷代甲骨文
消逝的絲綢之路
神秘消失的印加文明
起源難明的奧爾密剋文明
神秘的瑪雅文明
歐洲文明的源頭剋諾索斯
哈拉巴文化由盛轉衰
赫梯文明的衰落
傳說中的麥羅埃文明
被遺忘的“兩河文明”
托爾特剋文明的衰敗

第4章 消逝的人類
消失的拉達部落及愛斯基摩人部落
神秘失蹤的第五縱隊
永逝的邛人
契丹鐵血一族的消亡
神秘消失的巴人
高句麗民族去瞭哪裏
神秘莫測的霍比特人
消失的莫切人
衝秘消失的古羅馬戰俘

第5章 消逝的寶物
北京猿人化石
如來真身捨利
太平天國的窖金流落何處
消逝在“金銀島”上的寶藏
所羅門財寶在哪裏
難明的荷馬史詩中的寶藏
500噸黃金去瞭哪裏
印加人的寶藏在何方
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産
羊皮捲上的寶藏今何在
神秘的錢坑寶藏

作者介紹


文摘

消逝的樓蘭古國新疆有一處令探險傢、旅遊者都十分著迷的地方,人稱“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它就是享譽中外的西域古國——樓蘭。
  樓蘭在曆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現今可以查證的古文獻上有關樓蘭的記載。
  據資料記載,西漢時,樓蘭城空前繁榮,城內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和寶塔。這裏生活著14000多人,商旅雲集,熱鬧非凡。但是,熱鬧的樓蘭曾一度被勢力強大的匈奴所控製,他們肆意劫掠商人、攻殺漢朝使者。
  為保護漢朝與西域的往來,漢武帝曾發兵攻打樓蘭國,俘虜瞭樓蘭王,迫使其聽從漢朝的管束。但是不久,樓蘭又在匈奴的威逼利誘下,多次截殺漢朝官吏。樓蘭王的齣爾反爾讓漢昭帝異常氣憤。
  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受漢昭帝之命,派遣傅介子率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瞭樓蘭王安歸,立安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漢朝並沒有放棄對樓蘭的管理,在那裏設都護、置軍侯、開井渠、屯田積榖,樓蘭依然保持著高度的興旺。
  東晉後期,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及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瞭聯係。
  唐朝時期,中原地區繁榮昌盛,唐朝與吐蕃多次在樓蘭兵戎相見。
  李白在《塞下麯》中寫道:“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笛中聞摺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王昌齡縱軍行》中這樣描述:“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李白和王昌齡的詩句中可以看齣,樓蘭在唐朝時還是邊陲重鎮。
  可是,這個曾經繁榮的城鎮為何突然消失瞭呢?是在什麼年代消失的?樓蘭古國現在究竟在何方?這些都成瞭不解之謎。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傢斯文·赫定帶領一支探險隊到新疆探險,在維吾爾族人艾爾迪剋的陪同下,他們在沙漠中艱難行進。當艾爾迪剋在返迴原路尋找丟失的鐵斧時,遇到瞭沙漠狂風,這一突然而至的災難使他意外地發現沙子下麵掩蓋著一座古代的城堡。後來,他把這一發現告訴瞭斯文·赫定。
  1901年,斯文·赫定再度來到新疆,在艾爾迪剋的指引下找到瞭這座神秘的城堡,並發掘齣瞭不少文物,經研究後斷定,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年的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的發現,引起多國探險傢的濃厚興趣,他們先後抵達瞭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遺址,並掠走瞭許多重要文物。
  隨著樓蘭古城的發現,一個謎團隨之而來,是什麼原因讓繁華多時的樓蘭銷聲匿跡,由綠洲變成沙漠?為瞭揭開謎團,新疆科學工作者在1979~1980年對樓蘭做瞭更深入的研究,他們的努力終於獲得瞭迴報。
  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的古城露齣瞭它的本來麵貌。
  ……

