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放大器基础知识与运算放大器应用800问
:88.00元
售价:61.6元,便宜26.4元,折扣70
作者:林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21271410
字数:1079000
页码:5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收集了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在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电路问题,以及工作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新产品研发或产品维护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并进行了深入解答。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是从事电子领域工作的人员必然会面对的。
本书主要是有关放大器基础知识与运算放大器应用的问题及其解答,如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知识、各种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测量放大器和放大器的测量等。扎实而宽厚的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知识与应用能力是构建电子工程师高超创新与设计能力先决条件。
李刚,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计算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天津市单片机学会理事长。出书方向:电子电路、单片机等。
我曾经试着找过很多关于运算放大器应用的资料,但大多不是过于理论化以至于脱离实际,就是过于碎片化仅关注某个特定芯片手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让你可以在这个框架内自由翱翔,而不用担心迷失方向。特别是书中关于电源噪声抑制和接地技巧的部分,这往往是项目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软技能”,作者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这些实战经验,这比单纯的理论推导要宝贵得多。我特别喜欢它那种“问答式”的编排风格,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贴近日常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代入感极强。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说明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是那种快速浏览就能一扫而过的小册子,而是需要耐心咀嚼、反复品味的“干货集”。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了我个人技术库中提升模拟电路设计水平的首选工具书。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感受是,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极强,他成功地将晦涩的电子学原理“翻译”成了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不同于某些翻译腔浓重或行文枯燥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充满了启发性。在讲解差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CMRR)时,作者采用了类比的方式,让复杂的概念瞬间变得直观易懂,这是需要极高功底才能做到的。此外,书中大量使用的图例和表格,排版清晰,信息密度高而不乱,即便是查找某个特定参数或公式,也能迅速定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了我们“怎么做”,更深层次地解释了“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它培养的是一种设计思维,一种对电路性能权衡的深刻理解。对于一个立志于在电子设计领域深耕的读者来说,这本教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的影响力将是长期的。
评分我对这类技术书籍的评价标准非常苛刻,往往关注的是其中知识点的更新速度和前沿性。这本书在基础概念的阐述上扎实无比,但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对现代运算放大器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它没有拘泥于几十年前的经典电路,而是大量引入了诸如高精度仪器放大器、低噪声设计技巧,乃至一些面向特定传感器接口的定制化应用。书中的案例几乎都是拿来就能用的“黄金案例”,每一个都配有详细的参数计算过程和仿真结果验证,这极大地节省了我们项目开发的时间成本。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关于新兴的混合信号处理部分可以再增加一些篇幅,但考虑到全书的定位和篇幅限制,现在的安排也属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价值的优秀参考书,我已决定将它放置在案头,随时备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采用了简洁明快的风格,色彩搭配也很专业,一看就知道是技术类书籍。初次翻阅时,就被其内容安排的逻辑性所折服。作者显然在结构布局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最基础的原理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复杂的应用实例。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晶体管偏置电路的那一章,感觉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很多书上含糊其辞的地方,在这里都得到了清晰的阐述。那些精心绘制的电路图,每一个元器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简直就是一本“动手实操的宝典”。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完后,我对模拟电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续深入学习其他电子领域也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棒,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阅读体验极佳。
评分坦率地说,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两个词汇的跨度非常大,担心内容会顾此失彼,不够深入。然而,阅读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对于那些已经有一些电路基础的人来说,它提供的那些深入到芯片内部工作机制的剖析,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比如,在讨论负反馈对带宽和增益的影响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而是结合实际的IC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这对于工程师来说是无价之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一个章节末尾设置的“疑难解析”栏目,里面探讨的都是业界常见但教材中很少提及的“陷阱”和“窍门”。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理论书籍,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工程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进行设计和调试工作。它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人感觉手里握着的不是一本死板的教材,而是一份鲜活的实战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