序言



讀好書係列:古文明的輝煌與探秘 一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觸摸人類文明起源的恢弘史詩。 本書聚焦於人類曆史上那些曾經璀璨奪目,卻因種種原因最終走嚮衰亡的偉大文明。我們不再僅僅滿足於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深入挖掘這些文明的社會結構、精神信仰、科技成就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力求還原一個立體、鮮活的“消逝的世界”。 第一部分:尼羅河畔的永恒之光——古埃及的奧秘 本書首先將目光投嚮瞭地球上最古老、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法老的土地,尼羅河的恩賜,塑造瞭一個延續瞭三韆多年的強大帝國。 1. 尼羅河的饋贈與神權統治: 詳細解析尼羅河泛濫周期對埃及農業和時間觀念的塑造,以及這種自然規律如何催生瞭“神王”法老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將探討阿濛、拉、奧西裏斯等主要神祇的信仰體係,以及“瑪阿特”(Ma'at,宇宙秩序與正義)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核心作用。 2. 建築的奇跡與不朽的追求: 深入剖析吉薩金字塔群、卡爾納剋神廟的建造技術。我們不僅僅關注其宏偉的規模,更著重探討古埃及人在幾何學、測量學和勞動力組織方麵的驚人智慧。同時,對圖坦卡濛墓的發掘報告進行重述,解讀象形文字中隱藏的喪葬儀式與來世觀念。 3. 知識的載體:莎草紙上的智慧: 考察古埃及的文字係統——象形文字的演變、書寫工具及抄寫員的地位。通過對《亡靈書》、醫學莎草紙殘捲的解讀,展現古埃及人在數學、天文、醫學領域的實際應用水平。 4. 帝國的黃昏: 分析從新王國鼎盛到被波斯、希臘、羅馬相繼徵服的曆史進程,探討造成其衰落的內部矛盾、環境變化以及外部軍事壓力。 第二部分:兩河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之痕 從尼羅河榖轉嚮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之間,我們進入瞭“兩河之地”,這裏是人類文明早期城市化、法製和書寫的最早發源地。 1. 蘇美爾的誕生:城邦的萌芽: 追溯蘇美爾人建立最早的城市國傢——烏魯剋、烏爾的曆程。探討他們的農業灌溉係統、最早的輪式運輸以及泥闆楔形文字的發明。我們將重點分析蘇美爾人在宗教和神話體係中對洪水和創世的描述。 2. 漢謨拉比的律法與統一: 詳細介紹古巴比倫的崛起,特彆是漢謨拉比法典的結構與意義。這部法典如何體現瞭“以眼還眼”的復仇原則,又如何在不同社會階層間進行差異化管理,為後世法律體係奠定瞭基礎。 3. 亞述的鐵血徵服與圖書館: 描繪亞述帝國作為古代世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帝國,其先進的攻城技術、高效的行政管理係統,以及尼尼微圖書館的建立對保存古代知識的貢獻。 4. 帝國更迭的教訓: 分析阿卡德、赫梯等其他美索不達米亞區域文明的興衰,揭示其共同的局限性,如對中央集權的過度依賴和資源分配的長期不均衡。 第三部分:愛琴海的輝煌與斷裂——米諾斯、邁锡尼與失落的黑暗時代 本書將目光轉嚮地中海東部,探究青銅時代末期,在剋裏特島和希臘本土上興起的兩個關鍵文明——米諾斯文明與邁锡尼文明。 1. 剋裏特島的寜靜與藝術: 描繪米諾斯文明(剋諾索斯宮殿為中心)的和平、海洋貿易導嚮的特徵。重點分析其壁畫藝術中對自然界(如“跳躍公牛”)的喜愛,以及其獨特的綫性文字A(至今未完全破譯)。 2. 邁锡尼的城牆與英雄史詩: 闡述邁锡尼文化如何融閤瞭本土文化和米諾斯元素,形成瞭一個以軍事貴族為核心的城邦聯盟。通過解讀綫形文字B(已破譯),揭示其高度組織化的宮殿經濟結構,以及他們與特洛伊戰爭的傳說關聯。 3. 青銅時代的崩潰(The Bronze Age Collapse): 集中分析約公元前1200年前後,整個東地中海地區為何在短時間內陷入動蕩、貿易中斷、城市被毀的“黑暗時代”。探討“海上民族”的衝擊、氣候變化、內部叛亂等多種假說,力求提供一個多因素論證。 第四部分:失語的輝煌——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 我們將視角轉嚮南亞次大陸,探索那些在印度河榖平原上同期發展的、擁有驚人城市規劃水平的文明。 1. 精準的城市規劃: 詳述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宏偉布局,包括其完善的排水係統、標準化的磚塊尺寸、公共浴池的修建,以及城市中嚴格的區域劃分,展現瞭高度發達的市政管理能力。 2. 貿易網絡與缺失的文字: 探討該文明通過海路與美索不達米亞進行貿易的證據。重點討論其獨特的印章文字,雖然數量不少,但至今未能被成功解讀,這成為我們瞭解其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最大障礙。 3. 文明的消散之謎: 分析關於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的主流觀點,包括雅利安人的遷入、季風模式的改變、河流改道等自然災害因素,以及這種“和平”文明如何逐漸退化並最終融入後續的南亞文化之中。 總結:曆史的迴響與我們的繼承 本書的每一章節不僅是對過去輝煌的記錄,更是一次對“文明”定義的深刻反思。這些消逝的世界,無論是因氣候災難、資源枯竭、內部衝突還是外部入侵而終結,都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教訓。它們證明瞭人類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但維持一個偉大文明的復雜平衡卻需要無盡的智慧與警惕。通過對這些失落國度的探尋,我們得以更清晰地審視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並在曆史的迴響中,尋找通往未來的路徑。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已經消失的文明和曆史遺跡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們身上蘊含著無數的秘密和未解之謎。當我在書店看到《讀好書係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圖版)》時,心中頓時升起一種強烈的共鳴。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懸念和吸引力,仿佛在召喚著我去探索那些被時間塵封的往事。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所描繪的“消逝的世界”究竟是指哪個時代、哪個地理區域?是古老的失落之城,還是曾經繁榮卻如今隻剩下傳說文明?書中是否會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示那些文明衰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那些“彩色插圖”會是怎樣的呈現形式?是描繪壯麗的古代建築,還是還原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我希望它們能夠如同穿越時空的窗口,讓我得以一窺那個曾經鮮活而又神秘的世界。

評分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插圖,它們如同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窗口,帶領我進入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世界。書名《消逝的世界》本身就帶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和無限的遐想,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究竟是怎樣的世界,又為何走嚮瞭“消逝”。我猜測,這可能是一部關於古老文明、失落的城市,甚至是某種已經滅絕的物種的記錄。而那些精美的彩色插圖,無疑是這本書最耀眼的部分,它們不僅僅是畫麵的點綴,更是對那個“消逝的世界”最直觀、最生動的呈現。我希望能看到對於那個世界獨特風貌的描繪,比如宏偉的建築、奇特的生物、或者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我期待這些插圖能夠激發我的想象力,讓我能夠超越文字的局限,去感受那個世界的獨特魅力。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就被它那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印刷和裝幀都顯得非常用心,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顔色鮮亮而不刺眼,翻閱時有一種寜靜而專注的儀式感。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不僅要有引人入勝的內容,更要在細節上體現齣匠心。這本書的“彩色插圖版”幾個字,更是讓我對它的期待值拉滿。我特彆想知道,這些插圖是曆史影像資料的匯集,還是作者根據文字內容精心繪製的藝術創作?是寫實的風格,還是帶有某種象徵意義的抽象錶達?我希望它們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書中描述的那個“消逝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曾經存在卻已不復存在的景象、人物和情感。有時候,一幅精妙的插圖,比韆言萬語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留存在記憶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那種淡淡的復古色調,加上一幅充滿故事感的插畫,讓我還沒翻開就對書中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很喜歡帶有插圖的書籍,尤其是那種能夠恰到好處地烘托氣氛、補充文字信息的彩色插圖,總能讓閱讀體驗上升一個層次。我特彆期待這本書的插圖能夠將“消逝的世界”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遺失的美麗展現齣來,不知道是否會有一些精美的地圖、古老的遺跡描繪,或者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場景復現?我的想象力已經被這封麵勾勒齣的畫麵點燃瞭,迫不及待想知道書裏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將那個“消逝的世界”帶到我的眼前,讓我仿佛親身經曆一般。希望它的文字也能和插圖一樣,充滿詩意和感染力,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更能觸動人心,引發思考。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和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讀者,我總是被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書籍所吸引。這本書的標題《消逝的世界》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它勾勒齣一種失落與神秘的意境,讓我充滿探索的欲望。我尤其看重書籍中的插圖,尤其是“彩色插圖”,因為它們能夠將文字的描述具象化,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書中所描繪的內容。我期待這本書的插圖能夠是精美絕倫的,它們或許是對於已經消失的古老文明遺跡的寫實描繪,或許是對於那個時代人們生活場景的藝術再現,又或許是對書中故事情節的視覺化解讀。我希望這些插圖能夠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構建一個令人沉醉的“消逝的世界”,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曆史的厚重與變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